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是什么?

【病因区别】

1、伤寒的主要感受是寒邪、风邪。

2、温病的主要感受是温热和湿热病邪。

【症状区别】

1、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

2、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者不恶寒,心烦,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

【两者关系】

伤寒,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他包括了外感寒邪而发病的伤寒,也包括外感热邪而发病的温病。因此,温病与广义伤寒是隶属关系,即温病隶属于伤寒。如《素问·热论》所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显然是将温病包括在伤寒之中。《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一句中的“伤寒有五”,其伤寒是指广义伤寒,是一切外热病的总称。而“有伤寒”之伤寒,是与中风、湿温、热病、温病平列的狭义伤寒。他只是外感热病中的一个种类。这句话中“有温病”所指的温病,虽与今天所讲的温病的概念有所不同,但从文中可以明显看出,狭义伤寒与温病是平列关系。

李顺宝.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

伤寒和温病的共同点,均为外感热病。

伤寒和温病的不同点,归纳综合如下:

病因学:

伤寒主要感受寒邪、风邪。

温病主要感受温热和湿热病邪。

病机学:

伤寒始于足太阳经,寒邪由肌肤毛孔而入,按六经传变,伤寒易伤阳。

温病始于手太阴经,温热病邪由口鼻而入,按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温病易耗阴。

症状学:

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

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者不恶寒,心烦,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

两者早期鉴别要点,根据本人临床经验有三:咽喉部充血、扁桃体炎症;舌尖赤;尿微黄者为温病。咽喉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舌质淡,尿清长者为伤寒。可供临床参考。

治疗学:

伤寒汗不厌早,下不嫌迟,重在误下,伤寒下法必须待表症全无,一下即可,不可常用,伤寒晚期多亡阳,用回阳救逆法,伤寒有救逆汤。治疗步步护其阳。

温病汗不嫌迟,下不厌早,重在误汗,温病下法不必待表症全无,兼里症即可用下法,直至病退方止,温病易陷心包,有芳香开窍之法,温病有开窍三宝;耗津伤阴有滋阴生津保液法。治疗时时护其阴。

总之,要“认证无差”,吴鞠通云:“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致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叶天士云:“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和温病属性不同,治疗迥然有别。

以上文字摘录自李顺保编著“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

什么是温病?

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解表法具有疏泄腠理、驱邪外出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初起,病邪在卫。解表法有多种,其中辛凉解表,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之证;宣表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湿热之邪郁表之证;疏表润燥,适用于秋燥初起,燥热伤肺之证。

清气法具有清泄气分邪热的作用,适用于温邪燔灼气分。其中轻清宣气,适用于温邪初入气分,气机不畅,热郁胸膈,热势不甚之证;辛寒清气,适用于阳明热盛之证;清热泄火,适用于气分蕴热不透,郁久化火之证。

化湿法具有宣通气机、和中利水的作用,适用于湿热病。其中宣气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湿热又郁遏于肌表之证;燥湿清热,适用于中焦湿热互结之证;分利湿邪,适用于湿热郁阻下焦之证。

通下法具有通腑泄热、荡积通瘀的作用,适用于热结胃肠、湿热结滞及血蓄下焦等证。其中通腑泄热,适用于热传阳明,燥屎结于肠腑的腑实证;导滞通便,适用于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之证;通瘀破结,适用于胃肠或下焦蓄血之证。

开窍法具有促使神志清醒的作用,适用于温邪入心包或痰浊蒙闭心包。

熄风法具有平肝熄风、镇痉的作用,适用于温热内燔,肝风动越。

清营凉血法具有清营泄热、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温邪入于营血。

滋阴法具有生津养液、滋补真阴的作用,适用于温病中后期阴液耗伤。

查看详细

姜温病怎么治疗?

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

姜瘟病的发病条件一是要有病源(病姜种和带菌土)的存在;

二是要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三是生姜自身的生长状况。

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温度(特别是土温)和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二个重要因素,

尤以雨后姜田积水,又遇烈日曝晒大发生最为严重。

此外,若姜块自身抵抗力差,例如:姜块处于膨大期,外皮出现伤口,则均易于侵染形成病害。

查看详细

温病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对于温病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主要有两zhi种看法,一种是认为dao温病学专是基础学科,属因其从病因,发病,诊断,辩证,治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论体糸,基础理论既糸统又完善,与其它学科不同。一种认为是临床学科,因为温病是以四时温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阐明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传变规律,诊断,预防,治疗方法,虽然其基础理论比较完善,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糸,但它毕竟与临床紧密结合,直接为临床服务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这与其它临床学科完全一样。所以我们认为温病学是临床学科的说法是比较妥当。

查看详细

什么是温病病因学?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是指外界致病之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主要包括“六淫”外邪中的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以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气等。中医对温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历代医家经验总结一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复归临床应用的历程。现就温病病因学研究综述如下。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