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专卖局怎么进?

上头没关系千万别进烟草专卖局

[52石斛网www.52shihu.com]

烟草是如何制成烟的?

香烟的生产第一步就是需要种植烟草,烟草对于种植环境还是较为挑剔的,温度在8—38℃范围内最为合适,叶片成熟期时日均温24C左右最为合适。烟草界有北回归线是烟草的黄金走廊的说法,北纬18.5度到北纬25度之间最适宜烟草种植。世界闻名的烟草种植产区津巴布韦就在这个维度内。在我国南北各省区是较好的种植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生产规律。春烟占我国烟草栽培面积的90%以上。将成熟的烟草进行摘捡,分类。

烟叶摘捡分类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晒烟或者烤制。一般的农民选择的都是晒烤的方式。晒考之后会放到架子或者房檐下风干。之后等待被收购。

被收购的烟草在工厂中被筛选,分成不同的等级。有的烟叶是需要经过几年的窖藏,让大自然自然加工后才会投入生产。有的则是在分类后就马上投入。不合格的烟叶将会被丢弃。

分门别类的烟也被切成烟丝,按照不同的配方比例添加各种添加剂以丰富口感。这就是为是什么我们抽烟可以抽到各种口味的原因。

将这些烟丝放入卷烟机,最后这些烟丝就被制成了卷烟。机器的效率非常高,每分钟都有上千只香烟从一台卷烟机里面出来。

这只是最简单的香烟制作,在市场上还有很多纯手工卷制的雪茄,那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完美制作。

查看详细

烟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一章烟草的历史

1.烟草的发现与起源

烟草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始于拉丁美洲的原始社会。当时拉丁美洲的当地居民(印第安人)还处在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的时期。人们在摘尝植物时,尝到的烟草辣舌味,闻到醉人的香气,能提神解乏,于是把它当作刺激物来咀嚼,烟草迈出了进入人类生活的第一步。

咀嚼烟叶演变成吸烟,与原始社会的祭祀有关。在人类学的著作中,前苏联柯斯的《原始文化始纲》和美国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都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原始社会时代,就有吸烟嗜好。

当地居民吸食烟草,据说主要是为了祛邪治病,颇有迷信色彩,后来慢慢成了一种癖好。

烟草“祛邪治病”的神话是个古老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里,有一个大首领的公主死了。按照传统习俗,她被抬到野外天葬,等待“飞鸟”啄食。过了几日夜,公主不但没有被“飞鸟”啄食,反而复活回来了,大首领差人探其原因,发现天葬时公主身边有一种叶茎肥大并带一种特有的辛辣气味的植物,公主就是凭借着这种植物的特别辛辣气味避开“飞鸟”和走兽并且得以苏醒过来的。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从此把烟草视作能祛邪治病、使人死而复活的“神草”。

原始印第安人部落在每年召开的各部落酋长会议的时候,照例都要举行隆重的敬烟仪式。仪式开始,司仪人把手制烟卷折纳入烟管,用火点燃后,连续喷烟三次:第一次喷向天空,表示感谢圣明的“天神”在过去一年里保佑他们的生命;第二次喷向大地,感谢哺育他们的“慈母”生产各种食物,恩赐他们生活美好幸福;第三次喷向太阳,表示感谢阳光永远普照人间大地,使人间万物生长不息。接着,把烟管依次递给每个与会酋长然后才正式开会议事。每当印第安人部落之间发生纠纷,甚至武斗的时候,为了解决争端,双方酋长先坐下来吸“和平烟”,然后各诉原委,再由第三者、另一酋长作出解决争端的裁决。此外,当陌生人进入部落村社,也要先敬“和平烟”,表示欢迎和友好。这,可能是人类以烟敬客习俗的起源。

2.烟草是怎样传入世界各地的

15世纪末叶,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在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线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同时也发现了危害人体健康,至今仍然贻害甚深的烟草。

按照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年10月13日记载,当地居民将一些烟叶送给哥伦布。当时,哥伦布虽然没有吸,但他的一些同伴却吸得很起劲。这是迄今所知有文字记载的欧洲人,也是美洲域外的人首次吸食烟草的权威记载。

