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热怎么治?

身体湿热,往往是由于每天摄入过多的煎,炸,辛辣,肥腻的食品造成。一旦诊断出属于湿热体质,就应该从各方面进行调理,调理的方法包括:注意养成清淡饮食习惯,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的食物。特别是油炸食品。可以口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健脾丸进行治疗。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坚持每晚用艾草水泡脚,这样很快就能改变湿热的体质。

湿热,您可以喝杯广东凉茶(五花茶或二十四味等)

薏仁是能够去湿热的,另外,还有一些能去湿热的食谱,如:

淡菜淮实山斑鱼汤

功效:健脾理肝,去湿热。

适应症:不思饮食,浑身粘糊糊,消化不良等。

材料:淡菜50克(洗净),淮山药100克,肇芡实50克,山斑鱼约250克(用隔渣袋包好)。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食用。

豆芽节瓜沙丁鱼汤

功效:清肺热,除痰火,利尿去湿。

适应症:肺脏燥热,口淡舌白[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喉痒,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

材料:大豆芽菜200克,节瓜1个,沙丁鱼(或大眼鸡鱼)约250克,生姜4片。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1小时,调味饮用。

老黄瓜陈肾汤

功效:清热解湿,预防喉炎。

适应症:身体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

材料:老黄瓜约75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鲜鸭肾2个(先出水)。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饮用。

节瓜薏米淡菜汤

功效:清暑利湿,健脾开胃。

适应症:精神困倦,小便不畅等。

材料:节瓜约500克,生薏米75克,淡菜100克(洗净),陈皮25克。

制法:适量清水,煲约1小时半,调味饮用。

春季常用瓜菜类汤水材料

冬瓜(养胃生津、去湿泻热)

紫菜(和血养心、清烦涤湿)

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

鱼翅瓜(清湿养胃、生津止渴)

马蹄(除胸膈实热、利尿降压)

芥菜(清暑解热、明目、下气)

海带(行水化湿、除痰、止带浊)

粟米(利尿降压、增强心血管弹力)

生苦瓜(清湿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

老黄瓜(清湿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

枸杞叶(除骨节疼痛、清血热、治皮肤痕痒)

丝瓜(清湿痰、通便秘、利小便、除口臭)

温和去湿、解热、消滞、滑大便的平安茶

处方:绵茵陈,川忍冬各15克,川加皮15克钱,夏枯草15克,藿香、甘草各10克,谷芽25克。

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湿消滞、清热、平肝等作用。

湿热重的人能吃黄精吗湿重吃什么最好?

湿热过盛为感受外来湿热,或偏嗜肥甘厚腻等或者脾胃失健导致湿热过盛,因此导致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黄精为滋阴清热药物,可以服用。建议湿热过盛人群给以健脾益胃,清热利湿药物如龙胆泻肝丸,四妙丸,参苓白术散治疗,并低盐低脂饮食。

查看详细

砂仁是祛湿热的中药吗?

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说“湿热”其实是指人的体质,湿热体质的女性,尤其是南方人,一定要注意调理。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想要摆脱体湿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方式:

1、食疗

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汤等。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

2、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3、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在烹调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4、调味料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姜汤,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5、注意室内通风

不通风是加重湿气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6、适当保暖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

查看详细

湿热怎么治?

您的情况可能就是过敏引起的症状。您可内服抗组织胺类药,常用的有扑尔敏、赛庚啶,还可口服维生素C片或葡萄糖酸钙片。在配合炉甘石洗剂或肤轻松软膏,外涂患处。祝您早日康复!

查看详细

湿热是什么病?

一、湿重热轻

`证候: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病机:住处卑湿,水中作劳,汗出当风,湿衣裹身,湿邪客体;肺气失宣,肾阳不足,脾虚运化失司生湿,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水湿过剩。湿渐化热,乃湿中蕴热,热轻湿重之证。湿为阴邪,故无身热或身热不扬;湿性凝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所以见头重肢困,胸闷脘痞等症;而湿浊困阻也会反过来困阻脾胃,则脾胃运化失常,故有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等,也是热轻湿重的征象。

治法:淡渗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或茵陈五苓散加减。

二、湿热并重

证候: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清湿欠早,久必郁热,化热入里。里热转盛,故小便短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出而解;口渴为热盛之故,但湿邪中阻,故虽渴而不欲多饮;恶心呕吐,胸闷脘痞,胃纳呆等症,是湿热郁阻于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湿热相搏,腰络不利,故腰部胀痛,伴有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均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治法要注意二点:

一是该证型中见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治则治法截然不同,医者切不可以认为是腹泻,错误地用止泻的方法去治疗,而应该“通因通用”,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这是湿热已清的标志)为止。本证大便溏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鉴别点主要是:本证之大便溏必兼粘滞不爽,即大便虽溏但难以排出排净,且多兼有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脾胃虚寒之大便溏则毫无粘滞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而迟等中阳虚衰表现。

二是治疗湿热俱盛证型大便溏虽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但在临床运用上还主要采用“轻法频下”法,多选方精药轻的枳实导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此方每味药的剂量均很少,这是因为本证糸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道所致,难以一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连续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剂量猛下,而应该以轻剂多次缓下,即所谓的“轻法频下”。

附枳实导滞汤药物组成:

生大黄(酒洗)、槟榔、川厚朴、连翘各5克,黄连2克、木通3克、枳实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义:方中以大黄泻热通腑,川厚朴、枳实、槟榔理气化湿,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导滞和中;黄连、连翘、紫草清热解毒;木通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三、热重湿轻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湿热性类的疾病大多会转变为热重湿轻。若热盛于阳明胃,故口渴欲饮,湿阻于太阴脾,则,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脾胃湿热若熏蒸于肝胆,则易患黄疸(阳黄);热炽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也为湿热俱盛之证。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化浊,调和脾胃。参考用方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减化裁。

以上仅介绍了湿热证的大致辨证分型和其基本治则治法,但就该证的证型之间区分要点、用药注意事项及许多疾病常见于湿热证具体证侯与治则治法和湿热证的同类证和疑以证鉴别又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兹分述如下:。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0 热度: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