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和鳖有什么区别?

(1)鼋

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行动迟缓,代谢低,耐饥能力很强,温度过高、过低均会进入休眠期。

(2)鳖

喜欢栖息在底质为泥质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淡水水域,为水陆两栖的卵生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生存活动也受环境温度影响,对水温变化十分敏感。

2、饮食不同

(1)鼋

鼋是夜行性动物,常在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蛙、虾、鱼等动物,且食量极大,通常它能一次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然后半个月内可以不再进食。

(3)鳖

鳖就是杂食性动物,除了吃一些小鱼小虾之外,还会吃一些植物之类的。所以很多东西它都是会吃的,只不过在喂它吃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

3、分布不同

(1)鼋

中国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浙江、江苏等省区;在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孟加拉、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菲律宾群岛、新内几亚岛。

(2)鳖

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的淡水和湖泊中。

4、保护级别

(1)鼋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鳖没有被列入任何保护级别,但是其有些种类被列入我国保护级别。

关于鼋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希望您玩过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鼋是大鳖,体型比普通的鳖大很多,快灭绝了,现在似乎只有中国和越南有,生活习性很类似。

1、生活习性不同

鼋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行动迟缓,代谢低,耐饥能力很强,温度过高、过低均进行休眠。

鳖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生存活动也完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异不超过0.5℃~1℃,故其对水温变化十分敏感。整在适宜水温范围内能有效地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生长速度。

2、饮食不同

鼋不常迁移,喜欢栖息在水底。只有在其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会被迫迁移,并有结群现象。鼋是夜行性动物,常在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蛙、虾、鱼等动物,且食量极大,通常它能一次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然后半个月内可以不再进食。

低水温时,鳖吃食少,主要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体质较弱,免疫力差,容易被病原菌感染,造成生病或死亡。水温再低时,鳖停止摄食,开始潜伏泥沙中,停止活动和觅食,进入冬眠状态。

3、分布不同

鼋在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孟加拉、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菲律宾群岛、新内几亚岛;中国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浙江、江苏等省区。

鳖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的淡水和湖泊中。

鼋俗名沙鳖、蓝团鱼,是鼋属动物下三个物种中的一种,也是鳖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可长到6英尺长(约2米)。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曾经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巴布亚新几内亚。由于过度捕杀,已经极度濒危,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鼋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因此古代寺庙的放生池里经常可以看见。鼋是埋伏捕食和肉食性为主的动物,摄食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鱼,但同时也吃一些水生植物。它一天只换气两次,并在二月或三月在河边下蛋。

1形态特征编辑

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为80—120厘米,体重约50—100千克左右,最大的超过100千克。外形和常见的中华鳖很相似,浑身都被以柔软的皮肤,没有龟类那样的角质盾片,背、腹两面由骨板包被,左右两侧连结起来,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但也与中华鳖有很多区别,除了体形较大之外,吻部极短,不象中华鳖那样长而尖。它的头部较钝、宽而较扁,鼻孔小,位于吻端,吻部较短,不突出。身体扁平,呈圆形,扁而薄,背部较平,背甲不凸起,呈板圆形。颈的基部和背甲的前沿较为光滑,后部有瘤状的突起。背部呈褐黄色或褐绿色,头部、腹部为黄灰色,尾巴和后肢为黄灰色,后肢的腹面有锈黄色的斑块。第三、第五趾的趾端具爪,趾间的蹼较大。肛门呈灰黑色。

可在水里和陆地生活,脊背隆起与龟类似,甲壳的边缘有肉裙。没有耳朵,全凭眼睛。雌型体积一般比雄性大,部分可以达到一倍以上差距,在水中时,水面上有吐出的津液,是一种通过口器排泄体内废物的动物。

2栖息环境

鼋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几近苛刻:要有水质好、水流缓慢的区域,需要空气清新,还要有充足的鱼虾作为食物,鼋喜欢在江边安静的沙地中产卵,因此它必须生活在深潭和浅滩相结合的区域,并且有向阳的大片沙滩。

3生活习性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

行动迟缓[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代谢低,耐饥能力很强,温度过高、过低均进行休眠。

