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草豆蔻散,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八两。

【炮制】上件拌匀,入于银器内,用水过三指许,以慢火熬令水尽,焙令干,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调,胸膈满闷,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藿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利,水谷不分。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草豆蔻60克(去皮)半夏15克(汤浸七遍去滑)肉桂22克(去皱皮)人参22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高良姜30克(锉)白茯苓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2克(汤浸,去白,甑,焙)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白术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无华。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草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疏肝行气。主脾胃气虚。妊娠腹胀。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槟榔(各炒紫色)、罂粟壳(烧灰)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饮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草豆蔻仁、生姜、甘草、木香、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候汁尽为度)2两,陈皮(去白)2两,草豆蔻(不去皮)1两,干姜(泡洗)1两,白术(炒)1两,诃子(泡,去核)1两,甘草3两(炙),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肝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肝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饮下;若伤酒,以酒调下;肝痛不可忍者,炒生姜酒送下3钱。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细辛叶2分,防风2分,羊胫骨灰5分,熟地黄5分,当归6分,草豆蔻仁1钱3分,黄连1钱3分,升麻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口,牙痛处擦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别名】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常山2斤(用川者),乌药1斤(捶碎),草果2斤,甘草2斤(炙),高良姜20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5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糵(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壳)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前胡(去芦头)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虚寒,或时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半两(锉,微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熟干地黄1两,木香半两,芎藭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多痛,吃食减少,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白术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诃黎勒皮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益智仁1两,干柿蒂2两。

【功能主治】寒气攻胃呃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当归1两,杏仁1两,厚朴1两,木香1两,麻黄1两,猪苓1两,半夏1两,良姜1两,藿香1两,甘草1两,吴茱萸1两。

【功能主治】一切疟。

【用法用量】上为饮子。分一半面裹炮之。每剂7钱,煨姜3片,同煎,寒时热吃,热时放冷吃。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干),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炮),白术3分(微炒),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胃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5枚(和皮用),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藿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调中补虚。主小儿疳,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生姜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气虚,心烦咳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槟榔1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1分(去芦头),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胸中寒气积滞,气逆,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哕,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1分(去皮),木香1分,五味子1分,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1分(汤侵,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龙骨1两,酸石榴皮3分(锉,炒微黄),高良姜1分(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子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腹痛,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厚朴2两(去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汁尽为度),草豆蔻(和皮)1两,干姜1两(炮),白术1两(炮黄色),诃子1两(炮,去瓤,细切,炒)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脾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兼患脾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米饮下,或酒调下;腹痛不可忍者,每服3钱,炒生姜酒下;余即如汤煎服。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草豆蔻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五味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白术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成癖。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草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炮)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梅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入盐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1两(炙),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蛮姜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口冷,吃食无味;脾泄泻不止;酒后数圊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更入陈米末1钱,大枣2个,水1盏,同煎7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欲饮食,胁痛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草豆蔻(去皮,锉)8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用)1斤,甘草4两(炙,锉),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和匀,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为散。

【功能主治】胃寒气逆,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豆蔻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脾胃寒,腹中虚鸣,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煨生姜、木瓜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香薷茎5分,木瓜5分,干姜2分,草豆蔻4分,藿香4分,陈橘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内寒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者。

【用法用量】方中陈橘皮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3分,人参1两半(去芦头),白茯苓2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点少盐搅匀,不拘时候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白石脂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泽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3分,赤茯苓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去白瓤,焙),细辛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膈冷气痰饮,胸中滞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益智子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不下饮食,或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木通半两(锉),槟榔半两,鸡舌香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不利,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丁香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缩砂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瓜2两(干者)。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后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干姜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脐下气筑,心悸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黄连1两(去须),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水利不止,吐不下食,兼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50粒,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紫苏茎叶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实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发动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缩砂2两(去皮),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冷气攻脾胃,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半,高良姜1两(锉),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脏腑久寒,脐腹疼痛,两胁胀满,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前胡1两半(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木香3分,赤茯苓1两,大腹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煿、醋物、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藿香1两,桂心3分,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弱,痰逆,不思饮食,四肢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冷热气不和,心腹疼痛,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两(去壳),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肠鸣腹痛,下痢,不思饮食,腹痛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姜、枣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白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久虚,四肢无力,腑脏虚损,不欲饮食,日加羸瘦,体虚颤掉。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猪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2两(去皮),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肉桂3分(去皱皮),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腹胁胀满,四肢不和,面色青黄,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赤茯苓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半夏2分(汤浸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中满闷,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丁香3分,缩砂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萝卜子3分(微炒),桂心3分,木瓜3分,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气壅滞,卒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壳),沉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母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冷气,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通过上面对草豆蔻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豆蔻,白蔻,白豆蔻,草豆蔻这几种东西是同一种东?

豆蔻与草豆蔻都属土产,分别是两种姜科植物的种子,惟有肉豆蔻是舶来品,原产东南亚,是常绿乔木的果仁。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

【英文名】NDUS

【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鉴别】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豆蔻仁适量,捣碎后称取30~50g,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

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于4。0%(ml/g)。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

(1)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摘录】《中国药典》

草豆蔻,又称漏蔻、草蔻、草蔻仁、飞雷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草豆蔻外形为长圆形或扁圆形的种子团,顶端尖,基部略呈三角形,表面呈灰棕色,质坚硬,如将其破开,断面色白,如蜡质。草豆蔻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也有人认为草豆蔻就是草果,这是不正确的。草果果大,色黑油亮,外壳较硬,内有细籽,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它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肉豆蔻,又称肉果、玉果,俗称肉蔻,它是肉豆蔻科常绿乔木的果仁,这种果仁是将果实收获后,先剥取肉豆蔻衣(肉豆蔻衣同样为较常见的香辛料),压碎硬壳后取仁,置于石灰水中浸渍,然后干燥而得。肉豆蔻外形呈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黄色,整体有分歧顺纹,皱纹外多挂白霜,质坚硬不易碎,破开后有棕黄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肉豆蔻可直接用于制卤水,也可去脂后加工成粉末使用。

查看详细

豆蔻白蔻白豆蔻草豆蔻,这几种东西是同一种东西吗?

