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和什么蔬菜不能混合食用?

基地位于四川省道103线夹江段三洞镇(原竹签厂内)。占地8亩,基地主要从事双孢菇菌种生产及向稻田种植户提供栽培技术和所需种植材料[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并回收产品。详细资料登陆/

双孢菇菌种各地一般都有。不知您是哪个地区的。如果就近找不到。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可以邮购的厂家。

如何炒双孢菇?

双孢菇的做法一

菜谱配料:

西兰花,双孢菇,盐,鸡粉,葱花,姜末,酱油,蚝油,香油。

制作方法:

1.将西兰花洗净掰小块,双孢菇洗净备用;

2.锅内放入适量油,将西兰花下锅翻炒至断生,放入适量盐,鸡粉调味即可出锅,摆盘;

3.锅内再倒入适量油,放入葱花,姜末爆香,放入双孢菇翻炒,放入盐,鸡粉,酱油,蚝油及适量清水,小火慢炖至蘑菇软嫩;

4.出锅前淋入香油,摆在盘中,蚝油双孢菇即可。

双孢菇,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银褐色。

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肉质肥厚。原生于欧洲及北美洲,人类至少自古希腊时代起便开始食用,人工栽培则约始于17世纪的法国等地,现在则已经广泛在世界各地栽培。

查看详细

双孢菇哪些部分可以吃梗可以吃吗?

当然可以。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坏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双孢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经期的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菌类的,双孢菇有丰富的营养,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常吃双孢菇有防贫血的好处,所以非常适合经期食用。

查看详细

双孢菇要怎么施肥?

1.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将每次上料时没有用完或预留的培养料晒干保存,使用时将其搓碎,加水10倍左右在锅内焖煮10~15分钟,待冷却后过滤取其滤汁喷施,每平方米菌床的用量为0.2~0.5公斤,每隔2~3天喷1次。由于腐熟的培养料中含有丰富的碳素、氮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能满足双孢菇生长时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经常施用能延长出菇高峰期,使子实体肥厚、白嫩,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追肥方法。

2.喷施酵母液可用市场上销售的鲜酵母配制,浓度为0.5%~1%;也可用干酵母配制,浓度为0.03%~0.05%。由于酵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经常施用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增加小菇数量,并能加快其生长速度,使菇体健壮,提高产量。

查看详细

口蘑、洋菇、双孢菇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这是江苏裕灌,目前中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工厂化白蘑菇种植基地。

先说结论,双孢菇是口蘑,洋菇就是双孢菇。但口蘑不仅仅只有双孢菇。

双孢蘑菇_百度百科ke..com这里的重点就一个,但是很重要!

1、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或纽扣蘑菇。

而口蘑是这样解释的:

1、口蘑是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种白色伞菌属野生蘑菇,一般生长在有羊骨或羊粪的地方,味道异常鲜美。由于蒙古口蘑土特产以前都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输往内地,张家口是蒙古货物的集散地,所以被称为“口蘑”。

2、口蘑又名白蘑、蒙古口蘑、云盘蘑、银盘。银盘也叫营盘,是口蘑中的最上品。口蘑实际上并非一种,乃是集散地汇集起来的许多蘑菇的统称。按传统的叫法,至少还有以下多种:青腿子蘑、香杏、黑蘑、鸡腿子、水晶蕈、水银盘、马莲杆、蒙西白蘑等等。

3、又名白蘑、白蘑菇等。

所以,口蘑是一个大类的别称,白蘑菇是属于口蘑之下的一个品类,您可以说白蘑菇是口蘑,但不能说口蘑就一定是白蘑菇。(这点逻辑关系还是没问题的吧?)

所以,最后结论:洋菇和双孢菇是同一种菇,而口蘑是一个大类的统称。可以说双孢菇、洋菇是口蘑,但不能说口蘑就是双孢菇,因为口蘑包含的种类更多。

查看详细

种双孢菇那个品种好管里?

