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痰饮?

治疗痰饮最主要的就是祛痰化痰,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食物疗法。治疗痰饮的药物有,苓桂术甘汤,济生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还有五苓散以及痰饮丸。如果痰饮是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那么只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将原发疾病治愈后,痰饮也就好了。

痰饮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痰饮症状表现:痰饮为有形之阴邪,故痰饮形成以后,具有湿浊粘黏滞特性,既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又可表现病证缠绵难愈。痰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引致诸多病证的发生,症状表现各不相同。痰阻于肺,肺气宣降不利,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痰多;痰阻于心,心血运行不畅,常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痰火扰心,则失眠心烦,躁狂妄动,语言错乱,或打人毁物;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则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涎;胆郁痰扰,则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耳鸣;痰浊上犯于头,干扰清空,则眩晕、昏冒、头重;痰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称为梅核气;痰在经络筋骨,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饮在腹中,则腹胀大如鼓,腹壁青筋显露,形体消瘦,尿少。有痰饮的患者舌苔多滑腻,脉象多滑、弦或沉迟。

查看详细

痰饮的症状有哪些?

该病症的患者人群,都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咳嗽咯痰等症状。有些人还会有注意力下降,睡眠质量差的情况。严重时,还会有造成瘫痪,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建议该病患者,及时到中医院就诊。

查看详细

痰饮有哪些症状?

痰饮,细分有痰和饮的区别,二者相对而言,质地比较稠厚的为痰,质地比较清稀的为饮。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浊一般会表现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比如胸膈满闷,咳嗽喘息,脘腹胀满,纳呆恶心,呕吐痰涎等。由于痰浊阻滞中焦,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头重如裹的症状。饮一般容易停滞于胸胁、胃、肺,所以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胸胁引痛,咳痰稀薄色白,脘痞腹满,水声漉漉,泛吐清水等症状。

查看详细

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停留的部位在哪?

痰饮:水饮停留于胃肠。表现为胃中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

悬饮:水饮流注于胁间。可见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舌苔白,脉沉弦。

溢饮:水饮流溢于四肢肌肉,表现为当汗出而不汗出,肢体疼痛而沉重,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支饮:水饮停留于胸肺,肺气上逆。可见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等症。

痰和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它们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其次它们又可能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扩展资料

《金匮要略》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记载了关于“四饮”在不同脏腑的致病特点: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查看详细

什么是寒湿痰饮、湿热内盛?

寒湿困脾证。寒湿内盛,中阳受困。寒湿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从外而言,居住的地方潮湿,冒雨涉水,久卧湿地;从内而言,饮食生冷、瓜果水饮、酒食乳酪之品。脾为湿土,同气相求,易受湿邪侵犯。湿邪重浊停滞,其性属阴,最易损伤阳气,阴寒内生,寒湿相合,困扰于脾,而成寒湿困脾证。寒湿的人伴有阳虚,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淤血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湿热中阻证。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其致病因素大多是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不解,郁而化热,湿热和邪,蕴结脾胃,或嗜食酒酪肥甘,因酒生热,辣而质湿,再加上喜欢吃含有脂肪的食物,从而易酝酿湿热而损伤脾胃。湿热的人,因为湿所以运化不了,因为内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口疮、长痘。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8 热度: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