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缸里怎么放蜈蚣草?

蜈蚣草,拉丁名:folia(L.)Presl,别名:肾蕨、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肾蕨科肾蕨属,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长特性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肾蕨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夏季除浇水外,每天还需喷水数次,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否则空气干燥,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切忌阳光直射。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以50%~60%遮光率为合适。

病虫害防治:室内栽培时,如通风不好,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在浇水过多或空气湿度过大时,肾蕨易发生生理性叶枯病,注意盆土不宜太湿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室内栽培时,如通风不好,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在浇水过多或空气湿度过大时,肾蕨易发生生理性叶枯病,注意盆土不宜太湿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被蜈蚣咬了怎么办呢、晚上被咬的、目前?

蜈蚣是一种陆生多足类节肢动物,俗称百足,体扁而长,腹背约有20节,每一体节有一对脚,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位居口器直后,故一般称为腭牙或毒肢,能排出毒液。蜈蚣性畏日光,喜欢潮湿地,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或阴湿的草地中,偶有藏伏于衣物内。人们在室外工作或小儿玩耍时,可被蜈蚣咬伤而致中毒室内潮湿和不清洁,亦会有蜈蚣潜入,造成咬伤中毒事件。

步骤/方法

蜈蚣是一种陆生多足类节肢动物,俗称百足,体扁而长,腹背约有20节,每一体节有一对脚,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位居口器直后,故一般称为腭牙或毒肢,能排出毒液。蜈蚣性畏日光,喜欢潮湿地,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或阴湿的草地中,偶有藏伏于衣物内。人们在室外工作或小儿玩耍时,可被蜈蚣咬伤而致中毒室内潮湿和不清洁,亦会有蜈蚣潜入,造成咬伤中毒事件。

当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蜈蚣越大,螫入时注进毒素越多,中毒症状也更严重。蜈蚣毒液呈酸性,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人被蜈蚣咬伤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及淋巴管炎,毒液也有致敏作用,有时可引起大面积紫癜。

蜈蚣咬伤危重度的评估

蜈蚣咬伤的危重程度应综合考虑到以下方面因素:①蜈蚣的大小与毒液注入量有关。②局部症状与全身中毒症状表现。③过敏反应的表现。

1、中小型蜈蚣咬伤出现局部疼痛,被咬伤处有白色圆形隆起,其后潮红,可有水肿,表皮坏死,淋巴结炎,一般在1~3星期内好转、消失。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伤后1个月仍有局部肿胀、瘙痒等。

2、大型蜈蚣咬伤局部灼热肿胀、剧痛、灼痛难忍。重者可出现局部水泡或坏死,有明显淋巴管和淋巴结炎。毒素吸收后也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发热等,甚至出现谵妄、抽搐、昏迷。幼儿因体重轻,往往全身症状重。

3、过敏反应部分患者有类似蜂毒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及致死病例报道。

饲养人员防止被蜈蚣螫伤中毒:饲养人员在捕捉蜈蚣时应使用小铁铲或其它农具翻开上块或碎石,发现蜈蚣时迅速使用铁制、竹制的专用夹子挟抓蜈蚣,防止被其螫伤受毒。如在捕捉时不慎被螫伤,可根据情况先挤出毒汁,

简单治疗:

(1)用盐肤木的汁液涂擦伤处;

(2)用黄草纸卷盐点燃后,从纸卷的另一端将烟灰吹于患处;

(3)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伤处;

(4)用鸡蛋清或雄鸡唾液搽抹伤处;

(5)用蜗牛、蛞蝓、蚯蚓身上的粘液搽抹;

(6)用清凉油搽抹;

(7)用大蒜汁,桑汁拌白盐搽抹;

(8)用香烟丝捣烂拌茶油搽抹;

(9)用新鲜活蜈蚣捣烂拌茶油抹患处;

(10)用碱水或葱头切片涂在伤处。

查看详细

蜈蚣咬伤后如何处理?