鼋不常迁移,喜欢栖息在水底。只有在其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会被迫迁移,并有结群现象。鼋是夜行性动物,常在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蛙、虾、鱼等动物,且食量极大,通常它能一次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然后半个月内可以不再进食。捕食时,鼋会潜伏于水域浅滩边,将头缩入甲壳内,仅露出眼和喙,待猎物靠近时,发出致命攻击。鼋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用皮肤,甚至咽喉吸氧,进行呼吸,正是这种特殊的生理功能确保了鼋在水底冬眠时不被淹死!每年11月鼋都会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可谓“睡神”。而在夏秋季节鼋会每隔一段时间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浮出水面时一般都是头部朝下游动,但是在夏季有时也会头部朝上游动而浮起来,民间则认为这种行为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因此称其为“气象预报员”。它的牙齿锋利,主要吃螺、蚬、蚌和鱼、虾等,食量也很大,在交配季节至冬眠之前,一次进食量可达体重的3—5%左右。它还有极强的耐饥能力,被捕捉后常常先绝食10—20天,并且将已经吞食的食物都统统吐出来。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鳖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

1基本讯息

特点: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肉可以做成汤喝,甲壳可以做成药材。又叫做“甲鱼”和“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是乌龟的近亲。

野生甲鱼

鳖的雌性体积一般比雄性大,部分可以达到一倍以上差距,

民间传说中描述雌鳖可以与蛇或鼋交配。鳖在水中时,水面上有鳖吐出的津液,叫鳖津。鳖是一种通过口器排泄体内废物的动物。

“鱼”和“敝”联合起来表示“头部的侧视形状像汉字笔画‘撇’的一种水生动物”。本义:甲鱼,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团鱼”)同本义[le;]属于龟鳖目、鳖科,中国特产的一种软壳水龟,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多栖于池沼、河沟、稻田中,肉味鲜美,认为是补品。

注意:甲鱼与乌龟的不同点:1.咬合力比大部分龟强;2.甲鱼的壳边缘有肉裙,而乌龟没有。3.甲鱼可以把全身缩起来,乌龟却无法做到。

2形态特征

鳖外形似龟。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像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一倍。

3生活习性编辑

鳖是变温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鳖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0~12℃时,鳖进入冬眠,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鳖的冬眠期。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鳖有护卵的习性.产卵后会在产卵地不远的水中守护.以防天敌伤害.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也是人工养殖的最好季节。超过33℃时,寻洞“避暑”。人工养殖中,因鳖生性好斗,大小鳖不宜混养。

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生性机敏.有轻微的惊动就会迅速的潜入水底一动不动.并且有判断逃跑路径的能力。

鳖甲吃多了会上火吗?

甲鱼性凉,不上火。甲鱼的食用禁忌1、甲鱼不宜与桃子、苋莱、鸡蛋、猪肉、兔肉、薄荷、芹菜、鸭蛋、鸭肉、芥末、鸡肉、黄鳝、蟹一同食用。2、甲鱼与猪肉:因为猪、兔、鸭之肉都属寒性,而甲鱼也属寒性,所以二者不宜配食。3、甲鱼与苋菜:苋菜味甘,性冷利,令人冷中损腹,而甲鱼亦性冷,二者同食难以消化,可能会形成肠胃积滞。4、甲鱼与芥末:芥末气味辛热,能温中利气,白芥末辛烈更甚。与甲鱼肉同食,冷热相反,于人不利。所以甲鱼不宜加芥末作为调味品。5、甲鱼与鸭蛋:鸭蛋性属微寒,而甲鱼也是寒性食物,所以从食物药性学角度来说,二物皆属凉性,不宜同食,特别是对素质虚寒的人来说,更应忌同食。6、甲鱼与芹菜:二者同食可使蛋白查看详细

生鳖甲和炙鳖甲功效一样吗?

二者功效差不多,只是偏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没有太多副作用。所谓\"炙鳖甲\"就是用醋炙鳖甲,也就是炒鳖甲后用醋浸透晒干,处方也可以写成\"醋鳖甲\"。如果用作处配药,最好找相同药材,能起到最好的效果。生鳖甲多用来祛风散寒,治疗风湿关节炎或者某些皮肤疾病等,用法一般并不是熬制水煎,而是泡酒居多,制成药酒使用。炙鳖甲以软坚疏肝等为主,可以治疗肝病、脑血管病等。

查看详细

鳖甲煎丸是有什么做成的,作用是什么?

