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怎么挑选?

绿果果儿的最好养fgh

个头大的。挑翅长、宽和厚的。桥要高!蓝脸粉肚紫膀筋、元宝肚。看他眼睛瞳孔越小越好。

挑选蝈蝈有很多窍门。成年蝈蝈根据颜色、体形,大约分为四个品种:青色的叫做“山青”,在它不动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蜡制品似的鲜艳、清亮;黑色或深咖啡色的叫做“铁蝈蝈”;类似枯草颜色的叫做“草白”;另一种纯绿色的叫做“绿蝈蝈”。

挑选蝈蝈首先看个头,大优于小。再选翅长、翅宽、翅厚者。蝈蝈的“项”要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打不开则声不好;须、爪力求齐全;蓝脸、粉肚、紫膀筋的最好。好蝈蝈一般是元宝肚形,肚子大小适中的为佳,因为体形大,背部宽的蝈蝈身体健壮,寿命长,腹部瘦小的则寿命短。但肚子过大则性懒而少鸣叫[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外形也不美观。

玩虫的行家把蝈蝈的翅膀分为三等:“短翅”、“长翅”、“超长翅”。把蝈蝈的叫声也分为三个等级:“脆叫”、“亮叫”、“老憨子”。北方的玩虫者大多喜欢褐黑色的“铁蝈蝈”,以其色深、鸣叫声厚重、洪亮而着称。南方的玩虫者则喜欢绿色的蝈蝈,也叫"绿哥"、"翠哥",颜色碧绿、鸣声清脆嘹亮,既好看又好听。

喂蝈蝈的食物以毛豆为最好,其他如各种蔬菜的叶子、各种瓜果的小颗粒它都能吃。它是杂食性昆虫,饭粒、面包屑、豆类小颗粒无所不食。不过,为了使它体质强健些,能发出响亮些的鸣声,最好也能喂些动物性饲料如蚂蚱、瘦肉粒等。喂养分较高的食物,可以延长其生存的时间。

蝈蝈和螳螂的区别是什么?

螳螂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前胸背板较为细长;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前胸背板发达,粗短盾形。

螳螂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蝈蝈前肢为大多数昆虫的构造。

螳螂头呈三角形,颈能灵活转动;蝈蝈头大、颜面近平直

螳螂触角细长,长度为身体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蝈蝈触角褐色,丝状。长超过身体

螳螂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可进行短距离的飞行。休息时叠于背上。蝈蝈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

螳螂中、后足适于步行;蝈蝈后足发达,善跳跃,腿节上常有褐色纵走晕纹。

螳螂

    

蝈蝈

查看详细

蝈蝈怎样饲养?

一、饲养前的准备。

将准备好的养虫笼和扎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根据蝈蝈出孵的时间,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二、温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生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三、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四、换笼和大鞘期管理。

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态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转到大笼,防止若虫因在小笼里活动不开,而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若虫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倒挂于高粱秆内瓤下,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靠重力新将体蜕出鞘外。蜕皮时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情况如掉下来,后肢摔弯,可在5分钟内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即完全硬化。

饲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悬挂或放置笼子的地方,要避免有猫、鼠等其他动物对它的侵害。

二是,不可靠近笼子点燃蚊香或喷洒杀虫剂。

三是,不可将笼子放置或悬挂在靠煤炉的地方,以防被煤烟中的一氧化碳熏杀。

四是,喂饲的食物要做到多样化,不能老是用饭粒等某一种饵料,否则营养失调,使其难以活到冬天。

五是,秋季后期气温下降幅度较大,要即使采取措施为其保暖,防止冻死。

查看详细

蝈蝈怎么孵化?

第一步:为蝈蝈准备产床。自然中的蝈蝈是将卵产到土壤里,并在土壤里过冬,来年孵化,以延续后代。人工孵化蝈蝈也需要准备蝈蝈产卵所需要的土壤环境。为提高蝈蝈的成活率,需要对土壤和盛器进行消毒处理。将筛过的细沙和土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高温消毒放入敞口容器中,厚约6~7厘米(一般蝈蝈将卵产在2~3厘米的深度),用手抹平压实,但不宜过硬,否则幼虫无法钻出。然后喷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

第二步:产卵。可以选择自然中已经受孕的蝈蝈直接产卵,也可以选择品种优良的雌雄蝈蝈数只(不宜过多)放入产床的容器中,交配后两周就可以产卵。此时,可以直接将产床置于温室中,进行孵化。但由于蝈蝈卵在土中深浅不一,一些幼虫无法钻出土壤而死掉,幼虫成活率比较低。为了提高幼虫成活率,便于保存蝈蝈卵,人为控制蝈蝈的孵化季节,可以再进行第三步操作。

第三步:筛卵与布卵。用筛子将产床中的蝈蝈卵筛出,可以集中保存(可以放在冰箱里),或进行重新布置(布卵),再进行孵化,以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布卵前期工作与第一步差不多。将沙和土混合铺在敞口容器底部,厚度约6~7厘米,将蝈蝈卵均匀排开,再在上面覆盖2~3厘米的沙和土。适当喷水,使土壤保持较好的透气性。

第四步:加温。蝈蝈的最佳孵化温度在25~33度左右。夏季气温比较高,直接在阳光下可以孵化,并随时给孵化器表面喷水。如果在温室中,最好人为控制好温度的波动范围。温度控制是蝈蝈孵化成败的关键所在,是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一个月后,卵上出现蝈蝈的眼睛;两个半月,幼虫基本雏形已具;三个月后,幼虫破土而出。刚出壳的蝈蝈颜色很浅,然后逐渐变深。经历七次脱壳,就可变成成虫。在蝈蝈第三次脱壳时,就可以辨认出雌雄,雌者可以被淘汰,雄者可以分罐饲养。蝈蝈自破壳到成虫,如同婴儿的成长过程,食物营养非常重要,特别要喂一些含钙或维生素D比较丰富的食物,如豆类、胡萝卜、羊肝等。

查看详细

蝈蝈和蝗虫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科目不同

蝈蝈属于直翅目,螽斯总科。蝗虫属于直翅目,蝗总科。二者翅目相同,但所属科目不同。

2、种类不同

蝗虫国内分布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3个亚种。我国蝈蝈的分布较广,从观赏的角度,对蝈蝈按体色分类,可分为绿蝈蝈、黑蝈蝈、山青蝈蝈、草自蝈蝈、异色蝈蝈。

按产地来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晋蝈蝈、鲁蝈蝈。京蝈蝈又叫燕蝈蝈。燕蝈蝈最有名的是安子沟的大山蝈蝈,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

3、形态特征不同

蝗虫雄成虫体长35.5~41.5mm,雌成虫39.5~51.2mm。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

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

蝈蝈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查看详细

蝈蝈和蚂蚱有啥区别?

一、动物科属不同

1、蝈蝈科属:螽斯科;

2、蚂蚱科属:蝗总科;

二、食物不同

1、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

2、蚂蚌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叶植物;

三、天敌不同:

1、蝈蝈的天敌:鸟类、螨类、鼠类、小昆虫(如蚂蚁、螳螂等),此外还有蜘蛛。

2、蝈蝈的天敌主要是蝈蝈。

四、形态特征不同

1、蝈蝈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附式4-4-4,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2、蚂蚱有咀嚼式口器。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蚂蚱口大、下巴发达。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3 热度: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