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有什么药用价值?

浙贝母是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6里面,有2-3片肉质的鳞片。浙贝母的药用价值是:浙贝母味苦、性寒[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是止咳化痰的主要药材。

浙贝母和川贝母一样吗有毒吗?

浙贝母和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土贝母来源于葫芦科植物,三者的性状、加工方法和功能主治都不相同。

浙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分为元宝贝和珠贝两种。元宝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片,形如元宝状。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珠贝为未挖去心芽的小形整个鳞茎,全体呈扁珠形。浙贝加工方法为新鲜药材除去表皮,拌以贝壳粉或熟石碳粉,吸去浆液晒干。浙贝母功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松贝母、卷叶贝母的鳞茎。松贝呈圆锥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川贝母还有青贝、炉贝,这两种川贝外层鳞叶大小相近。川贝母加工方法为:7~9月苗枯萎时采挖,将带泥的鳞贝摊在烈日下暴晒,当晒至贝母表面现粉白色时,将泥土筛去,将贝母装入麻袋,除去附土及外皮,过筛晒干。川贝母功效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

土贝母:又称为假贝母,为葫芦科土贝母的鳞茎。采收加工多在秋冬季节,洗净,蒸透,晒干。药材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功效为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炎、肥厚性鼻炎。查看详细

浙贝母怎么吃可以泡茶吗?

浙贝母可以泡茶,是一种中药材,可以做养生粥等,也称浙贝片,可以用于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止咳,还能主治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浙贝母质地比较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人们身体上火的话,还可以用浙贝母泡茶喝,能很好的调理身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浙贝母的做法:1、本品多与清肺化痰之桑白皮、全瓜蒌、海浮石同用;2、若治肺痈咳吐脓血得,可与鱼腥草、金荞麦、冬瓜子、桃仁等相配,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3、若与苏子、前胡、玄参、桔梗、甘草等合用,亦治风热喉痹、痰壅气急;4、若治瘿瘤,可与化痰软坚之海藻、昆布查看详细

浙贝母生物学特性如何?

(1)生长发育规律浙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从种子播种到产生新的种子需5~6年时间。一年生实生苗为1片披针形小叶(但叶片较平贝母、川贝母宽大),地下鳞茎直径约3毫米,鲜重0。15克左右;二年生小苗多数仍为1片披针形小叶,但叶片较宽大,少数为2片披针形小叶,俗称“双飘带”,地下鳞茎直径为6~8毫米,鲜重0。4~1。3克;3~4年生实生小苗开始抽茎,茎上有叶4~12片,无花,俗称“四平头”、“树枝儿”,三年生地下鳞茎为12~29毫米,鲜重2~10克;四年生地下鳞茎直径为20~40毫米,鲜重8~20克,最大者可达35克;5~6年生植株开始开花结实,俗称“灯笼杆”、“八卦锤”,五年生以上地下鳞茎直径为5查看详细

浙贝母怎样加工才能保证质量?

一般于5月上、中旬,植株基本枯萎时挖收。起挖时要小心,不要把鳞茎挖伤,挖出立即洗净。把较大的鳞茎掰下鳞片,挖出心芽,加工成元宝贝,挖下的心芽加工成贝蕊;较小的鳞茎不去心芽,加工成珠贝。将分好的各档贝母分别放入特制的木桶里,木桶形态似船,长1米,宽0。5米,高约0。3米,木桶悬挂于三角架上,每次装20~25千克,由两人各在一边来回推撞,使桶内贝母相互摩擦,经15~20分钟,表皮大部分脱落,浆液渗出时加入石灰,每50千克鲜贝母约加石灰1。5~2。5千克,继续推撞15分钟左右,使贝母全部沾满石灰为止。一般在上午起挖,下午去皮,掺石灰推撞,然后将贝母放入竹箩内过夜,使石灰渗入贝母内,第二天取出曝晒3~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8 热度: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