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有什么好处?

鱼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并且可用于治疗疮疖、肿痛、无名肿毒、皮肤破裂、恶性肿瘤;腰酸背痛、风湿性腰背痛、胃病、肺结核、百日咳、呕血、再生性障碍贫血、阳菱、气管炎及产妇血崩和产后腹痛等症。对肾结石、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心脏病、妇科自蒂和月经不调等均有较好疗效。鱼膘还能作胶丸外壳和粘合剂。用鱼膘制成高粘度的明胶或黄鱼胶高达95%。女人常吃鱼膘的好处:可以滋阴、增加皮肤的胶原蛋白。

[52石斛网www.52shihu.com]

古代如何使用骨鱼鳔?

避孕套的发展史——从《武侠》中的鱼鳔到橡胶。

《武侠》在中国热映,影片中有一场暧昧的戏:汤唯一脸贤良淑德地洗着鱼鳔,甄子丹过来说:“别费劲了,您也知道我不喜欢鱼腥味”,汤唯忧心忡忡地问:“那……要是再有了孩子怎么办?”甄子丹立刻十分爷们儿地回应:“那就生下来呗,顶多就是日子再苦一点。”

作为全片唯一的“夫妻激情对白”,激情之余也向我们普及了一个小知识:原来鱼鳔可以做安全套啊。不错,鱼鳔的确是可以做安全套的,

最早的套套专为皇帝发明

过去,古代的人们曾使用过各种方法来避孕,比如在阴道内涂鳄鱼粪、置入浸了柠檬汁的棉球、体外射精、安全期等等。不过,这些法子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却不那么靠谱。直到中世纪的时候,人类避孕史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据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骄奢无度,私生子成群,非常闹心。于是一位叫“”的内科医生为皇上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避孕套,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这个名字来源其于构词法,那个大夫只是个传说的,这里不多赘述)。

当然,那个时代并没有现在那么好的橡胶配方和加工技术,那他们拿什么来做套呢?聪明的人们瞄上了一些天然、轻薄又结实的物质——那就是鱼鳔,还有动物的肠子和皮之类的东西。

制作一个“纯天然”套套

这些脏兮兮、滑溜溜、臭哄哄、还多少带些腥味的东西,当然不能直接套上就开始办事。要想做成套套,还有一堆的工作要做。下面以羊肠为例简单说一下这些“纯天然”避孕套的制作过程。

首先,将绵羊的大肠放在水中泡上好几个小时,然后把泡好的肠子翻个里朝外。接着,用弱碱性的溶液继续浸泡肠子1天,每12小时换一次溶液。这次泡好后,轻轻地把肠粘膜刮掉,只剩下肌肉层。再用燃烧的硫磺熏蒸。处理好后,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吹气晾干,切成17-20厘米长短的段,再用缎带扎起来就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流派的套套制作方法,与上述那套流程大同小异。最后再爆个小料,那年头,灌香肠的大师傅,有不少业余都干这个。

那时,肠子制成的避孕套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十分宝贵,都得用完洗洗下回再用,直到用坏为止。至于鱼鳔的套,因为原材料非常不好找(哪来那么多合适的鱼鳔),更是物以稀为贵。

橡胶套横空出世

好在,美国人查理斯-古蒂尔()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了橡胶硫化的专利,从此避孕套进入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

民国以后,避孕套的使用在中国才逐渐受到关注,成为中西器物文化交流的具体表征。在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及译著中,对于避孕套的称谓包括肾衣、阳具袋、风流如意袋等,材料也有丝绸、鱼鳔,羊肠、麻布、橡胶等。而后由于材质质量不同,使用效果不同,以及工业化大生产之后橡胶价格逐渐降低,橡胶避孕套逐渐成为大众的首选。

查看详细

鱼鳔有哪些使用方法?

(1)医师处方用量9~15g,煎汤内服或熬膏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2)鱼鳔500g(面粉炒)、沙蒺藜200g、当归200g(酒洗)、肉苁蓉200g(酒洗,去鳞)、莲须200g、菟丝子200g(酒洗)。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10g,早、晚各服1次。用于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证。

(3)鱼鳔30g。蛤粉炒后研为细末,用蝉蜕5g煎汤送服。用于滋养筋脉。

(4)鱼鳔30g、皂矾30g、朱砂10g。先将鱼鳔用面粉炒黄、皂矾炒黄,与朱砂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0g,1曰2次,热酒送服。用于癫痫。

(5)鱼鳔100g、法半夏30g、枯矾10g、血竭2g、雄黄2g、朱砂3g、大蒜5头。先将前6味药共研为细末,再将大蒜捣成泥状,与药末调制成丸,如黄豆大,每次7粒,1曰2次,开水送服。用于癫痫。

(6)鱼鳔60g、枯矾10g、朱砂6g、天竺黄15g、白酒10g。先将鱼鳔焙干,与其余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仁大,每次10g,1曰2次,白酒送服。用于癫痫。

