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蛤蜊、蚌、这三个有什么区别?

牡蛎是长在礁石上的海鲜,而且属于硬壳类蛤蜊是我们青岛很有名的一种海鲜[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个头很小在3~4CM左右而蚌外型和蛤蜊相似但却大很多而且三者的味道区别很大

牡蛎,蛤蜊和海蛎子有什么区别?

牡蛎,也称蛛,海蛎子,海洋软体动物,肉供食用,是餐馆中一道价钱很贵的海鲜

牡蛎又称海蛎子、蛎蟥等,是一类海产固着生活型的双壳贝类,一般固着生活于适宜海区的岩石上。其种类很多,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适宜在南方海域养殖的主要种类为褶牡蛎;适合于北方海域养殖的种类主要有太平洋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等。

牡蛎因种类的不同对水域环境各因子的适应性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褶牡蛎适盐范围为2。2%-2。6%,高于3。0%或低于1。0%都不利于生长。太平洋牡蛎的生长适宜水温为6-32℃,水温高于28℃或低于6℃生长缓慢或停止,在水温15-25℃时生长最快;适宜盐度范围为0。6%-3。0%,最适为0。6%-2。6%。

牡蛎养殖方式较多,有投石养殖、插竹养殖、筏架养殖、浮筏养殖、底播增殖等。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同,设计亩产量也有很大差异。以筏架式养殖褶牡蛎为例,在潮涧带及低潮区下缘设置筏架,在筏架上吊养牡蛎,每台筏架长50-60米,每隔30厘米吊挂一串牡蛎苗种,每串30枚左右;筏架台间距3—4米,2-2。5台为一亩,一般养殖7-8个月即可收获,收获季节为1—4月份,个体大小为壳长7—8厘米,一般亩产可达6-10吨(带壳鲜重)。

蛤蜊:

是一种硬壳软体动物,海水淡水皆有生长。以前主要吃淡水蛤蜊,淡水不叫蛤蜊,叫蚌,或贝。

查看详细

蛤蜊是牡蛎吗有什么营养功效?

1.蛤肉含糖类,蛋白质,脂肪,菸酸,无机盐,维生素A、B1、B2。蛤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矽酸镁、碘及溴盐等。

2.蛤蜊的钙质含量,在海鲜中颇为凸出。以100公克重的蛤蜊为例,钙质含量就有130毫克,虽然不能跟奶制品相提并论,但也算是不错的钙质源。

3.蛤蜊的维生素B12含量也很丰富。B12关系到血液代谢,缺乏者可能出现恶性贫血,尤其是胃部手术后的患者,B12吸收率较差,可以多摄取一些蛤蜊。

4.蛤蜊里的牛磺酸,可以帮助胆汁合成,有助于胆固醇代谢,还能维持神经细胞膜的电位平衡,能抗痉挛、抑制焦虑。

5.由于蛤蜊脂肪含量不高,每100公克的热量只有55大卡,属于低脂肉类。对于想控制体重的人,蛤蜊是很不错的选择。以一份60公克重的蛤蜊,大蛤蜊大约6个,一般大小的蛤蜊约为22个,吃起来颇有饱足感,热...

查看详细

蛤蜊,牡蛎,贝壳有什么区别?

1、蛤蜊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目前发现最高龄蛤蜊为507岁,此外蛤蜊也被称为地球五大不死神兽之一。

2、牡蛎

牡蛎别名又叫生蚝,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每100g牡蛎,不包括壳的重量,含水87。1%,含锌71。2mg,富含蛋白锌,是很好的补锌食物,要补锌可以常吃牡蛎或蛋白锌。为牡蛎科()动物牡蛎()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

传统人工养蚝区称蛎塘或蚝塘。石蚝附石而生,竹蚝则插竹海边为浮田,亦称蚝塘。备注:牡蛎,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蚝或海蛎子。

3、贝壳

贝壳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所以称为贝壳。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11 热度: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