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面条的?

中国人常说:这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饭,这饭里最好吃的就是这面。歌唱大师卡鲁索出国多年,最想念的则是一碗意大利面条。面条是中国人还是意大利人发明的?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也没有答案,然而,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的偶然发现,为这个历史悬案找到了答案。

科学家发现的这些古老面条保存完好,长而细,呈黄色,盛在一个倒扣的密封的碗中。这个碗是在中国西北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来的,那碗面条被埋在3米深的沉积物中。这一无可辨驳的证据表明,中国无可争议地早于其他国家发明了这种面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吕厚远说:“这是发现的最早的面条实物证据。”科学家确定这种面条是用小米和高粱两种谷物制成的,小米是中国的本土谷物,在7000年前便被广泛种植。而现代的北美和欧洲的面条则通常是用小麦面粉制作。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帕特里克·麦克戈温说,如果这碗面条被确定的制作时间无误的话,那么这一发现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他说,即使是今天,要做出像在喇家发现的这种又长又细的面条也要求有灵巧娴熟的技术。他说:“这显示了相当高的食品加工和烹调技术水平。”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争夺面条的发明权。

中国考古学家的这一发现肯定会让意大利人感觉不爽,因为他们一直声称,面条的发明权应该属于意大利。其实,面条是世界的一种大众食品,到底是哪一种文化发明了这种食品,已经争论了好几十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要获得这种食品的发明权。他们说,他们食用面条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意大利人争夺面条的发明权并非无理取闹。意大利的象征是什么,游客的答案实在令人惊讶,既不是意大利时装,也不是米开朗琪罗,更不是法拉利跑车,而是——意大利面条:长的,圆的,扁的,螺旋的,用鸡蛋染成黄色的,用菠菜染成绿色的,还有用墨鱼染成深红色的,里头填上奶酪的……据意大利面条工业联合会统计,目前全球意大利面条的年产量已达到1000万吨。

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历史学家们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有人认为,意大利面条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入意大利的。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世纪,当时居住在意大利北方的埃特鲁斯坎人就已经开始制作面条。在托斯卡纳地区发现的公元前4世纪的埃特鲁斯坎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了用来和面的大张木头桌子以及肯定是用来煮面条的厨房用具。从这些用具可以看出,当时的埃特鲁斯坎人已经开始制作各种形状的面条了。

还有证据表明,在屋大维成为古罗马的凯撒之后,罗马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50万。保证众多公民的粮食供应就成为古罗马政府一个严重的问题。于是,当时的人们想出了一种保存面粉的新方法。将面粉先和成面团,然后用刀子将面团切成面条[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这种面条在太阳下晒干后可以保存至少一年。于是,晒干的面条就这样在意大利人当中流行开来。不过当时吃干面条的都是平民,贵族和富人家里还是吃现做的面条。直到19世纪,晒干的意大利面条才成为欧洲各国不分贵贱的餐桌美食。

面条由高粱和小米的两种混合物制成。

意大利面条拥有悠久的历史,这确是事实。然而,中国新发现的面条可以将中国人吃面条的历史往上推4000多年,单凭这一点,意大利人就不得不俯首称臣,除非他们找到比这更古老的证据。

据吕厚远介绍,在喇家考古遗址发现这碗面条之前,最早的有关面条的记录出现在中国东汉时期的书中。其他的理论认为,面条首先在中东地区发明,然后经过阿拉伯人介绍到意大利,而意大利人又使面条在欧洲广泛普及,最后传到世界各地。

喇家发现的面条到底是不是阿拉伯面条或者意大利面条的祖先,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加以证明,不过吕厚远说:“无论如何,以前最早的记录只是出现在2000年以前。”加拿大米西索加的多伦多大学的考古学家加里·克劳福德说,在中国发现4000多年前的面条毫不令人吃惊,他说:“这符合我们一般都知道的事实,那就是面条在中国有着长久而重要的历史。”

为了测定新发现的面条是用什么做成的,吕厚远和同事们把在面条碗里的淀粉谷物和外壳的形状、样式与现代作物进行比较。该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说,这种面条是用两种谷物制成的,一种是高粱,一种是小米,当时的人先把这两种谷物磨成面粉,做成面团,然后拉压成面条形状。研究人员说,小米缺乏黏性,如果单用小米粉做成面团的话就无法压拉成又细又长的面条。

中国现在仍然有用小米制作的面条。

考古证据证明中国4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小麦了,但直到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才开始普遍种植。据克劳福德说,用小米制作面条并不令人惊奇,他自己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时间差不多的遗址进行的研究证明,那时的中国有丰富的谷子和水稻,但很少有小麦。

不过他补充说,发现保存完好的谷物面条有助于解释在一些考古地点缺乏谷物种子的发现。他说:“有一个猜测说,谷物的种子通过加热制成了食品,以及制成了面粉食品,所以不必留下太多的谷种,如果他们用谷物制成了面条,那就可以解释这种猜测了。”

