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有哪些特征?

(岳德超、冉砚珠)

蜜环菌〔(.)Ouél.〕别名蜜环蕈、榛蘑。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子实体为一年生,是食、药兼用真菌,亦是为害森林的根腐病病原菌。全世界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四川、安徽、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内蒙古、西藏及台湾等省区。子实体、菌索和菌丝体均可入药。性温、味甘。子实体含有甘露醇、卵磷脂、麦角甾醇、维生素A(含量高)、B1、B2、C、PP及多种氨基酸,其中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其菌索、发酵菌丝体及天麻亦是上述各种氨基酸含量最高,见表21—9。具有祛风活络,强筋壮骨等功能。用于治疗腰腿痛、癫痫等疾病。并可预防视力减退、夜盲症、皮肤干燥等。目前,贵州省科学院植物园及山东省栖霞县人工栽培已获成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鉴于蜜环菌与天麻的特殊关系,1976年发酵生产蜜环菌代替天麻应用于临床也已获得成功,并通过成果鉴定。现全国已有几家药厂生产。蜜环菌发酵物在所用剂量下具有与天麻相同的生物活性,如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及抗惊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临床观察结果证明,对不同病因(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阴虚阳亢型病人)引起的眩晕症状的疗效与天麻相似,对神经衰弱、失眠、耳鸣、肢麻及癫痫、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从其发酵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甘露醇、蜜环菌甲素、蜜环菌乙素、尿嘧啶、尿苷、赤鲜醇、阿糖醇及与天麻成分相同的腺嘌呤、腺苷、蔗糖、羟甲基糠醛、十八酸甲脂等。

表21—9蜜环菌与天麻氨基酸含量测定

*分析结果:均以谷氨酸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和亮氨酸,蛋氨酸含量最低。

分析仪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一、形态特征

(一)子实体

夏秋季多丛生于老树桩或死树的基部,也能寄生于活树上。菌体高约10—15cm,菌盖肉质,半球形后变平展,有时稍呈脐状,直径5—12cm,蜜黄色或浅土黄色,中央部稍暗,表面多布以小鳞片或丛卷毛状鳞片或完全平滑,边缘多波浪形,具有放射状条纹,菌柄长10—15cm,粗6—18mm,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基部稍膨大(瓶栽基部不发达),纤维质,内部松软,后期中空,浅褐色,菌环白色生柄上部或不明显,松软,菌柄基部与根状菌索相连,菌褶贴生至延生,近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8—9.5×5.5—6.5μm。

(二)菌丝体

以菌丝、菌球、分叉菌体及菌索等形式存在。

1.菌丝

显微镜观察,菌丝无色透明,具横隔膜的丝状体,不形成锁状联合。纯培养中,初为白色绒毯状,以后逐渐为锈黄色、棕红色,老化时呈黑褐色,此时菌体质脆而薄,表面有皱纹,有时菌体上长出驼色卷曲绒毛状菌丝丛。菌丝自长出至老化前在暗处可见到荧光,白色菌丝荧光最强。菌丝常侵入树根或老树干的组织,导致树木腐朽。

2.菌球及分叉菌体

摇瓶培养中,菌丝体的形态多呈刺球状或不规则的分叉菌体,菌球体大小约3—7mm,中微空,浅褐色。菌球及分叉菌体在暗处均具有荧光,4—5天亮度最强,7天以后逐渐减弱。

3.菌索

是组织化菌丝,由无数白色或白黄色平行细长的菌丝扭结形成的根状结构。外面包有一层鞘,幼嫩时为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棕红色,尖端生长点白色或白黄色,老化时变为黑褐色,最长可达数米,分叉。在纯培养中,伸向基质中的菌索不变色或变色慢,基质外面的菌索则变色快,幼嫩时白色质脆,在暗处可见荧光,老化后则较坚韧,呈黑褐色,显微镜观察,菌索表面着生短的菌丝,具横隔膜,有时在菌丝周围可见到无色棒状结晶体(图21—15)。

图21—15蜜环菌形态图

1.子实体2.子实体纵切面3.孢子

二、生物学特性

蜜环菌常见于夏秋季,多成丛腐生于老树桩及死树基部,或寄生在活树上。它能侵害200多种树木,常见者为松、云杉、冷杉、落叶松及其它阔叶树,在凤仙花、芍药、美国人参、食用大黄、甘蔗、草莓以及马铃薯等草本植物上亦发现有蜜环菌的寄生或腐生。

(一)温度

据(1932)报道,蜜环菌的菌丝体在某种培养基中,保持散光状态,在18—22℃条件下,经过3—4个月可形成子实体。李良生等(1987)报道,在我国一般12—20℃条件下均能形成子实体,而最适温度为15—18℃。

菌丝体在5—30℃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4—27℃最为适宜。在15—28℃条件下均能形成菌索,而以25℃为宜。蜜环菌菌丝体在10—30℃之间均可发光,以24—28℃发光最强。超过37℃则失去发光能力。