(一)播种1、消毒(1)菇房消毒利用旧厂房改造的菇房,培养料进房前3、4天,必须用甲醛和敌敌畏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特别是连续栽培几年的菇房,更应该加强消毒。培养料进房后,还需用甲醛和敌敌畏再进行一次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菇房、床架及培养料中的病虫害。消毒之前,要用砖石、草把、泥浆、报纸等材料把门窗、房顶等裂缝透气处堵严,以增强熏蒸消毒效果。(2)大棚消毒大棚式菇房应在未覆盖薄膜前把土面暴晒,然后在地面洒石灰水、多菌灵,进料后再进行一次消毒。2、检查栽培种(1)看A瓶外部干净,瓶塞完好;B瓶内壁菌丝呈放射状,丝体健壮,生命力强;C洁白无杂色,无萎缩,无黄水。(2)扒扒菌丝时,感到结合紧密,不松散,不稀粘。(3)闻无异味,有蘑菇香味。3、上畦床菇房消毒完毕,将培养料扒开趁热放在菇床上,用0.5%的敌敌畏加甲醛喷洒料面,进行24小时杀虫。二次发酵的,料厚15—20厘米。4、播种具体播种时间,最佳期为阳历9月上旬,具体日期可根据当时的气候情况而定。要尽量避开高温天气,选择凉爽的下午或者傍晚进行播种,阴雨天更好。如遇立秋后高温,又称“秋老虎”,可利用降温的方式播种。播种时,先将菌种瓶外部、挖菌种的铁勺、镊子、用来盛菌种的盆以及播种人的手,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然后去掉菌种瓶的棉塞,用镊子夹去瓶口的原种块及少量衰退的菌种块不用,再用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棉球擦净瓶口,挖出菌种。瓶口细的,可直接打碎瓶子。轻轻把菌种掰碎,切不可搓揉,以免伤害菌丝。将菌种掰碎成颗粒,以菌种量的一半撒于培养料上,扒松料层,使菌种拌入料中,整平料床后,用余下的一半菌种均匀撒于料面,再用清洁的木板轻轻拍压,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结合。对保湿性能差的菇房,播种后最好再加一层0.5—1厘米的培养料,或覆盖1厘米厚的软土用于保湿。(二)栽培管理1、覆土前管理A仪器准备:播种后,每个棚至少要放两支温度计,一支悬挂空间,一支放在料内。还要放一支干湿计,以便观察室内干湿度。B控温保湿:播种后3天内要关闭门窗,控制棚内温度在22—25度,最高温度不超过28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为促进菌丝萌发,必要时可覆盖1厘米厚的湿润土。C撬料通气:当菌丝吃料一半时,为增加料内通风,可用三齿钩斜插料内四分之三处,轻轻撬动几次,把已经开始变硬结块的培养料撬松,然后整平料面,加强通风,促进菌丝向料底继续生长。D检查发菌:播种3—7天,发现菌种仍不萌发,不吃料或者菌丝生长慢、丝体萎缩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出现高温烧菌:在8月底,我地气温较高,若是培养料过厚,料内温度高于30度,造成菌丝萎缩,一要加强遮荫,二要喷雾降温,三要加强夜间通风。对部分萎缩严重的地方,调节好料温后重新播种。料内有氨气:建堆时尿素加入过多,或加入过晚,菌种播种后培养料中的氨气没有挥发完,造成菌丝萎缩。此时可打开门窗,喷2%甲醛溶液并翻料,待氨气消失后适当补种。培养料过干:播种时培养料干燥,气候又干燥,菌丝萌发后生长缓慢,丝体萎缩生长无力。遇到此情况,可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用0.5%石灰水浸湿的稻草,或向培养料喷雾状0.5%石灰水,通过调节湿度,使菌丝重新萌发吃料。培养料过湿:培养料水分过大,高温时又喷重水,加之没有及时通风,使菌丝缺氧活力下降,造成萎缩。此时要注意加强通风,待培养料湿度适宜后,菌丝可恢复生长。2、覆土管理(1)覆土材料双孢菇覆土就是在菌种播种后20天左右,在培养料上面覆盖一层4厘米厚度的土层,以利于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在双孢菇栽培管理中,覆土也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双孢菇子实体必须在覆土后才能扭结形成,而且是在覆土层中扭结长大的。因此,覆土的土质、土粒大小、土层薄厚等,都会直接影响双孢菇的质量和产量。