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的病害有哪些?

(1)褐斑病。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侵染。一般6~7月份开始发生。雨季较重。危害叶片。叶面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并生淡黑色霉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萎。

防治:①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②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120波尔多液。

(2)斑枯病。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侵染。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6~9月份发生严重。发病时叶片两面病斑呈多角形,暗褐色,叶色变黄。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死。后期病斑两面生出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①收获后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菌。②结合喷药[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叶面喷0。2%磷酸二氢钾液,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瑞毒霉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收获前14~15天内不要喷药。

(3)枯萎病。被害植株叶片和梢部下垂,青枯状,根部腐烂,全株枯死。低洼易积水或沟浅排水不良的地块容易发病,常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梅雨季节。

防治:①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②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70%敌克松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液,灌病穴及邻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藿香花有什么作用?

藿香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暑湿、感冒、胸闷、腹痛、吐泻等症状。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霍香的地上部分,于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然后阴干或趁鲜切段阴干。其性微温,味辛,入脾、胃、肺经,有祛暑解表、化湿醒脾、辟秽和中之功能。藿香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当密集的淡紫红色花盛开时,优美雅致,居家栽植十分幽雅,也可盆栽观赏。治疗暑时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者,常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霍香正气散。湿温初起,湿热并重者,常与清热祛湿的滑石、黄芩、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藿香芳香行散,善化湿浊,凡湿阻中焦、中气不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查看详细

广藿香中药材的性能特点?

广藿香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查看详细

藿香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藿香又名野藿香、土藿香、野苏子、合香,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云贵、台湾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疏林下、林缘、山坡、河岸草地、山沟溪流旁或灌木丛间。如东北山区海拔200~900米。野生或半野生。查看详细

藿香和薄荷怎么长的一样啊?

它们都是唇形科植物。外形上虽有相近之处,但是香气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广藿香是丛生的热带植物,高约1米,最高可达到3。5米,叶片宽大,上面长有绒毛,并开有白紫色铃状花朵,花瓣顶端泛着紫色的光彩。薄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约1米高,为水薄荷和绿薄荷混合品种。其味道类似薄荷脑,茎杆为紫色,叶片深绿色。不知道怎么贴图,呵呵。查看详细

广藿香要怎样采收?

广藿香的采收:栽培广藿香宜在2~3月进行扦插繁殖育苗(也可在秋、冬温棚育苗),热带、南亚热带宜于3~4月上旬移栽定植(中亚、北亚热带在4~5月下旬栽植),栽培7~8个月后当年即可采收。若要栽培14个月才收获的,亦可在中途分期采收1次。第一次在当年7~8月专门采割地上部分的枝叶(留主茎主枝继续萌芽发篼芽扩大生长),第二次在次年5月连根带茎、叶作全株收获,亩产干品藿香1000~1200千克。广藿香采收时宜选择晴天露水刚干后,把植株全株挖起(亦可用手连根拔起),除净泥土和须根,进行翻晒处理。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2 热度: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