,鳖甲煎丸由鳖甲胶、阿胶、蜂房(炒)、鼠妇虫、土鳖虫、蜣螂、硝石(精制)、柴胡、黄芩、半夏(制)、丹参、干姜、厚朴(姜制)、桂枝、白芍(炒)、射干、桃仁、牡丹皮、大黄、凌霄花、葶苈子、石韦、瞿麦组成,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肝脾肿大、肝硬化、肝炎、妇女卵巢囊肿等。

查看详细

吃木鳖果会有副作用吗?

木鳖果果肉没有任何副作用,非常适合长期保健服用,熟食木鳖果果肉含的番茄红素才更好被吸收。但是木鳖果经常吃不好,经常吃会引起食欲不振,所以适量吃还是有益健康的。

但是木鳖果的种子不能吃,其种仁含有毒皂素。人食用后,可引起头晕、恶心、流涎、呕吐、腹痛。一但中毒,应速到医院进行催吐、输液、抗炎等治疗,大都可痊愈。

生长在越南和南亚一些区域的人将木鳖果尊为“来自天堂的水果”并称赞它有促进长寿,增进活力命和健康的能力。木鳖果为个大,鲜红色的果实,又称为“甜葫芦”,其可食用的部分为红色的种子外膜。

越南人食用木鳖果有上千年的历史,通常做法是将木鳖果种子外膜做糯米饭,称为“”,它由木鳖果与煮熟的米饭混合,使其具有红色和独特的香味

木鳖果生长有季节性,每年只有三个月的适宜生长期,9月开始收获一直持续到12月。在越南,木鳖果藤常见长在农家门口的栅架上。由于越南长期的战乱和封闭,直到近几年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和西方媒体宣传,人们才渐渐了解木鳖果的潜在健康价值。

现代科学对木鳖果的研究始于1941年,两位法国科学家Guich和Bui到越南,发现当地人把一种水果称为“来自天堂的水果”,不仅用于庆祝重大节日的必备美食,人们还食用它来改善体质,尤其是怀孕中或哺乳中妇女的身体。

两位科学家经过一段的研究,惊人的发现木鳖果富含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必需脂肪酸,隐黄质以及多种矿物质,这种水果所含营养成分之高前所未见。

查看详细

吃老鳖有什么好处?

甲鱼又名鳖。

甲鱼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B1、B2等,具有鸡、鹿、牛、猪、鱼5种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称。

甲鱼的药效作用鳖甲、鳖头、鳖肉、鳖胆、鳖脂、鳖甲胶等所有部位都有药用价值。其主要作用有:滋阴,对肝炎和异常功能亢进有控制作用;滋补,提高血浆蛋白含量,促进造血功能,增强体力;清热,降低异常体温升高,可消散体内肿块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甲鱼肉中含有一种抵抗人体血管衰老的重要物质,常食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吃适量甲鱼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及提高母乳质量。日本科学家实验还证实,甲鱼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甲鱼中含铁质、叶酸等,能旺盛造血功能,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恢复疲劳。

食用甲鱼应注意祖国医学中有记载,食用甲鱼时不能与鸡蛋、兔、猪、鸡、鸭肉以及苋菜等同食,否则无益。还应注意的是,吃甲鱼一定要宰食活的,不能吃死的,因为甲鱼体内含较多的组胺酸,死后极易腐败变质,组胺酸可分解产生有毒的组胺物质,食后会引起中毒。

食用价值

在我国很早以前的记载中就有“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鳖的营养价值受到世人公认,是水产品之珍品,高档酒宴之佳肴,是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食品,它不但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因鳖的种类和生活地区的不同,其营养成分不尽完全一致。据分析,每百克鲜鳖肉含:水分73-83克,蛋白质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1.49克,灰分0.9-1克,镁3.9毫克,钙1-107毫克,铁1.4-4.3毫克,磷0.毫克,维生素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7-0.047毫克,尼克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热量千焦耳。鳖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5.43%,其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32.4%,是牛肉的6.54倍,罗非鱼的2.54倍,铁等微量元素是其他食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药用价值:

鳖浑身都是宝,鳖的头、甲、骨、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名医别录》中称鳖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鳖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闭经、难产等症。《日用本草》认为,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骨结核。鳖血含有动物胶、角蛋白、碘和维生素D等成份,可滋补潜阳、补血、消肿、平肝火,能治疗肝硬化和肝脾肿大,治疗闭经、经漏和小儿尺癫等症。鳖胆可治痔漏。鳖卵可治久痢。鳖头焙干研末,黄酒冲服,可治脱肛。鳖的脂肪可滋阴养阳,治疗白发。现代科学认为,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15 热度: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