A。局部处理立即采用拔火罐拔出局部伤口的毒液,并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创面,有条件时,可用3%氨水或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一般而言不必湿敷,以防发生水疱。0。5%-1%的普鲁卡因或糜蛋白酶局部封闭,糜蛋白酶有分解破坏变性蛋白的作用,可破坏局部的螟蚣毒素,抑制、缓解、减轻变态反应,阻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塞米松、维生素c、钙剂等能抑制、缓解、预防变态反应的作用。

查看详细

被蜈蚣咬了怎么能快速处理?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皮肤上出现两个瘀点。热带性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或发生横纹肌溶解,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癜。洗澡的时候用肥皂或者香皂洗一下就可以的,然后碘伏消毒,注意就多饮水,多休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查看详细

泥鳅苗天敌怎么处理如水蜈蚣?

泥鳅饲养的水质及日常管理

①巡塘:黎明、中午和傍晚要坚持巡塘观察,主要观察摄食、活动及水质变化。如水质较肥,天气闷热无风时应注意鳅苗有无浮头现象。鳅苗浮头和家鱼不同,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水中溶氧充足时,鳅苗散布在池底;水质缺氧恶化时,则集群在池壁,并沿壁慢慢上游,很少浮到水面来,仅在水面形成细小波纹。一般浮头在日出后即下沉,要是日出后继续浮头,且受惊后仍然不下沉,表明水质过肥,应立即停止施肥、喂食.并冲新水以改善水质增加溶氧:鳅苗缺氧死亡往往发生在半夜到黎明这段时间,应特别注意。在饵料不足时,鳅苗也会离开水底.行动活泼,但不会全体行动,和浮头是容易区分的。如果发理鳅苗离群,体色转黑,在池边缓慢游动,说明身体有病,须检查诊治。如发现鳅苗肚子膨胀或在水面仰游不下沉,说明进食过量,应停止投饲或减量。②注意水质管理:既要保持水色黄绿,有充足的活饵料,又不能使水质过肥缺氧。前期保持水位约30厘米,每5天交换一部分水量。通过控制施肥投饵保持水色,不能过量投喂。随着鳅苗生长到后期,逐步加深水位达50厘米。③注意调节水温:由于水位不深,在盛夏季节应控制水沮在30℃以内。可采用搭建阴篷。遮阳网、加注温度较低的水来加以调节.④清除敌害:鳅苗培育时期天敌很多,如野杂鱼、精蜒幼虫、水蜈蚣、水蛇、水老鼠等,特别是蜻蜒幼虫危害最大。由于泥鳅繁殖季节与蜻蜓相同,在鳅苗池内不时可见到蜻蜓飞来点水(产卵),其孵出幼虫后即大量取食鳅苗。防治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驱赶,捕捉。有条件在水面搭网,既可达到阻隔蜻蜓在水面产卵,又起遮阳降温作用。同时在注水时应采用寄网过掂,防止敌害进入池中;发现蛙卵要及时捞除。通过以上培育措施,一般30天左右鳅苗都能长成3厘米左右鱼种。⑤分养:当泥鳅苗大部分长成了3-4厘米的夏花鱼种后,要及时进行分养,以避免密度过大和生长差异扩大,影响生长。分塘起捕时发觉鳅苗体质较差时,应立即放回强化饲养2-3天后再起捕。分养操作具体做法是,先用夏花鱼网将泥鳅捕起集中到网箱中,再用泥鳅筛进行筛选。泥鳅筛长和宽均为40厘米.高15厘米,底部用硬木做栅条,四周以杉木板围成。栅条长40厘米,宽1厘米,高2.5厘米,在分塘操作时手脚要轻巧,避免伤苗。孵出的泥鳅苗经1个多月的培育,长成夏花已开始有钻泥习性,这时可以转入成鳅池中饲养。但为了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也可以再饲养4—5个月,长成体长达到6厘米、体重2克以上的大规格泥鳅种时,再转入成鳅池养殖,这个阶段就是鳅种培育阶段。如果泥鳅卵,月上、中旬孵化,到6月中、下旬便可以开始培育鳅种。7-9月份则是养殖鳅种的黄金时期。也可以用夏花泥鳅分养后经1个月左右培育成5厘米的鳅种.然后就转入成鳅养殖池养殖商品鳅。

查看详细

中药蜈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中药蜈蚣,功效主要有熄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惊风、抽搐痉挛、风湿顽痹以及各种顽固性的疼痛、疮疡肿毒、瘰疬破溃。同时蜈蚣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对于偏头痛,还有枕大神经痛效果都非常的好。蜈蚣属于虫类药物,孕妇禁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0-01 热度: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