(二)空气

蜜环菌是好气性真菌,通气良好才能很好生长。深层发酵培养过程中,亦需通气搅拌给以适当的空气。

(三)湿度

蜜环菌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很高的空气湿度,基质中含水量50—60%,空气相对湿度80%时菌丝体生长最好。形成子实体需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

(四)酸碱度

蜜环菌在pH4—7均能生长,但以pH6左右为宜。

(五)光照

光照抑制蜜环菌的生长。菌丝及菌索生长时不需要光照,形成子实体需要散射光。李良生等报道,在人工培育过程中无需直射光,一般100—500lx均能良好地生长并形成子实体。

(六)营养

蜜环菌是兼性寄生真菌,既可在倒木或树桩上营腐生生活,又可寄生在活树上。培育子实体可因地制宜采用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麦麸、米糠等。液体培养菌丝体,碳源以葡萄糖为好,氮源以蚕蛹粉、蛋白胨为好。

三、栽培技术

蜜环菌子实体的栽培技术方面的文献报道极少。目前,只有山东李良生等(1988)报道人工栽培蜜环菌已获得成功,但尚未推广。而以发酵方法生产蜜环菌菌丝体已于70年代就获得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已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菌砖栽培蜜环菌子实体

1.培养基的制备

新鲜棉籽壳曝晒2—3天,取棉籽壳100kg,加入玉米粉渣20kg,石膏1kg,磷肥1kg,多菌灵0.15kg,含水量掌握在拌匀后以手紧握,指间有水滴出1—2滴为宜。pH值6.5。

2.播种前准备

活动模具58×45×12cm,塑料布。栽培室内外用pH值12以上生石灰水刷洗干净[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一切用具与塑料布均需在0.1%的高锰酸钾液中浸泡3—5分钟。

3.播种

将塑料衬放在活动模具内,把拌好的棉籽壳堆放在塑料布上,约6cm高,撒上一层菌种,再添一层料,撒一层菌种,共撒3层料3层菌种,在培养料的四角及中央埋上大块菌种,表面撒一层碎菌种,适当压实,整平,盖上报纸,用塑料布包好,再用小木板压紧,即成菌砖。

4.菌丝生长期的管理

在22—28℃菌丝均能生长,但以25℃为宜,故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24—26℃之间。播种后24小时萌动,48小时似吃料块,7天后洁白的菌丝可布满料面,这时应每天早晚揭膜通风。25天可发透,即转入分化期。

5.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试验中发现蜜环菌在2—20℃条件下均能产生子实体,但以15—18℃生长最快。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之间,严禁直射光照,在100—500lx光照下均生长良好。3—5天即可采收。

收完一批子实体后,将菌砖晾2—3天,表干内湿,含水量在50%左右,再喷营养液,直至菌砖的含水量达到70%左右,盖好塑料布,3—5天可形成菌蕾,共可收5批。

营养液的配制:葡萄糖250g,酵母片300片,维生素B1100片,以适量水溶化,再加水至50kg,水温25—30℃。

按上述制作方法,15块菌砖共收获蜜环菌子实体37.25kg。

蜜环菌子实体春秋两季均可生产。从种到收完5批仅需45—50天。

6.采收加工

当菌盖长至八成开时,即应采收。先于阳光下翻晒,待子实体稍干后,再于60—65℃下烘烤,并勤翻动,直至菌柄和菌盖都已烤干,即可装入塑料袋中,再放入纸箱(或木箱)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另外亦有采用栽培过天麻2—4年的废菌材培养子实体的方法。

(二)发酵生产蜜环菌菌丝体

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已成功地应用发酵方法生产蜜环菌制剂。发酵生产蜜环菌方法可分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1.液体发酵

(1)液体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2)培养基的制备

①斜面培养基:可采用PDA培养基。②种子培养基s麦麸50g煮汁,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75g,维生素(或不加)溶化后加自来水至,pH自然(6—6.2)。500ml三角瓶,每瓶加入蚕蛹粉0.5g,上述培养基100ml为一级种子培养基或三角瓶装培养基,蚕蛹粉5g为二级种子培养基。③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蔗糖2%,豆饼粉1%,蚕蛹粉1%,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自来水,pH自然。上述各种培养基均在121℃下蒸汽灭菌30分钟。

