为什么母螳螂一定要吃公螳螂才能繁殖后代?

秋天食物减少,为了卵的发育,母螳螂会吃掉公螳螂补充蛋白质。就算不吃公螳螂,他也过不了冬天,螳螂是以卵过冬的。也不是所有公螳螂在交配以后都会被吃掉,如果他逃走是可以活到秋末的。

螳螂每次产卵个,因为螳螂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

雌螳螂在交配期间杀死雄螳螂,目的是为了刺激雄螳螂射精,并确保精液持续的流入雌螳螂的体内。因为头部有神经系统抑制中心,一旦它丢掉了脑袋,抑制就会消失,精液就会流入雌螳螂的体内。

所以雌螳螂一边与雄螳螂交配,以便从雄螳螂的头部开始吃起。此外,吃掉雄螳螂还可以使受精卵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拓展资料

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在交配时,母螳螂不是一定要吃掉公螳螂。只是螳螂在交配时,存在雌性会直接吃掉雄性的身体这样的情况。

原因解析:

1、雌螳螂在交配期间杀死雄螳螂,目的是为了刺激雄螳螂射精,并确保精液持续的流入雌螳螂的体内。因为头部有神经系统抑制中心,一旦它丢掉了脑袋,抑制就会消失,精液就会流入雌螳螂的体内。所以雌螳螂一边与雄螳螂交配,以便从雄螳螂的头部开始吃起。此外,吃掉雄螳螂还可以使受精卵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2、一项特别的研究指出,雄螳螂做出的这种牺牲,是为了让螳螂在繁殖上更具有生殖上的先天优势。最新研究显示,相较于没有吃掉对方的雌螳螂来说,有吃掉对方的那只会生产更多的卵,让雄螳螂即使已死亡,仍然能为繁衍下一代做出贡献。研究发起者,纽约州立大学弗里多尼亚分校的教授,威廉布朗(.Brown)说道[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性爱时的啃食行为让雄型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投资给下一代子孙。」

产卵

螳螂每次产卵个,因为螳螂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

雌性的螳螂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螂之间的同类相食现象很常见,但科学家们对其中的原因却一直争论不休。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的新研究认为在交配过程中吃掉雄性配偶的雌螳螂会比那些没有吃的螳螂产下更多卵。更重要的是,寡居的雌螳螂可以通过吃掉雄性确保它的男人依旧在为后代做贡献,即便对方已经死亡。 

是纽约州立大学弗里多尼亚分校的科学家,他也是本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表示:“交配过程中的同类相食能够增加雄性对后代的投资。” 

约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螳螂交配会以雄性的死亡结束。雌性一开始会吃掉配偶的头,接着一路向下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雄螳螂的尸体约占雌螳螂在交配期食量的百分之六十三。科学家们一直怀疑雌螳螂的这一餐对它们的繁殖周期至关重要,但这种说法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研究人员们给蟋蟀嵌入了放射性氨基酸,并将它们喂给雄螳螂吃。接着他们让每只雄螳螂与一只雌螳螂配对,并将一半螳螂从它们那双面雌性配偶的手里救下,另外一半……您知道它们会遇到什么事。后来研究人员们着手研究每只雌螳螂的繁殖情况。 

科学家们通过追踪雌螳螂体内的放射性蛋白质,能够追踪最近牺牲的雄螳螂都做了哪些贡献。那些被吃掉的雄螳螂贡献了约百分之九十的放射性氨基酸给后代,而那些幸存下来的螳螂只贡献了约百分之二十五的放射性氨基酸给后代,而这些氨基酸基本通过射精传递。 

螳螂宝宝身上的放射性氨基酸占很大比例,这意味着雄螳螂并未完全被雌螳螂新陈代谢掉。雄性除了射精之外,它的身体组织也被用来生产后代。雄性的死给它的后代们提供了营养。 

那些吃掉配偶的雌性产下的卵也比没吃的雌螳螂多。平均说来,吃掉同类的雌螳螂能产下88个卵,而没吃的只能产下37个卵。这一差异非常巨大,使得被吃掉的雄螳螂有着独特的生殖优势。 

至少是一次性的优势。那些在交配过程中幸存下来的雄螳螂也许能够多次繁殖,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生殖优势。显然,科学家们将不得不继续研究这其中的生存压力。 蜘蛛也会在交配过程中同类相食,但与交配之后生殖器官就会永久损坏的蜘蛛不同,雄螳螂能够多次交配。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是为繁衍后代吗?其实并不是,真实目的令人愤怒。

螳螂的巢有什么特点?

螳螂没有巢穴,只有卵鞘。产卵期,每年7月中旬,多数种类即陆续进入成虫期,于8月下旬经雌雄交配,雌虫选择树木枝千或墙壁、篱笆、石块上、石缝中产卵。

产卵时先由左侧附腺分泌泡沫状蛋白物质于生殖腔开口处,右侧附腺分泌出二酚醛类物质,并立即被氧化为醒,使分泌的蛋白物质凝固为一层较坚硬的外壳筱盖在卵块外面,形成卵鞘。一只雌蝗娜所产卵鞘的多少、卵鞘的大小以及鞘内卵粒的多少,因不同种类而有差异,一般可产下1~4个卵鞘。

扩展资料

外形特征: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查看详细

螳螂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

螳螂的平均寿命约为六至八个月左右,有些种类是孤雌生殖,一般1年1代。

螳螂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

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1、产卵期,每年7月中旬,多数种类即陆续进入成虫期,于8月下旬经雌雄交配,雌虫选择树木枝干或墙壁、篱笆、石块上、石缝中产卵。

翌年6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故有“仲夏蝗螂生”的说法,一直延续到7月上旬,卵的孵化时间早晚,除与当年的温湿度有关外,还与产卵处所接受光照的强度或时间长短很有关。

2、 若虫期,卵的孵化时间,多在早晨4时开始至8~9时最盛(中华蝗螂);广腹幢螂则多在下午18时左右为孵化盛期;薄翅幢螂以9~12时为姆化盛期。1~2龄虫自相残食性较强,在自然环境中,一般只有10%~20%成活率。

3、成虫期,每年7~10月为成虫的陆续发生期,一般雄性成虫成熟期较雌性早10余天,羽化为成虫后经历10~15天就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4小时,交配前期是螳螂取食量的最高峰。

4.食性,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查看详细

螳螂能活多久?

螳螂的寿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即使没有头,螳螂仍能存活十天左右。

螳螂(学名:)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查看详细

怎么抓住螳螂?

抓螳螂脖子,不过有可能它反手刀到您....

小时候抓过N多只,有些破坏生态平衡.....

实在不行就两只手一捂,没事,不会很疼....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4 热度: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