1650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得到烟草的种子,就在自己的庭院中种植,长的很茂盛,秋季获得了丰收,他自己首先尝试治病并得到效果。当时王太后患了头痛病,应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尼古特知道后,为了得到女王的信任,亲自将这些烟草作为礼品献给王太后。王太后用了后头痛病果然消失了,女王非常高兴,并对他加以重用。这件事很快在宫廷内传开,烟草的身价倍增,被称为“太后草”。

1982年,海德尔堡大学的科学家波塞特和雷曼从烟草中分离出生物碱,为了纪念第一个把烟草带到法国的尼古特,把它命名为“尼古丁”。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水手带回烟草种子,西班牙人开始大量种植烟草,后来又相继传到英国、法国、荷兰、俄国乃至整个欧洲,接着也传到了亚洲。当哥伦布及其水手们把烟草从美洲带回西班牙后,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星星之火竟燃遍全球,更没有想到此举使人类文明的进程蒙受耻辱。

烟草的英语名字叫“”(“达巴科”或“淡巴菰”),其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由于烟草最早产自多巴哥岛(安提斯群岛),由原产地名演变而来;一是说,当地居民把烟草叶子称为“科依互”,烟具称为“达巴科”,哥伦布探险队中人把“科依互”说成“达巴科”,即把吸烟工具误为烟叶了。

3.烟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种植也没有关于吸烟的记载。华夏臣民吸烟是由外邦传入的,故有“洋烟”之称。

烟草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烟草这个有害之物是如何传入我国的?

据考证竟有4条路线。明万历时始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今江苏、湖北)等地,纷纷移植过去。这是南方烟草输入的第一线,国外大本营是菲律宾,中转站是台湾。其中福建漳州又是“第一线”上的“第一站”。第二条路线始于明代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是从南洋一带进入广东境内,再往北传。又一种记载更指明:来自大西洋烟草,由越南直达广东。第三条路线则从北方“侵”入——由日本到达朝鲜,再转辽东半岛。这条路线传入时间与前两条并行,即在明万历——天启年间(公元1616—1627)。其时,大清已建国都于沈阳,清太宗曾下令严禁贩卖、种植。所以起初是大量传入北方,有人吸食,种植的人却极少;在南方两条线路上,却是移种烟草的人大大多于吸食者。最后一条线路是从俄国传入新疆。时间稍晚于前三条线路,肇始于18世纪下半叶,兴旺于20世纪初。《新疆农业》载:新疆所产之烟,系黄花烟,又名莫合烟,以伊犁为著。烟草有此4条路线传入中国,难怪很快便大行其道了,加之烟草传入后,各地的移种又与本地风俗、口味融合在一起,于是便一下子以扇形态势铺开,以至遍布国中,贻患后世。

烟草初入中国的时候,名称很多,如淡巴菰、相思草、烟酒、金丝烟、仁草、八角草等等。从史籍记载,广泛叫烟草、烟丝的,大约是到清代之后。

对于烟草的作用,开始,人们颇多猜测。有人认为它有毒,吸多能置人于死地。但更多的是说烟草可以去瘟,“避瘴气”、“避寒瘟”等等。甚至有认为“边上人寒疾”,非烟草不能治的。据说明朝派往云南执行任务的军队因为“深入瘴地,无不染病”,但其中有一营人因为吸烟而安然无恙,故而“众皆服烟”。以后随着军队的调动而使吸烟的习惯广为传播,到明朝崇祯年间,民间种植烟草和吸烟已很普遍,到了“三尺童子莫不吃烟”,“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的地步;甚至在首都北京,也是“鬻者盈衢”。进入清朝以后,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嗜烟者极多。清王朝初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就是烟瘾很大的人物。康熙皇帝也说他出巡时,常见大臣们在巡抚帐中吸烟。许多大官都是“瘾君子”,如乾隆年间主持编《四库全书》的大学者纪晓岚,据说烟瘾很厉害,常常清早从城里坐轿到圆明园见皇帝,为了解决路上吸烟的问题,特制特大烟锅,可以装一锅从城里吸至城外。王公大臣吸烟成为风气,民间吸烟也就日益普及,清初有谚云:“开门七件事,今日增烟而八矣”。

4.纸烟的产生

当时人们的吸烟方式,最常的有两种:一是吸旱烟,用烟斗或者将烟叶卷成筒状燃吸;一是吸鼻烟。此外有吸水烟的。1881年卷烟机问世,出现了机器制造的卷烟——纸烟(香烟)。

