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温病咋办?

家禽温病辨析与防治方则

为帮助家禽技术同行,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中药防治温病,少走弯路,特将温病的知识要点和辩证方则,介绍如下。

基本知识:温病即现代讲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原因由疫毒、季节反常、机体虚弱造成,具有传染性、死亡性。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厌食。家禽温病可分为温热和湿邪两个病型,或者二者兼之。温病学的发展认识对温病最早论述的著作是《黄帝内经》,《内经》记载了“温病”和“瘟疫”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了瘟疫的预防原则:“正气存内,邪不相干,避其毒气”。以后的《难经》中对温病也有了专门论述。但总体上讲,中医对温病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并总结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经典处方。

影响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部医学专著。明代吴有性著《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急性感染性热病学专著。

《温疫论》的主要成就:

1、创立新的病因学---杂气病原学说。温疫皆由“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称病原为杂气,杂气具有传染性、易感性、偏中性、特适性。

2、创立了新的病机学---膜原学说。温疫的致病因子是“邪从口鼻而入”,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外不在经络,内不在脏腑,在在半表半里之“膜原”(经胃交关之处)

3、创立新的治疗学---“达原”和“逐邪”。

温病初起,采用“达原法”,疏立透达膜原;疫邪在里,采用“逐邪法”主张“急症急攻”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是我国温病学的第一篇论文,奠定了温病学科的基础。

《温热论》和《临诊指南医案》的主要成就:

1、确立温病病因---温邪,所谓“温邪上受”。

2、确立温病传变规律---顺传入胃,逆传心包。

3、确立温病辩证纲领---卫气营血,大凡看法,卫之气方言气,气之后方言血。

4、确立了温病治疗法则---辛温解表、透热转气、凉血散血等。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辩》,完整、系统、全面地建立了温病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温病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籍。现代治疗温病80%以上的方剂出自《温病条辩》。

《温病条辨》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

1、建立了温病学的基本概念。把九种温病按疾病性质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

2、建立了温病学的病因学---温热病邪和湿热病邪。

3、建立温病学的病机病理学---三焦学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说明了温病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实变虚的传变规律。

4、建立了温病学的辩证纲领---以上中下三焦为经,以卫气营血为纬的辩证纲领,以肺与心包为上焦,以脾与胃为中焦,以肝与肾为下焦。

5、建立温病学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上焦药用辛凉,中焦药用苦寒,下焦药用咸寒。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6、充实温病治疗学。发展了很多代表性的方剂。

7、明确温病调护温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1)、根据气候特点、季节、禽舍环境等结合进行辨析。温病一般多发生于冬春交替,该季节一般干燥、风轻扬、且冬寒未了,多伤肺。因此,结合禽舍环境干湿和保温情况,进行辨析。如果单纯的气温忽冷忽热造成的,解表清热、润肺平喘,使用3-4天呼感康即可;如果季节反常,该暖不暖,家禽大面积发病,则为疫毒,则需要根据家禽发病状况、机体健康情况、禽舍干湿状况,尤其是通过粪便来辨析有无其他邪气混感,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总体原则是清热泻火、凉血消炎,以继发感染为标,以邪入里为本。西药配合中药,以清热解表和消炎为重,可适量适时应用地塞米松。

(2)、温病一般为外感病,但受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因此,诊断和防治温病时,机体健康状况常常是影响疾病康复和疾病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禽群体质较弱,而禽舍又受风寒风热,则采用祛邪扶正的方式。可采用病毒威+脾胃康+消炎药治疗。

(3)、禽舍小环境状况常常影响着其他邪气,如果空气干燥,而禽舍湿度尚可,尤其是肉鸡,一般为温夹湿邪,采用清热解表,祛湿利水的治疗方则。可采用呼感康+肾支康,或者呼感康+茯苓。

(4)、季节反常的温病最难治疗,尤其是混感其他邪气。通常这类温病,一般发病急,表证的表现时间短,即表证未解,热已入里,产生里热证,并且传变速度快。可采用清热泻火、清营凉血的原则,杜绝传变,尽量把邪气控制在气的阶段,以防邪入肝肾。可采用病毒速康+病毒威,如有其他邪气混感[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可采用病毒速康+新疫康+安乃近+消炎药。适时适量使用1-2天地塞米松激素,为治疗赢得时间。

(5)、混感其他邪气或者发病阶段的判断,可通过粪便予以判断。如粪便有绿色、黄色等,则可判断为有新城疫混感;如粪便正常,干粪较多,则可判断为胃热,可采用通二便的原则,病毒速康+新疫康(剂量加大);如粪便既有干燥粪便,也有稀粪,可判断为机体内虚,脾胃虚弱所致,可采用清热泻火、扶正利水的原则,病毒速康+肾支康。

