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芦笋有抗癌防癌作用?

这是因为它含有一种重要的抗癌成分芦丁。芦丁就是类黄酮当中的一种,也叫芸香苷,是槲皮素的糖苷。芦笋当中的芦丁含量特别高,所以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一直具有防癌蔬菜的美名。而且芦笋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辅助治疗肿瘤疾患时应保证每天食用才能有效。

芦笋需要削皮吗?

不需要。

芦笋(学名:alis L.)是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可供蔬食。未出土的呈白色称为白笋,出土后呈绿色称为绿笋。即使生产地域不同,但不管是哪款芦笋品种,只要照到阳光就会变成绿芦笋,埋在土中或遮蔽阳光,就会让芦笋色泽偏白。

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芦笋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芦笋含硒量高于一般蔬菜,与含硒丰富的蘑菇接近,甚至可与海鱼、海虾等的含硒量媲美。总之,从白笋、绿笋中氨基酸和锌、铜、铁、锰、硒元素的分析结果看出,除白笋含天冬氨酸高于绿笋外,,其他无论氨基酸还是上述微量元素含量,绿笋均高于白笋。

食用功效

1、抗癌之王:芦笋中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对癌的抵抗力,对膀胱癌、肺癌、皮肤癌等有特殊疗效,并且几乎对所有的癌症都有一定的疗效。

2、清热利尿:对于易上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芦笋能清热利尿,多食好处极多。

3、促进胎儿大脑发育:对于怀孕的产妇来说,芦笋叶酸含量较多,经常食用芦笋有助于胎儿大脑发育。

百度百科-芦笋

查看详细

食用芦笋有几种?

食用芦笋有白、绿两种,白芦笋的产期较短,只产于4~6月。绿芦笋的产期较长,在台湾,绿芦笋的盛产期是4~11月。

白芦笋不但产期短,栽培和采收方式也较麻烦,农民们为了保持白芦笋鲜嫩多汁的颜色,采用避光栽培,生长期间用稻草或米糠覆盖遮光,采收在天亮之前进行,否则冒出泥土的白芦笋见到阳光产生光合作用之后,食之易带苦味。

芦笋采收下来后易于老化,所以消费者选购时应注意买刚采收的新鲜芦笋,避免买尾端皱缩、笋头已木质化的芦笋。欧洲人偏爱通体雪白的白芦笋,因为它的纤维较细,入口滑嫩多汁,以个头较大的为好。

查看详细

芦笋可以不削皮吃吗?

芦笋可以不削皮吃,但是因为芦笋的根部皮比较老化,如果不去除的话口感不太好,所以一般只要去除芦笋根部(约占芦笋整个的三分之一处)的皮就可以了,其余部分全部可以食用哦,而且芦笋的营养价值是其他蔬菜的很多倍,多吃对身体很好的。

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芦笋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芦笋含硒量高于一般蔬菜,与含硒丰富的蘑菇接近,甚至可与海鱼、海虾等的含硒量媲美。总之,从白笋、绿笋中氨基酸和锌、铜、铁、锰、硒元素的分析结果看出,除白笋含天冬氨酸高于绿笋外,,其他无论氨基酸还是上述微量元素含量,绿笋均高于白笋。

芦笋(学名:alis L.)是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可供蔬食。

未出土的呈白色称为白笋,出土后呈绿色称为绿笋。即使生产地域不同,但不管是哪款芦笋品种,只要照到阳光就会变成绿芦笋,埋在土中或遮蔽阳光,就会让芦笋色泽偏白。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

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

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嫩芽伸长最快;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

芦笋每年萌生新茎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茎供食用,其生长依靠根中前一年贮藏的养分供应。嫩茎的生长与产量的形成,与前一年成茎数和枝叶的繁茂程度成正相关。

随植株年龄增长,发生的嫩茎数和产量逐年增多。随着根状茎不断发枝,株丛发育趋向衰败,地上茎日益细小,嫩茎产量和质量也逐渐下降。一般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查看详细

芦笋有什么营养元素?

芦笋所含蛋白质较高,热量和碳水化合物较低,绿色主茎的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芦笋中也含有适量的维生素B1、B2.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膳食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查看详细

芦笋过敏应该怎么办?

这位朋友,。根据您的叙述,建议可以口服过敏药物来治疗。治疗期间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多饮水,留意休息。建议惯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均衡,配搭合理,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压力过大,适当的运动锻练,长期坚持,稳定体质,逐渐的大幅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不适的再次出现。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6 热度: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