由于纸烟具有便于吸食,便于运销与便于谋利等三大特点,加之西方烟商的商业宣传,千方百计向国内外大量推销,到本世纪20年代,喷云吐雾,吸食纸烟,渐渐成为风靡世界的时髦。国王、总统、达官贵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缕缕青烟,袅袅直上,以显示其身价、风度和气派。在本世纪50年代,吸烟达到风靡全球的顶峰。最先使用机器卷烟,并把纸烟大量运销世界各地的英国,3/4的男人吸烟,妇女吸烟者竟多达900万人,即占英国成年妇女的半数!烟雾弥漫英国千家万户,烟害遍及英国城市乡村。

大概在1890年,美国人运烟到上海销售,第二年运来机器就地生产。因为获利颇丰,故各国资本家纷纷效尤,成为西方资本家剥削中国人民的一大行业。

5.古今中外禁烟纵横谈

提及禁烟,这可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烟草原产于美洲,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了这种“有魅力的野草”,因而把它带回欧洲,先是在西班牙、葡萄牙,后在法国种植开来。但是,当初人们只是把烟草当作观赏植物,除法国外,吸烟几乎在其他所有的国家都受到抵制。之后,人们发现吸烟对鼠疫、霍乱和传染性脑膜炎等死亡率很高的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而医疗界曾把烟草当作“万灵妙药”加以颂扬,予以特别的重视。在16世纪,烟草曾大受人们的欢迎。

随着烟草的推广和吸烟人数的增加,人们开始模糊地认识到吸烟危害健康,烟草也随即被视为毒品而受到广泛的谴责。

1585年,英国政府对吸烟的人加重处罚,把原定烟草进口税增加了400倍,企图阻止烟草传播。1595年,一位药学家发表论文,提出了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了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重视。詹姆斯写了一本《扫除烟草运动》的书,书中说:“您应抛弃这污秽的玩意儿,接受它是不可饶恕的愚蠢,使用它是大大的罪过,它是一种伤目刺鼻、害脑戕肺的恶习,好似地狱入口处的黑烟。”这位国王随即又向全国发布了禁烟令。不久,全副武装的卫士把一群群反剪捆绑着的吸烟犯押赴刑场斩首。早年,人们从牛津发现的一组雕刻遗迹,正是描绘那些嘴里叼烟卷的男女犯人就刑前的情景的。

从1635年起,瑞士也颁布了严厉的禁烟令,禁止任何饭店、客栈接待吸烟者,吸烟者将受到鞭笞、火烙和流放等严厉处罚。希腊教会的禁烟令更为严酷,它规定第一次的违规者,要受鞭打的处罚,第二次要判死刑,拥有鼻烟者要判劓刑。帝俄统治下的俄国,自17世纪开始也是完全禁绝吸烟的。禁烟令规定:吸烟者处死;私藏烟草者严刑拷打,追搜禁物;贩卖者割鼻、流放、强服苦役。严律当头,许多人乖乖地戒了烟。后来,彼得大帝到荷兰逛了一圈之后,吞云吐雾,竟然率先自开禁令,上行下效,终于功亏一匮。

在亚洲也有类似的禁烟令。17世纪时,土耳其人吸烟之风很盛。一些伊斯兰教的上层人士认为吸烟是件坏事,他们怀疑烟草是一种麻醉药。有一次,有人吸烟引起首都的一场大火,伊斯兰教的首领们,便借此纷纷指责苏丹未采取禁烟措施。苏丹姆拉特四世只好签署了一项严酷的禁烟令:凡是吸烟者一律处以死刑。自禁令公布之后,一年内就处死了1万多人。但这个禁烟令仅存在了4年,便被废止了。

在日本,大片还未收获的烟草被拔除焚毁,不少烟农、烟商和吸烟者被罚款、判刑甚至斩首。朝鲜也在1640年后下令禁烟:凡私藏烟叶一斤以上者,立斩不赦;不满一斤者,统统投入监狱服刑。波斯的禁烟措施更为奇特。1815年,阿拔斯一世除了明令犯吸烟罪必须处于灌食骆驼粪的重罚外,还把没收来的烟草堆成堆,点火将烟草商当众烧死。萨西菲国王则在1828年下令,用滚烫的铅水倒进所有买卖和使用“丑恶之草”的罪犯的喉咙里。

