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什么时候开花结果?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花期4-6月,果期8-11月。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2]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荣都吴茱萸,制吴茱萸,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吴茱萸是用沸水浸泡2分钟而成。其余均为制吴茱萸,最常用甘草灸制,因为吴茱萸有毒,甘草可以减毒。其余有酒制,醋制,盐制,姜制,黄连水制。酒制:治心腹气滞,盐制:治疝气。姜制:驱寒镇痛。黄连水制:用于止呕。查看详细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和吴茱萸的主要区别是种属、形态以及药用价值的不同。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

前者的核果长椭圆形,果实饱满,味酸,

后者的果实密集,味辛,像一颗颗小瘤子,表面不光滑也不艳丽。

一、种属不同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

吴茱萸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

二、形态不同

从形态上来看,山茱萸和吴茱萸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果实和花朵。

山茱萸的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颜色是红色或紫红色。果实饱满,看起来就像一颗颗大红枣一样,鲜艳富有光泽,山茱萸的果期在9-10月。

吴茱萸的果实密集或疏离,颜色是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褐黑色,有光泽。是怎样的果实就像一颗颗小瘤子,表面不光滑也不艳丽,看起来更加的密集。它的果期是在10月到11月。

山茱萸的花朵黄色,开起来金灿灿的,十分耀眼,而吴茱萸的花朵则是白色的,花开比较清淡。

三、药用价值不同: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

扩展资料:

山茱萸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

在民间丹凤山茱萸,关于山茱萸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战国时期赵王有颈椎病,颈痛难忍,一位姓朱的御医用一种干果煎汤给赵王内服用,很快使赵王解除病痛。

而后赵王问朱御医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是山萸果,如若坚持服用,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可安神健脑、清热明目。赵王听后大喜,令人大种山萸。

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现在的山茱萸,并逐渐流传了下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山茱萸

查看详细

什么是制吴茱萸?

是炮制方法。

制吴茱萸: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性味:

味辛、苦,性热。

归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扩展资料

(一)、吴茱萸(芸香科植物)

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二)、功用主治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

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

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吴茱萸(中药)

百度百科-吴茱萸(芸香科植物)

查看详细

吴茱萸含有哪些成分?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别名:吴萸、吴芋、米辣子、吴辣、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等。以果实入药,其根、叶亦供药用。

吴茱萸果实的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吴茱萸内酯以及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其煎剂、吴茱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临床上具有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血压,收缩子宫,驱除肠内胀气,健胃镇痛,抑菌杀虫,抗病毒作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痢疾、消化不良、口腔溃疡、鹅目疮、腮腺炎、痛经及各种湿症、神经性皮炎等疾病。

查看详细

吴茱萸有哪些病害?

锈病:5月始发,6~7月为害严重,为害叶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近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叶背出现橙黄色突起的疮斑,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1000倍液喷施。

烟煤病:在叶片等地上部分覆盖的一层黑褐色的物质。5~6月多发,此病与蚜虫、介壳虫为害有关,蚜虫、介壳虫排出的分泌物会诱发该病的发生。该病发生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抑制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防治方法:要采取治蚜防病的策略,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蚜虫、介壳虫发生时,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每隔10天1次,连续2~3次;在烟煤病发病初期,用1∶0。5∶150~2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查看详细

吴茱萸的病虫害怎样防治?

(1)煤烟病吴茱萸树受蚜虫、长绒棉蚧为害后,在被害处及其下部叶片、嫩梢和树干上,会诱发不规则的黑褐色煤状斑,受害处似覆盖一层煤状物。严重发病的植株,树势减弱,开花结果少。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害严重。防治方法:在蚜虫和蚧类害虫发生期可喷洒40%乐果1500~2000倍液或25%亚硫磷800~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煤烟病发生期可喷1∶0。5∶150~200波尔多液,每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

(2)锈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近圆形的不明显小点,然后病叶背面有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为病原菌的夏孢子),随着叶片上病斑的增多,导致叶片枯死。5月中旬发生,6~7月为害严重。防治方法:发病期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褐天牛又名蛀杆虫。幼虫从树杆蛀入,蛀食木质部,形成不规则弯曲孔道,内部充满蛀屑及粪便,每隔一定距离开通气排泄孔,把蛀屑及粪便排出孔外,以7~10月为害严重。防治方法:5~7月成虫盛发期,可行人工捕杀,在产卵裂口处,用小刀刮取卵粒及初孵幼虫;幼虫蛀入木质部后,树干上有新蛀孔,可用药棉浸80%敌敌畏原液塞入孔内或800倍液灌注,并用泥封孔,幼虫窒息而死;可试用天牛肿腿蜂防治。

(4)桔凤蝶幼虫咬食幼芽、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三龄后食量大增,能将幼枝上的叶片食光。一年繁殖3~4代。以蛹附在树枝及其它附着物上越冬,翌年3月开始发生,5~7月为害严重。成虫白天活动,交尾后卵产在嫩叶上,孵化后,幼虫食嫩叶为害。防治方法:低龄幼虫,可喷90%敌百虫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次,或用Bt乳剂3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17-04-14 热度: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