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蜈蚣有多少只脚?

中国成语里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蜈蚣当真有百足吗?那就让我们来了

解一下有关蜈蚣足的最新研究结果吧。

有一位英国的研究人员凯特尔专门研究蜈蚣,他是一位有新发现的“蜈蚣迷”。为

了研究蜈蚣,他走遍了英伦三岛,收集了上千条蜈蚣标本,目的就是想搞清蜈蚣究竟有

几对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种蜈蚣的足的数目不同。栖息于朽木或石隙中的蜈蚣属多

足纲,它的身干由多环组成,每个环有一对足。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

3000余种,足的数目从15对到191对不等。但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发现的蜈蚣无论足的

对数是多少但都是奇数对,一直没有发现一种蜈蚣有偶数对足。凯特尔的研究证实了蜈

蚣足的数量不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偶数对足的蜈蚣。

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大小蜈蚣蕴含着奥秘,凯特尔的新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

趣。凯特尔的新发现将大大增进人们对蜈蚣的了解。

蜈蚣有一对长触角和一对聚眼,口器由一对大颚和两对小颚构成。有一种巨蜈蚣体

长可达12厘米。

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也是蜈蚣,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对、45

对,最多的达到173

对。

药用名称:蜈蚣

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

[药物]

为动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

L。Koch的全虫体。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春夏捕捉,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生用。

蜈蚣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对步足和1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最多的达到191对。

百足

俗名叫百足。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可理解为22只脚。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17厘米,宽0。5~1厘米。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

《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一共44只脚。“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一共30只脚。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最多的达到191对,分别为70、90、382只脚。

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被蛰后会造成疼痛但不会致命。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等,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

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

蜈蚣什么部位有毒?

1。蜈蚣的毒腺中有毒液,通过口钳蜇刺注入猎物体内。但是它的毒液口服是无效果的,所以无论是其他动物还是人在吃蜈蚣时都不需去掉毒腺。蜈蚣毒是蜈蚣螫伤人畜时所释放的一种毒素。在螫伤局部可致红肿、灼痛;同时产生淋巴管炎;但全身反应较轻,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增快、谵语及抽搐等。,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2。蜈蚣()为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动物。蜈蚣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中风、惊瘸、破伤风、百日咳、结核、烫伤、疮疡肿毒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蜈蚣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止痉作用、抗真菌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3。蜈蚣的第一对脚星钩状,锐利,钩端有毒查看详细

什么药里有蜈蚣的成分?

【物种名称】蜈蚣【又名】百足虫、天龙、千足虫【类型】金头蜈蚣(长江沿岸地区)、红龙(广西)【拉丁学名】【英文名称】【科属分类】唇足纲、蜈蚣科()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对步足和1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最多的达到173对。药用名称:蜈蚣别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起源:蜈蚣()扁长节肢查看详细

蜈蚣最怕什么气味?

1、硫磺: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黄块等,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生产中常把硫磺加工成胶悬剂用于防治病虫害,对人、畜安全,不易使作物产生药害,对蜈蚣有效。2、除虫菊酯: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10~100倍,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3、敌敌畏:敌敌畏为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触杀作用比敌百虫效果好,对害虫击倒力强而快,但对人畜中毒,对鱼类毒性较高,对蜜蜂剧毒。敌敌畏的稀释溶液在屋里的地面和角落里喷洒以后,闭门至少半日,具有不错的驱除蜈蚣效果。查看详细

蜈蚣为什么怕鸡?

世界上的万物相生相克。鸡天生就是蜈蚣的天敌。鸡爪上有一层硬化的角质,相当于给鸡爪穿了一层防护甲,让蜈蚣蝎子等无论如何咬不进去,所以这鸡爪上不起眼的角质,便是家鸡决胜蜈蚣的一大原因。再者就是,公鸡就算被蜈蚣咬到其它脆弱的部分,并且顺利将毒液注入到身体里面,也不会对公鸡有什么危害,因为公鸡的肝脏可以很快将蜈蚣的毒液过滤掉。扩展资料: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查看详细

蜈蚣的毒性大吗?

大,被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如果被长江流域的红头黑身黄脚蜈蚣咬到手,咬伤处会很快产生剧烈疼痛,一般2个小时内肘关节处,3个小时腋窝处开始剧烈疼痛,4~5小时胸口隐隐作痛,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

扩展资料

中国科学家2018年01月22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破解了蜈蚣毒液毒倒大型猎物的秘密。这项发现将有助于临床救治蜈蚣叮咬中毒导致的心肌衰竭等严重症状。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仕隆告诉记者:“蜈蚣是优秀的捕食者,一只重3克的金头蜈蚣可以在30秒内捕杀一只体重45克的小鼠,捕食效率十分惊人。但蜈蚣征服巨大猎物的分子机制仍然是一个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科学家破解蜈蚣毒液的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蜈蚣

查看详细

怎样防蜈蚣?

有专门防蜈蚣的药,到药市上问一问就知道了

1家里为什么有蜈蚣

蜈蚣的生活习性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2、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正在产卵的雌蜈蚣则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

3、喜欢阴暗潮湿。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的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4、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视力很差,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它只靠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晚上也要靠触角来搜捕猎物进行觅食。

5、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1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2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得干干净净

6、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7.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蜈蚣的天敌有老鼠、石龙子、赡蜍、蚂蚁,鸡和鸟等。蜈蚣在孵化和蜕皮时动作迟缓,易被蚁群乘虚而入,只要几小时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蚂蚁。

2如何处理

所以,保持干燥最重要,其他像雄黄也可以驱赶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参考资料:

〖治疗〗

一、立即用0。5%~1%的普鲁卡因或1%吐根碱局封,可止痛并防毒液进一步扩散。

二、局部搽3%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一般不必湿敷,以防发生水疱。

三、可用季得胜蛇药,如意金黄散涂于患处。

四、全身症状明显时可用抗组胺药及蛇药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抢救。

蜈蚣咬伤应急处理

被蜈蚣咬伤,马上用盐水洗搽,即可止痛。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7 热度: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