(7)鱼鳔适量。用麻油炸酥,研碎,每次6g,1曰3次,开水送服。用于辅助治疗食道癌,胃癌。

(8)鱼鳔30g、麝香少许。鱼鳔烧存性,加入麝香少许,每服6g,白酒送服。用于风入子脏之产后抽搐强直,或破伤风。

(9)鱼鳔18g、荆芥12g、黄蜡10g、防风10g、艾叶10g、黄酒120g。上药加水,用文火煎取浓汁250mL,趁热顿服药汁(老人、儿童减半)。用于破伤风。

(10)鱼鳔适量。炙黄研为细末,甘蔗汁调服。用于呕血。

(11)鱼鳔适量。炙黄研为细末,同鸡子煎饼,白酒送服。用于崩漏下血。

(12)鱼鳔适量烧存性,用白酒和童便调服10~15g。用于产后血晕。

(13)鱼鳔适量、新绵适量。鱼鳔炒制,新绵烧灰,每服6g,米汤送服。用于倒经(经血逆行)。

(14)鱼鳔适量。炙黄研为细末,沙糖调,每日服9g。用于痔疮。

(15)鱼鳔适量。溶化后涂敷伤处。用于创伤出血。

(16)鱼鳔50g、猪蹄2只。加水共炖熟,酌加食盐调味,1曰2次适量服用。用于白带异常。

(17)鱼鳔3g、蝉蜕3g、僵蚕3g、血竭3g。水煎服。用于脐风。

(18)鱼鳔适量。烧存性,研为细末,临睡时用白酒和葱汁送服9g。用于头风。

(19)鱼鳔30g(用香油炸黄)、艾叶30g、荆芥15g、黄酒500g。将上药共加水500mL,煎取浓汁250mL内服,每曰1剂,连服3剂。用于狂犬咬伤。

查看详细

鱼鳔是与身体的哪部分?

鱼鳔是鱼类特有的器官,主要功能是调节平衡,在下潜和上浮上起作用。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心脏形、马蹄形等等。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鱼鳔的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通过鱼鳔它们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节浮力的器官。鱼鳔本来是肠的一个扩充,有些鱼如鲤鱼的鱼鳔还和它的肠相连,其它的鱼如鲈鱼的鱼鳔已经和肠完全分开了。假如一条鱼要减轻它的比重的话,它将血液中溶解的气体释放到鱼鳔中去,有些鱼使用鱼鳔中一个血管很多的地方(Oval)来充气,其它鱼通过肠和一个连接肠和鱼鳔的管道()。通过同样的方式鱼也可以将气体重新溶入血液中来加大它们的比重。鳔也可以做为发声共鸣的器官。在鱼的肚子里腹部吧,平衡系统

查看详细

鱼鳔是鱼的什么器官?

鳔就是俗称的鱼泡,内含空气,可以使鱼调节身体的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鲨鱼是软骨鱼,自然没有鳔,因此它们必须不停地游动,才能在水中滞留在理想的位置,只要一停止运动,鲨鱼就会沉向水底。“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对鲨鱼的含义,不仅仅是用来鼓励自己强身健体,更是一句关系生命安危的格言。沉到水底对许多鲨鱼意味着灭顶之灾。鲨鱼的腮裂是呼吸的器官,需要有不断的流水通过,腮裂才能接触到足够的氧,否则鲨鱼就会窒息而死。一旦沉在水底停住不动,鲨鱼就会面临缺氧的境地。为了克服这一弱点,鲨鱼也想尽了办法。同其它鱼类相比,鲨鱼的肝大得离谱,里面充满了比海水轻的油,提供一定的浮力。为了让腮裂工作,鲨鱼每天游动不息,只有一个短促的时期内活动量很小,权且算是睡觉了。看来,海中霸王也有烦心的事。没有鳔制约了鲨鱼的活动范围,这些水中骑兵主要在海洋中游荡,很少有淡水生活的鲨鱼;它们主要的领地是热带地区水深不超过200米的区域,极少数的鲨鱼栖息在海底。能够在海底生活的鲨鱼,它们的腮裂附近的肌肉发达,可以通过运动使水流冲入腮裂,维持鲨鱼的正常呼吸。从种类和数量上看,以鲨鱼为代表的软骨鱼类只是水中世界的“游击队”,它们东游西荡,搅得四邻不安;而水中的“正规军”,是与软骨鱼类几乎同时出现在海洋中的硬骨鱼类。顾名思义,硬骨鱼类都是“硬骨头”,它们不仅体内的骨骼因骨化而坚硬起来,而且鳞片也骨化了。在现代战争中,制空权的争夺往往决定了敌对双方的胜负,空军在空战中摧毁敌人的空中力量,并对地面力量进行破坏性的轰炸,陆军的工作就变成了在最后时刻清扫一下战场。所以,控制了高点,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硬骨鱼类便是深谙此道的水中一族,他们拥有新式武器——鳔。生活在海水上层和中层的硬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鳔。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心脏形、马蹄形等等。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鱼鳔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从而调节硬骨鱼身体内外的水压平衡和控制身体沉浮。这样,它们在游动时,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就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海水的压力随着海水的深度而增加,压力增大对于想到海底一游的鱼儿来说是个障碍。所以当鱼想下降到深水层时,会从鱼鳔中排出一部分气体,使鱼体增如比重,下潜就容易多了。反之,如果要上升到较高的水层时,要充填一部分气体,使鱼鳔膨胀起来。此时,鱼体的密度小于周围水体的密度,鱼就浮上水面。鱼鳔使硬骨鱼类随心所欲地漫游海洋成为可能。

查看详细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鱼鳔具有补气益血、散瘀消肿、补肾益肝等功效,适量摄入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预防癌症、促进机体代谢等作用。若近期出现胃火炽盛、阴虚阳亢等现象,应慎重摄入鱼鳔。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9-08 热度: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