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属于传染病吗?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是一种相对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一般人群中志贺菌痢疾易感。然后,接触少量志贺菌痢疾易导致疾病,是通过粪便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环境而传播的,因此,对于痢疾患者要对消化道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患者要进行彻底消毒,对于积极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治愈后不具有传染性。

志贺氏菌又称痢疾志贺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可在人与人之间广泛传播。在临床上,经常会有人感染疾病,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急重,还有粘液脓血便等。志贺氏菌在临床发现时经常需要细菌培养,一旦阳性,应立即使用相关抗炎药物对症治疗。

痢疾是什么病?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痢疾的传染途径是粪便、手、口,即痢疾病人排出的大便中存在着大量的痢疾杆菌,可以通过污染水源引起大流行,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等传染给健康人。

查看详细

痢疾是怎么回事?

痢疾系因感受湿热病毒,或内伤饮食,积滞肠腑,肠道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呈赤白黏冻或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

查看详细

细菌性痢疾怎么办?

细菌性痢疾首先应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应用,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以及氟喹诺酮类。其中以氨基糖甙类和氟喹诺酮类效果最佳,但是18岁以下的患者应当禁用。其次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比如说积极控制高热惊厥、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时,还可以应用益生菌。同时配合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注意卧床休息,并给予隔离治疗。

查看详细

细菌性痢疾怎样引起?

细菌性的痢疾主要是摄入了含有痢疾杆菌的一些食物而感染,人体普遍对痢疾是易感染性的,只要摄入了少量的痢疾杆菌,就容易导致痢疾的发生。针对细菌性痢疾,需要选用敏感的强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休息好,保护好肠道,根据病情的状态调整合理的饮食和治疗的方案。

查看详细

细菌性痢疾是如何引起的?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包括以下因素:传播途径(25%):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人群易感性(25%):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传染源(25%):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9 热度: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