(3)培养①斜面培养:新转管斜面在25—26℃下培养15—20天即可长好备用。这时菌丝呈棕红色,边缘呈白色,在暗处显荧光,表面有皱纹,有时长出稍卷曲驼色气生菌丝丛,背面能见到长入培养基中的白黄色根状菌索,长出培养基外的根状菌索老化后呈黑褐色。②种子培养:一级种子培养,以一支斜面菌种接一瓶种子培养基,在25—26℃下振荡培养5—6天。二级种子培养,以一级种子一瓶接入二级种子培养基中,振荡培养3—4天。三级种子是在种子罐内进行的扩大种子培养。一般40l罐,投料25—30l,以121℃灭菌半小时,冷却后以5—10%接种量,26—28℃搅拌通气培养,搅拌速度为150—180转/min,通气量1∶0.3—1∶0.5(V/V/min),培养96—120小时即可生长好备用。③发酵培养:是在发酵罐中进行通气搅拌培养。接种量10%,发酵条件同种子罐种子培养条件。培养7—9天,发酵液变为棕紫褐色,菌丝较密,即可出罐。④采收:发酵完毕,采用离心机或板框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膏状,与菌这体混合,于65—75℃下烤干,粉碎,质检,压片。

(4)菌种保藏

蜜环菌可以采用低温保藏法,于4—5℃下可保藏8个月到1年。但用时需重新转管。

2.固体发酵培养

其斜面培养、种子培养等方法和条件同液体发酵。

(1)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于500ml克氏瓶(或罐头瓶)中装入玉米粉20g,麦麸20g,自来水90ml,充分摇匀,于1kg/cm2下灭菌30分钟后趁热摊平,备用。

(2)固体发酵培养

以二级种子接种固体培养基,每瓶接种量为10—20ml,视表面积大小而定,摇匀后置于25—27℃下培养3天左右,蜜环菌即开始生长,8—10天菌丝体可长满培养基的表面,15—20天菌丝体即可伸入整个培养基,并形成菌索,在暗处可见到荧光,颜色由白逐渐变为黄色、锈黄色、棕褐色,到25—30天之间呈褐黑色,此时已老熟,即可采收。

(3)采收

成熟后从瓶内取出晾干再烤。干燥温度及其它程序同液体发酵生产方法。

目前,全国共有10个药厂进行液体发酵生产,其规模最小的发酵罐为3t,最大的为20t,两个药厂进行固体发酵生产。除片剂外,亦生产冲剂和口服液。除满足国内需要外,尚有部分出口。

蜜环菌有哪些生活史?

蜜环菌生活史因各地气候的不同而异。同一海拔高度,不同的菌株和不同年份气候不同也有差异。子实体成熟以后,弹射的担孢子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出初生菌丝,进而发育成次生菌丝和菌索。菌索是蜜环菌适应和渡过不良环境的特殊结构,保持休眠状态一直到有利条件生长又重新开始。菌索达到很长的长度,分支向周围环境蔓延生长,寻找新的营养源。遇到合适的环境和气候时又长出子实体。完成由担孢子→初生菌丝→次生菌丝→菌索→子实体→担孢子的典型生活史。若环境不适,呈现菌丝→菌膜→菌索→菌丝的小循环。

查看详细

多吃蜜环菌的好处?

蜜环菌对高血压、椎基底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眩晕的病人效果较好;对肢体麻木、失眠、耳鸣、中风后遗症等也有疗效。希望帮助您

查看详细

哪里有二级蜜环菌?

制造配方一:杂木屑80%,麦麸10%,骨粉1%,白糖2%,玉米面7%和浓度为10%的马铃薯水(将去皮的马铃薯5千克切成薄片,用锅煮熟成土豆泥,再加水至50千克,搅拌均匀,即为10%的马铃薯水溶液)适量。按量称取各种配料,混匀,用10%的马铃薯水溶液拌湿,闷放4~6小时,使其含水量在70%以内,即用手握成团,滴水2~3滴为止。如果含水量少于40%,蜜环菌生长比较缓慢。将培养料装瓶(罐头瓶或其他敞口瓶都可),在瓶内培养料的中心部分用木棒打一圆孔,孔深2~3厘米。用牛皮纸封瓶口,高压灭菌(方法同前),或用常压锅蒸的办法(从开锅算起,需蒸8小时以上才能达到灭菌目的),冷却后在无菌室内接种。在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针(或接种钩)钩取一级菌种,为斜面培养料的1/5~1/10,放到罐头瓶的培养料中心孔内,再用原牛皮纸封口。将接完菌的罐头瓶放入培养室的架子上,在20℃条件下培养25~35天,即为二级固体菌种。一般是1管一级菌种,可接5~10瓶二级固体菌种。配方二:杂木屑或玉米轴(芯)粉68%,玉米面20%,麦麸10%,白糖2%。清水拌料,含水量为70%,放置4~6小时,装瓶、灭菌。冷却后接种,在20~25℃条件下培养25~35天,即为二级固体菌种。配方三:采用40%的玉米轴(芯)粉、46%的杂木屑、10%的泥沙、2%蔗糖、2%石膏作为培养料,清水拌料,使含水量为65%~80%。装瓶、灭菌、冷却、接种(方法同前),在20℃条件下培养25~35天,即为二级固体菌种。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5 热度: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