合作社采用河泥与稻糠(也可用麦糠)的合成土,是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一种覆土。制作方法是:取河泥800公斤,摊放地面过夜,加石灰粉8公斤,碳酸钙80公斤,充分拌匀后,再和用石灰水浸泡一夜的稻壳40公斤,充分混匀,使每粒稻壳表面上均沾有河泥,即可使用。覆土时间掌握在菌丝吃料三分之一时进行,为防止河泥含水量偏高,覆土前菇房要进行一次通风,将料面吹干,再将此土覆盖2厘米厚度即可。因为河泥透气性较差,覆盖此土厚度不要超过3厘米,以免造成减产。也不要低于2厘米,过薄出菇早菇质差,也影响产量。(2)覆土处理在覆土前3天,按每立方土加5%甲醛10公斤,边喷撒边搅拌,最后覆盖薄膜,闷堆24小时,再用石灰水润湿,四周喷洒敌敌畏,堆放待用。使用前最好过筛,粗土细土分开,粗土直径1.5厘米,占总量三分之二,要求手捏扁而不碎,不沾手无白心为合适,有白心易碎为过干,沾手为过湿;细土直径0.5厘米,占总量三分之一,要求疏松微潮,不结团。(3)覆土方法粗土和细土分两次进行。粗土不宜过厚,以菌丝不裸露为度。覆粗土后要及时调整水分,喷水时要少量多次,每天4—6次,3天内把粗土调整到适宜湿度。覆粗土5—6天后,当菌丝爬到粗土层三分之二时,开始覆细土,细土不用调湿,直接覆盖在粗土上,让后再调整水分,细土含水量要比粗土含水量稍小,以利于菌丝在土层横向生长。整个覆土厚度不能超过4厘米,过厚容易出现畸形菇和地雷菇,还容易开伞。覆土质量直接影响出菇快慢和产量高低,不同的覆土材料覆土方法不尽相同。覆土时床面要平,覆土初期仍属发菌阶段,床温尽可能保持在22度左右。3、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重点是水分管理,称为调水,调水采取促控结合的办法,目的是使棚内的生态环境能满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1)粗土调水:粗土调水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技术,既要促使双孢菇菌丝从料面向粗土生长,又要控制菌丝不要生长过快,防止土面菌丝过旺,造成板结。应掌握先干后湿这一原则,工艺为:粗土调水(2—3天)——通风壮菌(1天)——保湿发菌(2—3天)——换气促菌(1—2天)——覆细土。(2)细土调水:原则也是先干后湿,促控结合。目的是使粗土中菌丝生长粗壮,增加双孢菇营养积累,提高出菇潜力。方法是:第一次覆细土时即行调水,1—2天内使细土含水量达到18—20%。喷水时通大风,停水时通小风,其后关闭门窗2—3天。当菌丝普遍窜到第一层细土时,再覆盖第二层干细土或半干湿细土,不喷水,不通风,使土层呈上部干、下部湿的状态,迫使菌丝在偏潮处横向生长。(三)出菇管理覆土后15—18天,适当调水,双孢菇原基开始形成并很快成熟。1、秋菇管理:双孢菇从播种、覆土到采收,大约需要40天左右。秋菇期间,由于营养料营养丰富,气温适宜,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密度大,潮次周期短,产量集中,对水分、空气的需求量也大。因此秋季要想夺取高产,必须处理好湿度、温度、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多出菇、出好菇,又要保护好菌丝,为明年春菇生产打好基础。(1)湿度水分调节是整个秋菇管理中的最重要环节,水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认真对待。出菇后,子实体生长阶段所吸收的水分,来源于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分。A、秋菇前期土层喷水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潮菇喷两次出菇重水,当每潮菇长到黄豆大小时,喷一次重水,以供应下一潮菇所需要的水分。每潮菇喷好重水后,粗土重新获得充足的水分,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采菇前后不要立即喷水,以免影响菇体质量和下一潮菇的形成。喷水应在温度适中(18度)时进行,一般在夜间或早、晚喷水。B、秋菇后期,气温逐渐下降,出菇量逐渐减少,菇密度低,潮次也不明显,因而喷水量应该减少,要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一般控制每平方每次喷水0.5公斤左右,使细土湿度较前期略小点,既要保持细土潮湿,又要保持细土松软。