(6)、邪正斗争贯穿外感热病的始终。在外感热病的治疗中,处处着眼于祛邪,邪去则正安。正确全面地认识“邪气”,才能对外感热病的病机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7)、通过气候、精神状况、食欲、粪便以及解剖病变,综合判断疾病的发病阶段。温病一般遵循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但在四季反常时,一般卫的阶段时间短,而邪气直接到营血阶段。可采用以下防治办法。初期邪气在卫,以防传变到气,可使用呼感康即可。然后邪气在气分,是病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邪入脏腑、正盛邪实的阶段。热多在肺和胃。临床常见肺热壅滞所致的呼吸气喘,以及热结肠道所致的粪便干燥;治疗以通宣理肺、泻火解毒为主要原则,则使用病毒速康+新疫康,或者病毒速康+呼感康;气之后,发现肝肾脾坏死,即邪入营血。营为水谷之精气注于脉中的部分,血为营气所化,循行于脉中,周流不息。营气通心,营分热多扰心和心包,常见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凝血功能紊乱、血管中毒性损害进一步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较为突出。温热病的极盛期。营是血的前身,营分有热,常累及血分。血分发热,热多在心、肝、肾,其发热在夜晚尤甚。相当于温热病的衰竭期,各重要器官如心、肝、肺、肾、中枢神经的损害比较严重,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下降。治疗以凉血散瘀、改善血液循环为主。可采用病毒威+清瘟康+麦冬即可。温病的三个阶段不可乱治,卫之后方言气,气之后方言营血。更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药都加上。

(8)、温病治疗的总体原则,以发现早,早治疗,早预防为主。并通过环境改善和加强护理为辅助手段,促进机体的康复。不可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激素类解表类药物,这类药物对家禽尤其是产蛋家禽的伤害是巨大的。温病的辩证需要认清家禽的生理特点,根据其生长阶段确定药物的剂量。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式。并遵循吴鞠通先生在《温病条辨》里论述的用药原则。

(9)、禽温病的辨析施治,主要通过表证如呼吸、眼脸气色、眼睛状况、精神状况和粪便,结合气候特点、地理位置、环境状况、禽群健康、传染病学、饲料营养等综合判断。解剖所见生理变化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此阶段可辩证心、肝、肾器官的变化,以及发热状况,确定用药。

(10)、温病的治疗需要确定疾病的本与表,缓急状况,标本兼治,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在无法确定哪些疾病混感的情况下,可采用反治的方法,即在寒药里加入热药,如附子、干姜等,或者在病毒速康、病毒威、新疫康里加入附子、干姜等,常常会起到奇效。

(11)、解表需要祛痰,因此温热表证,二陈汤的应用常常对肉鸡、肉杂、产蛋鸡和肉种鸡,以及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家禽饲养者尤其值得研究应用。

(12)、温病的治疗没有统一的处方,只有根据临床和季节状况,进行加减和配合用药,才能得到有效治疗。大处方如病毒药、解表药、抗生素、祛痰药、激素药、通肾药,中药、西药合用,常常是庸医之方,不值得谈。(13)、温热病很容易引起阴虚,这点应该引起注意。尤其是高热病,清热泻火,寒凉之品不可使用时间过长。症状有改善后,即可停药,改用清虚热、健脾益气、补阴的药物,以帮助家禽机体康复。清瘟康为清虚热必备制品。

什么是温病病因学?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是指外界致病之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主要包括“六淫”外邪中的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以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气等。中医对温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历代医家经验总结一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复归临床应用的历程。现就温病病因学研究综述如下。

查看详细

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是什么?

【病因区别】

1、伤寒的主要感受是寒邪、风邪。

2、温病的主要感受是温热和湿热病邪。

【症状区别】

1、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

2、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者不恶寒,心烦,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

【两者关系】

伤寒,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他包括了外感寒邪而发病的伤寒,也包括外感热邪而发病的温病。因此,温病与广义伤寒是隶属关系,即温病隶属于伤寒。如《素问·热论》所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显然是将温病包括在伤寒之中。《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一句中的“伤寒有五”,其伤寒是指广义伤寒,是一切外热病的总称。而“有伤寒”之伤寒,是与中风、湿温、热病、温病平列的狭义伤寒。他只是外感热病中的一个种类。这句话中“有温病”所指的温病,虽与今天所讲的温病的概念有所不同,但从文中可以明显看出,狭义伤寒与温病是平列关系。

李顺宝.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

查看详细

中医温病是什么温病是感冒吗?

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等。温病属常见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温病的治疗,应以清热存阴为基本原则。(抄于百度百科)

温病不是感冒。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查看详细

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温病,中医指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

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而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18 热度: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