烟草的传入中国与国人开始吸烟是在明朝。烟草传入我国可分为南北两路。北路即从朝鲜传入东北,深受满族贵族们的喜爱和青睐。据朝鲜李朝《仁宗实录》丙戌(1646)五月条记载:“九王喜吸南草,又欲得良鹰,南草良鹰,并可送入。”九王系指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他在世时被顺治帝封为“皇父摄政王”,权大无比,故朝鲜国王投其所好,献烟草和良鹰以取其欢悦,于是烟草便在东北传播开来。南路即从琉球传入福建。清人俞正燮在《癸巳存稿》卷十中说:烟草初由琉球商船从日本运至福建,转销各地,逐渐传开。

吸烟的危害,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已经认识到了——“肺焦”、“吐黄水而死”,但方又认为吸烟可以“驱温(瘟)发散”。而清初的叶梦珠、王渔洋等人,则更认为可以“避寒暑”、“辟瘴气,捣去其汁,可毒头虱”。因此,清朝不少人竟以之为宝贝。

明末崇祯帝,曾多次下达过禁烟令。崇祯十二年(1639),上谕严禁吸烟,违者处死。次年,有会试举人,指使其仆人携烟进京,被禁卫军查获,第二天,这个仆人就被押至西市,斩首示众。崇祯十六年,皇帝又颁布了严禁私贩烟草,违者处死的禁令。崇祯癸未(1643)年,再度规定民间私种烟者,被抓获后要流放到不毛之地去服苦役。然而崇祯禁烟并未讲明吸烟的危害,有人说他是出于“吃烟”与“吃燕”谐音,北京是燕地,崇祯认为吸烟兆头不好,不吉利罢了。禁烟令既然不能以理服人,当然也就禁而不废了。再加上当时明朝统治正摇摇欲坠,朝不保夕,大量南兵北戍,生活不习惯。他们感到吸烟可驱寒避瘟,解闷提神,日不可缺,后经蓟辽总督洪承畴请求,最后开禁。从此吸烟又以“熙朝瑞品”的雅号重新流行起来了。到崇祯末年,竟发展到“虽三尺童子,莫不食烟”的地步。

清人入关以前,清太宗也曾下令禁烟,但却是禁百姓,不禁皇族。主要是禁止出境货买烟草,规定犯禁贩运烟草一斤以上者先斩后闻,一斤以下者处以徒刑。但是在清廷上层贵族内,吸烟已成风气。清太宗的禁烟只是禁下不禁上,自然起不到什么作用,到了后来干脆宣布开禁。

到清统一全国时,烟草的种植与吸食,已从福建、浙江、江苏扩展到南北各地,朝廷遂重新颁示严禁,“不许种植,不许贩卖,违者与通番同罪”。史载,康熙皇帝“尤其恶烟”,不仅要求别人戒烟,而且自己率先戒烟。他南巡时,见大臣史贻直和陈之龙嗜烟如命,成天烟袋不离手,遂决定拿这两人“开刀”。一日,康熙专驾到山东德州暂驻,在宴会上,康熙特赐这两臣水晶烟管各一支,让他们当众抽烟。两人大喜过望,马上装烟点火吸用,岂料刚用力一吸,火焰即随管上升,发出一声爆裂,几乎烧及嘴唇,吓得连忙放下不敢再吸。康熙遂藉此传旨天下禁止吸烟。这件事当时学士蒋陈钧有记实诗道:“碧碗琼浆潋滟开,肆筵先已戒深杯。瑶池宴罢云屏敞,不许人间烟火来。”

后来的乾隆皇帝,很愿效仿康熙,但在禁烟上却不大相同。乾隆元年,方苞奏请禁种,未被批准。乾隆五年八月,上谕禁种烟草:“土田阡陌之处,断不许种”,却又明谕零星种植不在“示禁”之列。乾隆十三年七、八两月,延臣两次高谈禁烟,乾隆皇帝均未置可否,只传旨“候汇议”。而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他在批复云南巡抚江兰“请禁蒸酒”的报告中,竟公然指出:“民间酿酒种烟等事,所在皆有,势难禁止。从前科道中曾有条陈禁止种烟者,以其不达事体交部议处”,“若纷纷劝禁……必致……扰累地主。……殊属非是!”可见他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与禁烟、“恶烟”的行动,较康熙皇帝逊色得多。由于种烟有利可图,民间自然趋之若鹜。烟草又是清王朝的一大税源,光绪年间税务大臣称,纸烟一项,日销四百兆厘,请饬会议纸烟加税章程。烟税既可观,禁烟又怎能不成为空谈。乾隆皇帝禁烟态度并不十分坚决,或许拨过烟税收入的小算盘也未可知。