喷水时要力求均匀,最好呈雾状,喷头朝上或稍向上倾斜,防止直接喷到幼菇上。喷水技术是一项细致灵活的工作,除看菇、看土喷水外,还必须结合当时的气候条件、菇棚的保湿性能、菌株的特性、菌丝生长情况、覆土物理性状和土层厚度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灵活掌握。如气温适中,晴天干燥,就要多喷水;气温偏高闷热、气压低,阴雨潮湿,就要少喷或停喷。菌丝强壮可多喷水,菌丝软弱要少喷水;通风条件好易干燥的地方多喷水,通风条件差的阴暗潮湿的地方要少喷水;土层较厚的,可喷重水,土层薄的要少量喷多次喷。(2)温度温度是双孢菇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创造菇棚内适宜的出菇温度,是秋菇夺取高产的关键。A、秋菇前期气温高,当菇棚内气温高于18度时,可采取夜间通风、向棚四周喷水、向棚内排水沟灌井水、加厚遮荫层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B、秋菇后期气温偏低,当棚内温度在12度以下时,可采取中午通风、夜间加厚草苫、用黑膜白膜双层膜等措施提高棚内温度。(3)通风A、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呼吸作用比菌丝体生长阶段更为旺盛,排出的二氧化碳多,耗氧量大,因此出菇后菇房内必须经常保持空气新鲜,随时做好菇房的通风换气工作。尤其在秋季气温偏高的前期,菇房内通风不好就会导致子实体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幼菇萎缩死亡现象。此时菇房通风原则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风可同时提高棚内的温度;二是通风可同时降低棚内的湿度。综合考虑,菇房通风应在夜间或雨天进行。无风的天气,南北窗可同时打开,有风的天气,只开北风窗。为解决通风与保湿的矛盾,门窗要挂草帘,并在草帘上喷水,这样在进行通风的同时,也能保持棚内的湿度,还可以避免热风直接吹到菇床上。B、秋菇后期,气温下降,菇体减少,此时棚内二氧化碳和热量也相应降低,可适当减少通风次数。菇棚内空气是否新鲜,主要以二氧化碳含量为指标,也可从菇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确定氧气是否充足。在通风较差的菇棚,出现柄长盖小的畸形菇,说明棚内二氧化碳超标,须及时进行通风加以改善。(4)挑根补土秋菇采收期间,每次采后,应及时将遗留在床面的干瘪发黄的老根和死菇剔掉。若将老根和死菇继续留在土层,就会霉变引发病虫害。每次挑根后,应及时用湿润的细土将带走的泥土补上,以免喷水时严重内渗影响菌丝生长。(四)采收我社为保证双孢菇质量,要求菇农一定要加强出菇管理,以保证达到较高的商品率。特别是第一、二潮菇,生长旺盛,菇体密集,菇盖长到2—4厘米时,就要及时采收,否则,长得过大,质量上不去,价格也上不去,还会影响下一潮菇的生长,得不偿失,出菇盛期,最好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合格菇的基本标准是:菇盖直径2—4厘米,菇形圆整,颜色纯白,菇柄削平长度不超过0.5厘米,无泥根、无机械伤、无虫眼、无色斑点、不开伞、不掉柄、菌柄与菌盖间不薄皮(小于3毫米微薄皮)。采收时不要喷水,用拇指、中指捏住菇盖向下一按,轻轻旋转,提起,放入筐中集中削柄,运输时要用收购单位提供的盛放双孢菇的专用容器,防止菇体碰伤。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种植的产量较国内水平有明显的提升,平均每平米产量可达到35斤,我社共有种植场近130个,种植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产量为350万斤,以4元的收购价计算,年产值近1500万元,净利润近千万。(五)影响菇体质量的几种因素食用菌类生长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环境因素的轻微变化,很容易使其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1、薄皮菇:表现为菌柄与菌盖间距较大,只有一层菌膜相连,不久即开伞,加工煮好后容易破裂,影响罐头质量。