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种植茶树菇?

茶树菇种植方法:

1、选种

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建议菇农从正规单位直接引进母种扩繁。

2、接种

接种时的菇筒的余温不能超过36℃,温度低于30℃后,将菇筒放入接种箱内,再经消毒后可开接种,接种时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处,袋口朝下,除少量菌种接入洞内,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然后扎紧袋口,一瓶生产种可接菌袋20-25袋。

3、培养

接种后速将菌袋放入培养室的菇架上培养,室内应保持23℃左右。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不超过65%左右。室内光照不能太强,早晚通风,勤打扫,菌丝生长经30天左右,可解开扎口线,进入少量空气,使其更快成长。一般温度适宜,60天左右,可开袋出菇。

4、管理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可搬入事先经消毒灭虫的大田棚内,从菇蕾采收一般需要5-7天。第一期出菇时不须过多喷水。采收第一期菇后应停止喷水5-6天,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期菇长出,时间间隔约需5-15天,采摘三期菇后,如菌袋干燥失水,可开袋喷水。

5、病虫害防治

茶树菇在整个食用菌当中属中温偏高菌类,病虫害尤为严重,对于茶树菇,主要以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消毒工作,发现杂菌及时处理,最好方法是人工捕捉,万不得以用0。1%菌合脂或迷灭丁加水喷射,可以完全根治,但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

扩展资料

茶树菇常见病虫杂菌:

1、青霉

一般接种六到十天后菌筒出现黄豆大青绿色毒点,以后慢慢扩大并阻碍茶树菇菌丝生长,严重时可杀死茶树菇菌丝,主要原因是菌种不纯、带杂、接种消毒不严造成接种污染。

2、白霉

菌丝恢复生长后,有一层稀疏的白色菌丝,在茶树菇菌丝前面或一边开始生长,象绒毛状阻碍茶树菇菌丝生长,主要原因是:菌种不纯,封口不严。

3、虫害

为害茶树菇最严重的虫害为菌蚊。防治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在门窗等通风处装双层纱布,并定期喷上菊脂类杀虫剂,室内装上网格小一点的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灯光诱杀。

4、绿霉

菌筒在走菌期或开口后从口上开始出现绿色斑块,以后迅速扩大,整筒变成墨绿色,整个菌筒报废。主要原因:环境条件太差,开口时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菌种抗杂能力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树菇

给您介绍一下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在高淳、金坛等地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近年来受资源、技术、市场等影响,茶树菇栽培面积持续减少。从技术层面看,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菌株来源单一,并且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二是配方不合理。茶树菇生产上培养料配方随意性大,特别是氮素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严重影响茶树菇产量。三是制袋成品率低。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只达到70%~80%,差的甚至低于50%。四是病虫危害。茶树菇生长期长,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选用优良菌株

目前我国各地主栽的茶树菇优良菌株来源主要有两处,一是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其菌株菌柄粗,丛子实体数少,颜色较深,菌盖呈棕褐色,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产量高,但鲜菇口感稍差;二是江西广昌,其菌株菌柄细,丛子实体数多,颜色略浅,菌盖呈红棕色,产量略低,但肉质嫩,鲜菇口感好。建议菇农从正规单位直接引进母种扩繁。

使用科学配方

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产量低。建议采用以下两个配方: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糖1%[52石斛网www.52shihu.com],pH值7~7。5;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含水量56%~60%,pH值7~7。5。

提高制袋成品率

一是培养料质量。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木屑要经后熟并过筛。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以紧握指缝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二是菌袋制作。棉籽壳、木屑要提前24小时预湿并加入石灰堆积发酵,然后加入麦麸,拌料装袋至上灶的时间不要超过5小时。三是消毒灭菌。将料袋装进常压灶,一般每灶2500~3000袋,不宜过多。灭菌时做到“攻头、控中、保尾”,使升温至100℃的时间尽量缩短,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6~18小时,做到彻底灭菌。四是菌种培养。茶树菇对光、温敏感,菌种培养要在相对恒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温度控制在22~26℃,培养室每隔10天检查一次,清除污染的菌种。五是菌袋接种。灭菌后料温冷却至30℃以下,装进接种箱接种。尽量减少菌袋破损。

科学安排制袋季节

茶树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子实体分化适温为22~26℃,低于20℃子实体生长慢、转潮慢、菌柄短、产量低;高于28℃子实体生长快、易开伞,影响品质。高淳县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最适宜茶树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往前推55~60天就是合理的制袋期,一般安排在3月上中旬和7月上中旬制袋。

抓好害虫综合防治

多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尽量不用化学防治。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及时处理废菌袋,并对菇房内外消毒,用洁净的自来水补水。采用防虫网、黑光灯、水浸法(在菇原基出现前或采收后向菌筒灌水,水面高于料面1~2毫米,浸2天后倒掉)相结合的方法治虫。