豆蔻与草豆蔻都属土产,分别是两种姜科植物的种子,惟有肉豆蔻是舶来品,原产东南亚,是常绿乔木的果仁。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

【英文名】NDUS

【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鉴别】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豆蔻仁适量,捣碎后称取30~50g,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

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于4。0%(ml/g)。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

(1)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摘录】《中国药典》

草豆蔻,又称漏蔻、草蔻、草蔻仁、飞雷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草豆蔻外形为长圆形或扁圆形的种子团,顶端尖,基部略呈三角形,表面呈灰棕色,质坚硬,如将其破开,断面色白,如蜡质。草豆蔻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也有人认为草豆蔻就是草果,这是不正确的。草果果大,色黑油亮,外壳较硬,内有细籽,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它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肉豆蔻,又称肉果、玉果,俗称肉蔻,它是肉豆蔻科常绿乔木的果仁,这种果仁是将果实收获后,先剥取肉豆蔻衣(肉豆蔻衣同样为较常见的香辛料),压碎硬壳后取仁,置于石灰水中浸渍,然后干燥而得。肉豆蔻外形呈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黄色,整体有分歧顺纹,皱纹外多挂白霜,质坚硬不易碎,破开后有棕黄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肉豆蔻可直接用于制卤水,也可去脂后加工成粉末使用。

查看详细

草豆蔻价格贵不贵

现在我们国家的物价不断上涨,这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治疗疾病的问题上,很多西药的价格都比较昂贵并且还有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所以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使用中药来进行治疗;草豆蔻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消食的效果,那么草豆蔻价格贵不贵呢,在哪里能够买到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就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png

至于草豆蔻的价钱,不同地区、不同的医院和药店,所售出的草豆蔻的价钱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建议患者到当地正规的医院和药店进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草豆蔻的价钱以具体门店价钱为准。对于它的价钱,大众还是可以接受的,不是很贵,最起码相比较于众多治疗胸腹胀痛病症的药来说,草豆蔻报价不贵,而且一般的药店也基本上维持在这个水平。

草豆蔻在各大正规药店都是有卖的,想要购买的人群只要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咨询医生后,都进行购买。 草豆蔻的种子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桉叶素和金合欢醇。此外尚有山姜素和小豆蔻素。有祛寒燥湿、健脾消食的作用。草豆蔻主治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食积不消。

以上就是笔者为您整理和提供的草豆蔻价钱方面的信息,建议患者在使用本产品应详细了解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这样才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

查看详细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三种药材的区别

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三药虽然是药用姜科不同品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但气味均属辛温,入脾胃二经,都具有化湿散寒止呕的作用。所以,临床上用于治疗寒湿阻滞中焦,胸闷不畅,脘腹胀满疼痛,呕恶欲吐,大便不爽,口淡黏腻等症,三者均可选用,但因其性能有强弱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应用则各有特点。草豆蔻辛温香燥,燥湿散寒力胜,善于燥湿健脾,适用于寒湿郁结中焦之症。白豆蔻芳香气清,偏于行中上焦一切寒湿气滞之症;红豆蔻辛热,无行气作用,长于温胃散寒,燥湿醒脾。


1.草豆蔻

辛温芳香,其气燥烈,入太阴、阳明,善于燥湿化浊,温中除寒,开郁化食,治疗中焦寒湿郁结,脘腹胀闷,胃脘冷痛,气逆呕吐等症;对于脾胃虚弱,湿郁寒滞,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等,宜与木瓜、乌梅、益智仁等同用;用于胃痛,常与木香、香附、砂仁等药配伍。但其本品温燥伤阴之品,阴虚之体,则非所宜。《本草纲目》曰:“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并能助脾热,伤肺损目。”


2.白豆蔻

辛温芳香,其气清爽,长于行气温中化湿,尤善行中上二焦湿浊阻滞,故本品多用于脾胃虚寒,湿困脾阳,以及湿温等。如治脾胃虚寒、气逆于上,胸腹满闷、不思饮食、反胃呕吐等,常与砂仁、丁香、生姜等药同用;治湿困脾阳、胸脘痞满、食欲不佳、肢体困倦、口黏不渴、苔厚白腻等症,常与藿香、厚朴、石菖蒲等化湿行气药同用;治湿温病,湿邪偏盛、身热不扬、发热汗出、头痛身重、胸闷不饥、口不渴或口甜,苔浊腻等,常与薏苡仁、杏仁、厚朴、滑石等药同用;若热邪偏盛者,则可配伍黄芩、连翘、竹叶等清热化湿药同用。

白豆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及右旋樟脑。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有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驱除胃肠积气及止呕等作用。《本草正义》曰:“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彻冷冽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亦与其他辛升者,绝不相同。”

此外,用本品三分,分数次含于口中,缓缓咀嚼,既助消化,又除口臭。从而为白豆蔻化湿行气作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3.红豆蔻

系高良姜的果实,其辛性热,偏于走里,但无芳香行气之作用,以温中散寒、醒脾燥湿擅长。如水泻霍乱,脘腹绞痛,常与藿香、香薷、木瓜等药同用;胃寒冷痛,呕吐清水,宜配伍半夏、生姜等药同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1-16 热度: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