后来的太平天国,在反对鸦片外也反对吸烟草。太平天国《天条论》明确规定:“凡吹洋烟(鸦片)者斩首不留”;“凡吃黄烟(泛指水烟、旱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斩首不留”。这种规定,一度是坚决执行了的。可惜,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逐渐腐化,在禁烟一事上也搞禁下不禁上,因此,在太平天国吸烟也并未真正禁绝。

不过,在局部禁烟方面,却有一些明显的收效。譬如,清末的一位广东巡抚,下令所属各县官吏在处死强盗前,必须赏“强盗牌”香烟给犯人吸。这一奇特的命令实施后竟收到了奇效。许多吸烟者纷纷戒烟或者从此不吸“强盗牌”香烟。后来尽管外国烟商胁迫清政府解除了这个命令,但“强盗牌”香烟仍然是无人问津的死货。

6.谁先揭开烟草致癌的秘密

据张揆一先生在一篇文章中透露,是我国药理学专家吕富华教授最早揭开烟草致癌的秘密。

1933年,吕富华在德国佛莱堡大学留学期间,开始了烟草致癌的研究工作。1934年他的论文在德国《法兰克福病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宣布:给家兔两耳反复涂布烟焦油120天后,继续给左、右耳分别长期反复涂布煤焦油和烟焦油结果是涂布煤焦油左耳在20~32天内全部发生癌,而涂布烟焦油的右耳在148~182天之间有3/4发生了癌。另一组家兔在两耳反复涂布烟焦油305天后,每天接受一次胆固醇注射,共8天,结果在第325天时,有1/4的家兔发生了耳部癌症。这是国际上首次明确证明香烟致癌的动物实验。吕富华还对广泛涂布致癌物后,在某一点上出现癌症的机制进行了探讨。1935年,瑞士学者舒尔赫和温特斯太因基本上重复了吕富华的实验,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几位学者都认为,只有在煤焦油涂布、胆固醇注射等因素下,使动物处于“全身”受损、代谢紊乱状态,从而使之形成某种素质时,烟焦油才易引起癌症。1953年,温德报道,用焦油冷凝物的丙酮溶液涂布于小鼠背部皮肤,每周三次,结果81只小鼠中,平均在实验开始后第71周时,有36只(44.4%)发生了皮肤癌肿。

查看详细

烟草的种类有几种?

烟草已有66个品种。

但被人们栽培食用的只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普通烟草,又叫红花烟草,是一年生或二三年生草本植物。这种烟草宜种植于较温暖地带。一种是黄花烟草,黄花烟草又称堇烟草,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这种烟草耐寒能力较强,适宜于在低温地区栽培。

此外还有一种由智利人培育出的白花烟草,绿叶白花,十分美艳,在国外只作为观赏花卉,一般都不把它列在烟草的范围之内。

我国所栽培的烟草除了北方有少量黄花烟草之外,大部分是普通烟草。在绝大多数地方,人们所食用的都是烟草的叶片,所以作为商品,也把烟草称为烟叶。

扩展资料

烟草除能制成卷烟、旱烟、斗烟、雪茄烟等供人吸食外,尚有多种医疗用途。虽然烟草给人类带了很多危害,甚至被称为“毒草”,许多国家或地区明文限制流通或抽吸,世界卫生组织成员还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其医疗价值不能因其危害性而被抹杀。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烟草性温味甘,有毒,具有消肿、解毒、杀虫等功效,主要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等症,还可治疗项疽、背痈、风痰、鹤膝(包括骨结核、慢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等)等病。也可用于灭“四害”(钉螺、蚊、蝇、老鼠)和杀虫等。 

对我国1998~2004年烟草种质资源调制烟叶的统计表明,烤烟中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总糖23.08%,还原糖19.63%,总氮2.00%,烟碱1.99%,蛋白质10.32%,施木克值2.45,总糖/烟碱14.21,总氮/烟碱1.15。烟草中还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钋-210。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9-09 热度: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