更多茶树菇栽培技术,百度搜索:金农哥农业网

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甘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萌发,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

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克斯。

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茶树菇在高淳、金坛等地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受资源、技术、市场等影响,茶树菇栽培面积持续减少。从技术层面看,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菌株来源单一,并且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二是配方不合理。茶树菇生产上培养料配方随意性大,特别是氮素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严重影响茶树菇产量。三是制袋成品率低。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只达到70%~80%,差的甚至低于50%。四是病虫危害。茶树菇生长期长,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如何种植茶树菇?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移栽适期应选择茶苗地上部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较高,或应据气候特点,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进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茶,在秋冬季或早春(11月至次年3月)都可以移栽。移栽时间早一些,有利于茶苗成活,但有的年份冬旱严重,大面积移栽浇水花工多,所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多,茶苗移栽方法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茶苗的移栽先要开好沟,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一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茶苗失水和取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活率。茶苗移栽,每丛要用符合规格、生长基本一致的茶苗2~3株时进行种植,不符合规格的茶苗,在苗圃地归并抚育,待次年后取用。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让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在种植最后覆土时,应使茶行两边盖土略高,使种植线形成凹形,这样有利于再次浇水时,水分集中,不致流失。

茶树种植示意图

查看详细

种植的茶树菇有毒吗?

菌类都会多少吸收重金属如果种植合理还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茶树菇,原为江西广昌境内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经过优化改良的茶树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

满意请~!

查看详细

种植茶树菇需要些什么设备?

种植茶树菇需要灭菌蒸料的锅炉,拌料机,装袋机,接种箱,周转筐等等。制作原种需要高压罐。

将原种分装栽培种需要上述设备即可。鲜菇采收后可以用烘干机烘干。

查看详细

茶树菇种植茶薪菇怎么样种植?

栽培方法

栽培方式多采用熟料袋栽培法和瓶栽法,水培法也试验成功。

栽培材料

凡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茶树菇,但以茶籽壳、茶籽饼加入培养料生产出的产品香味、色泽、药用价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风味。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杨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不管采用哪一种木屑都以陈旧的比新鲜的好,要把木屑堆于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及有害物质完全消失。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其配方中加入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制作的培养基通气较好,可提高产量近一倍。

拌料装袋

先将棉籽壳粉碎成米粒大颗粒状,先一天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时,捞起后,加入其它培养料拌匀装袋,茶籽饼需粉碎成粉末状,拌入其它培养料内装袋灭菌。各种培养料最好是80-90目,旧料比新料好,棉籽壳要提前一天加水搅拌,堆积、覆盖薄膜,使其吸水均匀,第二天再加入辅料,充分拌匀,含水量应掌握在70-75%以内。料拌好后,即可装袋(袋子规格32×15或40×,5丝米的聚丙稀薄膜制成),装袋时要求光滑均匀,而且要装紧,再用扎口线扎紧,送入灭菌灶内灭菌。

查看详细

茶树菇是怎么种植的?

1.生物物特征

1.1温度:茶树菇生长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因此该菌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其菌丝在5-35℃下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8-28℃。茶树菇属恒温结实性菌类,出菇不需要温差刺激,其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3-28℃,最适宜为18-24℃,20℃时出菇速度快。

1.2水分:茶树菇栽培料含水量可控制在65%左右,生长较快,若培养料偏干或偏湿测不利于菌丝生。子实体形成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生长过程则要求较低,因此在菇期先保持空气相对温度100%,待出菇后降至85%则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1.3空气:茶树菇属好氧性真菌、菌丝生阶段要保证新鲜空气的供给,因此栽培袋的培养环境必须通风良好。但在出菇和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有稍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出菇和菌柄伸长,从而提高产量,因此子实体发育时应适当减少通风,这种现象类同于金针菇栽培。

1.4营养:茶树菇系木腐菌,常野生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或杨树、柳树等腐朽部分。因其无虫漆酶活性,利用木质素能力弱,但蛋白酶活性强,利用蛋白质能力强,最适碳氨化为60:1,栽培料中增加有机氮(如麦皮、米糠玉米粉、饼肥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

1.5光线:茶树菇菌丝生长过程通常不需要光照,但其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因此出菇时栽培室要求有较强的散射光有利于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

1.6酸碱度(PH值):茶树菇性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PH值在4-6.6菌丝均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为5.5-6,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不良,因此栽培时一般可采用自然PH值,但要防上偏碱性。

2.栽培技术措施

2.1选育优良菌种:目前茶对菇菌株很多,早期在江西省广昌一带推广的茶树菇菌株有江西赣州地区菌种保存中心选育的AS78.AS982等,近几年福建省推广的茶树菇菌株有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的茶树菇-1、茶树菇-3、茶树菇-5等菌株。其菌种生产如下:

2.1.1母种(一级种):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g、蔗糖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5g、B11g、水)或加麦皮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麦皮10g、水),以上两种配方均用琼脂20g。一般后一配方菌丝更粗壮。以上配方制作的母种在26℃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2.1.2原种(二级种):采用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钙1%、普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少量)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2.1.3栽培种(三级种):采用木屑培养基或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制作的菌种置24-28℃下培养30天右左即可。茶树菇菌种要求菌丝粗壮、浓白,培养后期母种斜面有时出现红褐色斑纹或原种、栽培种料面出现与金针菇一样长出小子实体为正常现象,但若出现菌丝稀疏弱细,吃料不彻底,有杂色斑点或出现黄水等不宜使用。

2.2栽培季节:茶树菇由于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因此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大部分地区均可周年栽培,但不同季节栽培,其产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栽培茶树菇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选择好栽培适期。据各地栽培试验后,我国大部份地区以春栽或秋栽适宜,尤其是春栽产量较高。生产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知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适。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栽培适期,如闽东地区栽培适期春栽为元月-2月制袋,4-5月出菇或9-10月制袋,11-12月出菇。

2.3菌袋制作及栽培管理

2.3.1培养料配方:根据各地原料情况,以效益为准则选择配方,其参考配方有:a.茶枝粉(或棉籽壳)77.5%,麦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普钙0.5%。c.草粉38%,木屑或棉子壳38%,麦皮或米糠19.5%,石膏粉1%,蔗糖1%,普钙0.5%,茶籽饼2%。

2.3.2菌袋制作: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及比例进行配合,并加水拌料,料水比为1:1.2左右为宜。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拌料要均匀一致,特别是棉籽壳不能有干粒,否则灭菌不彻底。选用规格×35cm×0.05cm低压聚乙稀塑料袋,每袋料干重350g左右,湿重,装料松紧适度,高度稍整平表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也可用编织线扎紧),防止水分蒸发散失。然后进行常压(4小时内将温度加到100℃,保持12-14小时),茶树菇抗杂菌能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制作过程要严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杂菌污染。

2.3.3菌袋接种:经灭菌后的袋料,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接种箱或接种室应消毒完全,接种量为每瓶接30-40袋,接种后要避光培养。茶树菇菌丝恢复吃料慢,且易发生杂菌虫害,因此接种后果注意培养室清洁、干燥和通风换气,防止高低温的影响,促进菌丝均匀生产。并经常检查,如有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上扩散蔓延。一般接种后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2.3.4出菇管理。在正常情况下,茶树菇接种后50天左右即可出菇。出菇前要进行催蕾管理,催蕾时菌袋可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排放。然后将棉花塞拔掉或剪去扎口线,并拉直袋口排袋催蕾,直立排放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让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颜色也随之转化,初时有黄水,继而变褐色,出现小菇蕾。这期间,要加大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在95-98%,早晚应喷水保湿。光线强度控制在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8-24℃范围,这样开袋后10-15天子实体大量发生。出菇后,必须适当低空间湿度和减少通风,此时栽培空间相对湿度降到90-95%,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以防氧气过多易导致早开伞,菌柄短、肉薄。如果菇蕾太密,还可进行疏蕾,每袋6-8朵,朵数适中,长势整齐,朵型好,菇柄粗,否则影响菇的品质和产量。当茶树菇子实体菌盖开始平展,菌环未脱落时就要采收。因茶树菇菌柄较脆,容易折断,采收时应抓基部拨下,同时防止伤及幼菇。采收后菌袋料面需清理干净,袋口捏拢,让菌丝休养恢复2-3天,然后拉开袋口,可淋一次重水,并重复上述管理,5-7天后又可长一潮菇,共可采收4-6潮菇。

3.病虫害的防治

茶树菇在菌袋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常常会遭受到杂菌的污染和病虫的侵入,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茶树在栽培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污染有绿霉、红色链孢霉、根霉等,其防治措施与香菇栽培一样。茶树菇栽培中常见的虫害的是菇蚊、菇蝇的幼虫为害。其幼虫体小,肉眼很难看到,在培养料内直接取食菌线体及培养料的养分,造成菌丝退化、菇蕾萎缩的现象,重者绝收。其防治措施有:

3.1搞好卫生,清除虫源:菇房内外的虫菇、烂菇及菇头、菇根和废弃的培养料、垃圾等要及时清理销毁,铲除害虫的孳生地,防止成虫前来产卵或幼虫羽化成虫飞入菇房卵孵化,消除虫源,减少虫害。

3.2灯光诱杀:菇蚊、菇蝇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或高压静电灭虫灯诱杀。

3.3药剂防治:用5%锐劲特1500倍液(一喷雾器30斤水加本品10毫升)直接向菌袋喷雾,锐劲特农药对菇蚊、蚊蝇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传导作用,幼虫为害严重的三天后再喷一次。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9 热度: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