吕厚远说,即使现在,在贫穷偏僻的中国西北地区,人们仍用小米做面条。他说:“现代的小米面条比小麦面条有更硬的质地,所以经常被称为铁丝面。”但严格说来,现在中国人吃的面条和意大利面条有明显不同。

菠菜面条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菠菜汁面条主料菠菜汁150毫升面粉2杯辅料盐半勺黄瓜半根胡萝卜一个紫包菜2块香菇肉酱两勺步骤1。各种蔬菜汁过筛备用2。面条机装好,用配送的专用面粉量杯倒入两平杯面粉,放入少许盐。按开始键,面条机显示15分钟开始工作。3。用清水量杯量好150毫升菠菜汁倒进去4。面条机和面三分钟左右,开始出面。按照自己喜欢的长度,用刮刀切断面条,及时撒上干粉,防止面条粘连5。烧开一锅水6。把面条放进去煮熟,捞出7。各种彩色蔬菜切丝,香菇肉酱炒好备用8。把做好的哨子堆放在面条上即可9。剩下的面条撒上干粉,用保鲜膜装好放入冰箱备用

查看详细

米线和面条、粉丝有什么区别?

三者可以从原材料、外观以及口味等三方面加以区分。

一、原材料

米线:米线的原材料是米粉。

面条:面条的原材料是面粉或小麦粉。

粉丝:粉丝的原材料是白薯粉或红薯粉。

二、外观

米线:颜色为白色,圆状,通常较粗。

面条:一般为扁长形或圆形,颜色一般为白色或米白色,其他颜色也有,但较少。

粉丝:一般为透明色,较细。

米线

面条

粉丝

三、营养价值

米线:热量最低,营养价值相对来说要低一些。

面条:在三者中热量最高,营养价值也最高。

粉丝:营养价值居于米线和面条之间。

扩展资料

米线

米线用米制成,长条状,截面为圆形,色洁白,有韧性,于开水中稍煮后捞出,放入肉汤中,一般拌入葱花、酱油、盐、味精、油辣、肉酱,趁热吃。粉丝与其类似,但口感不同。

质量好的米线具有的营养价值更高,米线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火锅和休闲快餐食用。

米线在泡制过程中营养容易流失,因此米线需搭配各种蔬菜、肉、蛋和凋料来增加营养,适当的调料同时又能让米线美味。“有人说吃一碗米线相当于吃一个塑料袋”,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除非米线是假冒伪劣。

面条

优质面条特征为不粘锅、不浑汤、不碎条,鉴别方法如下:

(1)外表:好挂面包装紧,两端整齐,竖提起来不掉碎条;

(2)闻味:抽出几根面条,或在面条的一端用鼻子闻一下,如有芳香的小麦面粉味,而无霉味或酸味、异味,就说明是好挂面。

(3)试筋力:上好的面,用手捏着一根面条的两端,轻轻弯曲,其弯度达到5㎝以上。

粉丝

最好的粉丝是以绿豆制成,也可由玉米淀粉或者地瓜淀粉制作,但品质不如绿豆粉丝,因绿豆中的直链淀粉最多,煮时不易烂,口感最为滑腻。类似细面条状,干燥后贩卖,食用前最好先泡水让它柔软,粉丝的直径一般在0。5毫米左右,这也是它有“丝”之名的由来。

粉丝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粉丝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粉丝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凉拌更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面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粉丝

查看详细

鲜面条需要煮多长时间?

水烧开后,面条放进锅里,水开后倒第一次凉水,再开后倒第二次,第三次开的时候这个时间大概是5分钟,一般就可以了。

【鸡蛋汤面条】

用料

步骤

1.鸡蛋,炒一下,放少许葱

2.加入切好的番茄

3.熬出番茄汁

4.加入面条和青菜

拓展资料

【饮食文化】

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荆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恶,疾病和污秽也。伏天苍蝇细菌多,饮食不洁,易患肠道疾病,而“汤饼”用开水沸煮,趁热吃,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会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病人抵抗力差,当然要吃最洁净的食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侍候病人的饭食,多用面条。

今人考证,汤饼实际是一种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如果将“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带广为流传的刀削面。后来制面工艺改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样粗细,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齐民要术》),这时面的样子类似宽面条。到晋时,又成细条状。傅玄《七谟》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时面,忽游水而长引,进飞羽之薄衍,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这几乎可以和厉恩海的手艺相媲美了。

面条的形状最后定格为长条。到宋代,汤饼也改称为面条(唐时叫“馎饦”)。面条的这种样子,使人的联想“因势赋形”,把面与生日、寿诞联系起来。按风俗礼仪,过生日贺诞辰吃长寿面。为什么过生日要吃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寿’面也。”为什么面条能作为人长命百岁的象征?因为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也就成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人们认为寿命长短与人中长短有关,人中长短取决于面孔长短,而面条正暗合“面长”,长寿面由此而来。

面条(中国传统食物)_百度百科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29 热度: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