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什么时候毒性最大?

2至5月河豚毒性最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时下正是河豚鱼最肥美的时节,也是河豚毒素最强的季节。

1)河豚呈圆筒形,一般体长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达630mm以上,其体内含有毒物质——河豚毒素。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我国每年均有吃河豚丧命的报道见诸报端。

2)“野生河豚含毒器官多,而且多分布在隐蔽部位。”公告称,河豚毒素含量高低次序为:卵巢>脾脏>肝脏>血液>眼睛>鳃耙>皮肤>精巢>肌肉。河豚的卵巢和肝脏为河豚内脏中的二大剧毒脏器,其含毒量的多少,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有差异。每年2—5月为问豚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

3)河豚毒素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属于神经毒素的一种,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砒霜)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一只河豚体内所含的毒素,估计足以杀死30个成年人。其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两种,它首先作用于胃肠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其次进入血液后迅速发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使人呕吐、神经麻痹、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安全提醒:

“三不原则”远离河豚

1)所有的野生河豚鱼都带有河豚毒素,鉴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的严重危害性,清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要爱惜自己及家人生命,远离河豚鱼。要做到“三个不”:

2)不消费:普通的加工、烹调方法难以破坏河豚毒素,民众不要随意食用河豚鱼。消费者一旦发现违法经营河豚鱼的行为,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监部门举报。

3)不捡拾: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海滩附近不要捡拾废弃的鱼,不要到路边或市场上买不认识的鱼类。碰到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的鱼,需仔细鉴别是否河豚鱼(河豚鱼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

4)不加工:有的人认为只要去掉河豚鱼有毒的头、内脏、皮,或者经过盐腌晒干、高温蒸煮后就会无毒,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河豚毒素作为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化学性质稳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调手段包括盐腌或日晒等都难以破坏。即便将河豚在130℃高温下炖11个小时,也只能分解三成左右毒素,况且一般家庭烹饪远达不到这个时间和温度。所以,市民不要自行加工食用河豚鱼。

春季为雌鱼的卵巢发育期,卵巢毒性最强,再加上肝脏毒性也在春季最强,所以春季最易发生河豚中毒事件。

拓展:

1、河豚,俗称"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蛤乖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鸡泡"(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鲅鱼"。古时称"肺鱼"。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齿鲀科、叁齿鲀科、四齿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属的鱼类。

河豚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敌,腹腔气囊则迅速膨胀,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2、形态结构

河豚大多数种类均为特有的豚形,这一体形特征决定了它们的游泳能力不强,除作一般性移动外,不作远距离徊游。河豚不同种类的体形存在很大差异。

河豚体圆棱形,体背侧灰褐色,并散布有白色的小斑点,有些斑点呈条状或虫纹状。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臀鳍白色,尾鳍下缘乳白,其他各鳍黄色。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鳃小不明显,鼻孔位于鼻囊突起两侧,鼻囊突起不分叉。口小,鳔卵圆形或椭圆形,具气囊,遇敌害时腹部膨胀。河豚体长一般5~28厘米,大多数体长10~20厘米,体重一般300克上下。

3月-5月是河豚鱼产卵时节,也是所谓的河豚最肥美的时候,河豚鱼的毒性最强。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鱼都含有河豚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鱼死后其内脏毒素还可渗入肌肉。河豚毒素的毒理作用主要是阻遏神经与肌肉的传导,河豚毒素进入机体后迅速使神经末梢及中枢麻痹。进食有毒河豚鱼后1~2小时有呕吐、口、唇、舌尖、指感觉发麻等初步中毒症状,随后舌端感觉迟钝,步履言语困难,进而侵犯中枢神经而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终至致命,致死时间为1.5小时到8小时,一般多在4~6小时。目前针对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疗法,死亡率很高。

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河豚毒素是剧毒物质,不同性别、不同鱼体部分以及不同季节,河豚鱼所含毒素的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卵巢和肝脏含毒素量最多,毒性也最大,其次是肾脏、血液、眼、腮和鱼皮等处。春季为雌鱼的卵巢发育期,卵巢毒性最强,再加上肝脏毒性也在春季最强,所以春季最易发生河豚中毒事件。

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高活性的神经毒素,微溶于水,易溶于醋,对光和热极稳定,即使是100℃的沸水也不能将其完全破坏。人们食用河豚毒素后,轻则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感觉神经麻痹;重则四肢肌肉无力,舌头麻木,语言不清,甚至因全身麻木而瘫痪;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

河豚在海里叫什么?

河豚在海里还是叫河豚。

河豚生活在北纬45度至南纬45度之间的海水、淡水等水域。

河豚能生活在海里,是因为它有洄游习性,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

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

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其它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进入长江的河鲀于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阳湖中产卵。

扩展资料

河豚的毒素:

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

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所以,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特别谨慎,必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查看详细

吃河豚中毒怎么自救?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主要是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毒素对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被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传导发生障碍,最后使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麻痹。主要是积极采用中毒的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如尽快催吐、洗胃、洗肠及输液,对呼吸困难者吸氧,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对发生肌肉麻痹者可酌用1%盐酸士的宁1~3mg(成人量),皮下注射,每日2~3次。最近报道,动物试验应用半胱氨酸注射可以迅速解毒,而且应用半胱氨酸处理过的河豚鱼卵喂动物也不发生中毒。半胱氨酸的成人用量为0.1~0.2g,注射前用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溶化,肌内注射,每日1~2次。儿童酌减。应用中须注意对肝脏的毒性。

查看详细

河豚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河豚是属于淡水鱼。河豚鱼肉极为鲜美,但内脏、血液、皮肤均有剧毒,中毒后几乎无解,必须把所有带毒的部分去除干净才可以食用。

河鲀(;),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查看详细

河豚肝能吃吗?

河豚当然应该是不能吃的,而且有很大的毒性,而且河豚本身也是需要积极的进行处理,而且处理不好的话有可能出现中毒的,所以这种食物是一种比较危险的食品,一般需要专业的厨师处理才能够吃的,不然的话出现中毒的话是非常麻烦的,有可能会出现呼吸肌无力,最终出现生命危险的,所以建议还是在专业的厨师处理以后才能吃更好一些,不要自己随便的尝试。

查看详细

怎么吃河豚才不会中毒?

能为您分担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我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荣幸的,,一般情况下河豚的毒素主要集中在鱼的卵巢、肝脏,肾脏、血液、鱼眼睛、鱼鳃、皮肤等上,肌肉不含有毒素。可以考虑河豚刺身或红烧。一定要彻底处理所有毒部分。建议最好专业人士处理的。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03 热度: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