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羌活能久煲否?

羌活与独活,两者均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辛、苦、温。归肾、膀胧经。皆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解除表证之功。都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表实证、痹证。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其不同之处,分述于下:(1)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福氏羌活的根茎或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故亦称为川羌活。其温性与发汗解表之力均强于独活。本品主太阳而兼少阴经,气味雄烈,长于发汗解表而祛“游风”,故病邪在上、在表、新病者宜之。善治上半身的风寒湿痹疼痛,以及头痛、风火牙痛等证。现代医学研究,本品含有挥发油、有机酸(棕桐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及生物碱等。所含挥发油,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2)独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当归(香独活)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其性平和,发汗解表之力弱于羌活。因本品主少阴而兼太阳经,气味较缓和,长于祛除里邪而祛“伏风”,故病邪在下、在里、久病者宜之。以用治下半身风湿痹痛为主[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又可用于郁火牙痛等证。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脂等。具有抗关节炎、镇痛、镇静及催眠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有兴奋中枢的作用。金元时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说:“羌活气雄,独活气细,故雄者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非此不能除。……细者治足少阴头风头痛,两足湿痹不能动止者,非此不能治,而不治太阳之证。”这是古人的认识,可供参考。

羌活,独活的区别是什么?

羌活、独活为来源不同的两种药物。活与独活,均能祛风寒湿,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之证。他们的区别为:

1、羌活性辛、微温,味苦,燥散性大,发散解表力强,直上巅顶,通利五脏,横行肢臂,以除上焦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病邪在上焦者宜用之,如太阳经头痛、偏头痛、眼目赤疼等。

2、独活体轻气清,味辛能散,善下行而入里,祛风湿力强,长于祛腰膝筋骨间风湿,治下焦风湿痹痛宜之,如两足痛痹、足趾肿胀等。

3、羌活行气分,独活走血分,羌活主治上焦,独活善攻下焦,临床各有妙用,两者配伍同用,

魏晋时期的吴普《吴普本草》曰:"独活,一名胡王使者。"陶弘景《名医别录》亦云:"生雍州或陇西南安。"均认为羌活就是独活的别称。到了明代,对中药学影响巨大的李时珍受汪机的影响,引用汪机《本草会编》原文:"《本经》独活一名羌活,本非二物。"故在其《本草纲目·独活》条中云:"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诸名,乃一物二种也……后人以为二物者非矣。"认为羌活、独活是一物二种,产地不同、称谓各异而已,区别不大。同时代的《大明本草》亦赞同这种说法:"独活,是羌活母也。"可见,对于羌活与独活,历代医家认为是"一物二种"者不乏其人。

查看详细

独活和羌活的功能,主治的异同?

名】:独活: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龙眼独活的根。

【功

效】:疏风解毒,活血祛瘀,止痛。

【主

治】:用于痘疮,跌打损伤,头痛、腰痛等症。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

【别

名】:独活、川独活、九眼独活

羌活:气味较淡。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本品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善治风寒湿邪龙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稿本、川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

2、用于风寒湿痹,户臂疼痛。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湿散寒,能去除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户背肢节疼痛者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作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尽善尽美弱者不宜服用。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二味药都是疏风止痛作用,但独活侧重于活血祛瘀,跌打损伤,疮疡之类;羌活则善于散寒解表,祛风湿,发散力强~~·

查看详细

独活和羌活能同时煎服吗?

羌活与独活都能祛风湿止痛、发汗解表,用治风寒湿痹证及外感风寒湿表证。经常一同使用。中医认为,羌活善治上半身之风湿痹痛,独活善治下半身之风湿痹痛。

但羌活气味雄烈,主入膀胱经,发散解表力强,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善治上部风邪,故在上在表的风湿痹痛多用;

独活气味较淡,性质也较和缓,主入肾经,偏下行入里,长于祛腰膝筋骨间风湿,善治在下在里之风湿痹痛,且祛风湿力强,是治风湿痹痛之常用要药,但解表之力不如羌活。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1 热度: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