发生原因:(1)覆盖土过薄;(2)培养料过薄且发酵不足;(3)通风不良且气温高湿度大;(4)低温空气干燥、料内水分不足;(5)喷出菇水时水量过少;(6)采摘不及时,每潮菇人为控制时间长。2、开伞表现为未成熟的子实体提前开伞。原因: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过大。在子实体正常发育中,有时气温突然下降到11度以下,子实体发育缓慢,当气温突然回升时,暴露在空间的子实体继续发育,而所需的水分、养分难以及时供应,这样就造成了提前开伞。3、畸形菇发生畸形菇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的看来,有以下几种原因:(1)品种因素,头潮菇出菇密,丛生相互积压;(2)覆土过深、过薄,土块过大,土壤质地粒重,通风不良;(3)播种不当,杂菌感染,病害等因素造成料内留存毒素,使菇体发育不均匀。(4)培养料中添加了不当的杀虫剂、杀菌剂;(5)喷水不当,损伤菇体。4、死菇表现为菇蕾萎缩,变黄后死亡。主要原因是气温突然升高,水分蒸发量大,子实体发育过快,水分和营养供应不上,造成子实体原基死亡。应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六)常见病虫害防治双孢菇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1、常见病害(1)白色石膏霉培养料覆土前后,料面或者土层表面产生一种有光泽的白色斑块状菌丝,白色或绒毛状边缘,中间逐渐变成粉末,形状像石膏粉,以后逐渐转为黄褐色,闻有腥臭味,发生后周围不会出菇,这是培养料碱性问题指示菌。通常认为是发酵不良和PH值太高造成的。防治办法:提高堆料发酵质量,碱性高,可用15%过磷酸钙溶液喷洒以降低PH值。清除斑块,喷多菌灵消毒感染部位。(2)细菌性斑点病发生在出菇阶段。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空气、土壤、喷水、堆肥等途径传播。特别是使用不清洁的水喷雾,不通风或者通风过少,都容易发病。发病症状:菇体上出现针眼状病斑,后迅速扩大,变成褐色块状并腐烂。防治办法:喷水要使用清洁水,平时加大通风量,避免棚内湿度超过90%。2、主要虫害(1)菇蝇类菇蚊:幼虫白色,头部黑色发亮;成虫黑色,长约2毫米,爬行很快。完成一个周期大约35天。幼虫咬食菌丝,危害菇体,并传播螨虫和霉菌。防治办法:敌敌畏熏蒸。菇蝇:幼虫是一种白色的蛆,头部尖、尾部钝;成虫淡褐色或黑色,触角很短,常在料表面快速爬动。危害同上。防治办法:敌敌畏熏蒸。(2)红蜘螨螨对食用菌生长危害很大,螨类个体小,繁殖力极强,常潜入料内咬食菌丝体,严重时能把菌丝体吃光,而且还传染各种霉菌,一旦肉眼看到时,就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红蜘螨个体最大,经常活动在麦草堆里和培养料内,形体扁平状,呈肉色,肉眼能看到,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秋菇前期,大量发生时,虫体呈红褐色。防治办法:培养料进棚前后或发生虫害时,用500—1000倍三氯杀螨醇喷洒处理,也可用800倍的8%的乐果喷杀,2%的敌敌畏熏蒸。3、主要杂菌(1)鬼伞:鬼伞系草腐性真菌,它的危害主要是消耗料内养分,与蘑菇争夺生存空间。一般发生在播种后4—6天,料面上有稀稀拉拉的黑色伞状子实体出现比较正常,但如果过于稠密,说明培养料没有处理好,堆料PH值过低,采用了霉变麦草,料内温度过高,堆料中游离氨含量高。防治办法::采用新鲜原料,提高发酵质量,尽量使用石灰粉,加强温湿度管理,发现后及时拔除。(2)青霉菌:是刚刚播种后经常出现的污染杂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通常首先感染菌种造成播种失败。发生时,首先由青霉分生孢子,在1—2天内,迅速萌发成菌丝体,繁殖迅速,很快就长出绿色孢子。防治办法:播种时,菌种不要埋藏太深,要注意通风、降温、保湿。(3)黄霉菌:黄霉菌种类较多,菌丝体初期呈白色,后边为淡黄色,危害是溶解蘑菇菌丝体。主要由于培养料过厚,含水量高。黄霉菌容易发生蔓延,也同样感染菌种。防治办法:同青霉菌。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9 热度: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