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酱油怎么熬?

主料放黄豆酱油400g、红糖80g、冰糖80g、清水50g

辅料放小香葱2根、姜适量、八角1个、三奈适量、香叶2片、花椒适量、桂皮少许、草果1颗、小茴香适量、豆蔻3颗、陈皮适量

1、备好所需食材。

2、锅中倒入清水。

3、倒入黄豆酱油。

4、倒入红糖和冰糖。

5、香葱打结、姜切片放入锅中。

6、最后放入所有香料。

7、烧开后转小火熬煮。

8、熬到汤汁较为浓稠(不要太浓),是原来汤汁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关火。

9、滤出料渣。

10、放凉后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随吃随取。

1、简介

复制酱油又称复制红酱油,呈棕红色,汁稠、咸甜鲜美、醇香味浓;常用于凉拌菜,小吃面食的调味。

2、原料

3、做法

①准备好材料,全都倒进小锅里。

②大火化掉糖之后,转小火,熬到稍稍浓稠即可。

复制酱油

复制酱油又称复制红酱油,呈棕红色,汁稠、咸甜鲜美、醇香味浓;常用于凉拌菜,小吃面食的调味。

调味品用量:酱油10公斤,味精25克,红糖1500克,八角15克,桂皮10克,甘草25克,三奈3克,小茴15克,花椒5克,生姜50克。

制法:①将八角、桂皮、甘草、三奈、不茴、花椒、生姜用纱布袋装好成香料包。红糖切碎。②铝锅洗净置中火上,放入酱油、红糖、香料包烧沸,改用微火保持微沸,熬至酱油约7.5公斤时,捞去香料包,将制好的酱油盛入搪瓷缸内,放入味精搅匀即成。

不可以

红烧酱油里面是加了焦糖的

酱油只有两种分类:

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和/或脱脂大豆[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或用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

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1、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酿造酱油按工艺分为两类:

一、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2)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在发酵阶段先以高盐度、小水量固态制醅。然后在适当条件下再稀释成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2、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注意: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酱油是烹饪中的一种亚洲特色的调味料,普遍使用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入水,食盐经过制曲和发酵,再在各种微生物繁殖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酿造出来的一种液体。制作酱油的原料因国家、地区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出名的是泰国的鱼露(使用鲜鱼)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

昆布酱油是啥怎么用?

昆布是日本对海带的称呼,在日本,昆布被视为鲜美海味的浓缩,很多高汤都少不了它,昆布酱油就是在酿造中加入了昆布提取物,用法类似于海鲜酱油,可以做生食蘸料,也可以加在汤里火锅底里或者煮面加一些。

昆布藻体黄褐色,中国古代是没有海带的,日语中把海带统称为昆布,中国的一些植物学书籍和地区也说海带的别名也叫昆布。

日本酱油是指现在日本使用的酱油。日本酱油源于华夏,公元755年以后,我国酿造酱油技术由鉴真大师传入日本,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加以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日本酱油。

日本酱油源于华夏,公元755年以后,我国酿造酱油技术由鉴真大师传入日本。

扩展资料

酱油价值

1、增加食物香味,增进食欲。

2、酱油具有解热去乏,调味开胃的功效。

3、抗氧化作用:酱油能产生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成分,能不断的消灭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4、抗肿瘤作用:酿造酱油中的抗肿瘤物质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乙脂。

5、降血压作用:酱油中有降血压的物质异黄酮,使血中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日本酱油

百度百科——昆布

查看详细

勾兑酱油和原酿酱油怎样区别?

可以从原料、营养价值和氨基酸态氮指标等方面来区别勾兑酱油和原酿酱油。

1、原料。

原酿酱油以大豆和无脂大豆、豆粕或豆饼、小麦和小麦粉为原料。煮好后,曲霉与盐水混合,形成稀泥,再由微生物发酵而成。

勾兑酱油由大豆和麦麸制成。煮后将曲霉与盐水混合,形成固体酱油,再由微生物发酵而成。酱油与酱油等材料混合。由其制成,酿造酱油具有强烈的酱油香气,而酱油则具有酱油和无酯的香气。

2、营养价值。

原酿酱油是一种以大豆和脱脂大豆、豆粕或豆饼、小麦和麦麸为原料,以特殊的颜色、香味和味道制成的液体调料。根据发酵过程,分为高盐稀发酵酱油和低盐固体发酵酱油两大类。

勾兑酱油经过原料预处理、制曲、发酵、浸出淋油及加热配制等工艺生产出来的调味品,营养极其丰富,主要营养成份包括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糖类、酸类等。

3、氨基酸态氮指标。

原酿酱油氨基酸氮含量越高,酱油质量越高,鲜味越浓。在酿造过程中,在各种微生物的不同酶系作用下,各种有机物在原料中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形成多种成分的酱油,氨基酸氮含量高。

而勾兑酱油中氨基酸氮含量较低,质量就会低。

酱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

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生抽较咸,用于提鲜;老抽较淡,用于提色。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百度百科-酱油

百度百科-酿造酱油

查看详细

酱油和老抽是一样的吗?

酱油是生抽和老抽的总称,可以说老抽是属于酱油的一种,有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酱油是我们厨房里、餐桌上少不了的调味品。然而许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老抽,什么是生抽?它们怎么使用,做菜时,老抽生抽无所谓,随便放一点。要做出有特色的菜肴,老抽和生抽一定要分清,知道老抽和生抽各自的特点及怎么使用。

生抽和老抽都是经过酿造发酵加工而成的酱油。

●生抽

颜色: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

味道:生抽是用做一般的烹调用的,吃起来味道较咸。

用途:生抽用来调味,因颜色淡,故做一般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多。

生抽的制作: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人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其产品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风味独特。

●老抽

颜色: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颜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泽。

味道:吃到嘴里后有种鲜美微甜的感觉。

用途: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

老抽的制作: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经沉淀过滤即为老抽酱油。其产品质量比生抽酱油更加浓郁。

●生抽和老抽的鲜味

酱油的鲜味取决于氨基酸酞氮含量的高低,一般来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也就是说品质越好。按照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氨基酸酞氮>0.8g/100ml为特级;>0.7/100ml为一级;>0.55/100ml为二级;>0.4/100ml为三级。但是,并不是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就越好。因为配兑酱油的氮基酸酞氦也很高,或者是有一些不法的供应商在里面加了很多鲜味剂,氨基酸也很高,但这并不等于是很好的酱油。

●辨别生抽和老抽

看颜色:可以把酱油倒入一个白色瓷盘里晃动颜色,生抽是红褐色的,而老抽是棕褐色并且有光泽。

尝味道:生抽吃起来味道比较咸;老抽吃到嘴里后,有一种鲜美的微甜。

查看详细

在古代酱油叫什么?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了。而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酱油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料,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酱油的词源:肉剁成肉泥再酦酵生成的油,称为“醢”(即肉酱油之意);另有在造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版本的酱称为醓。可见《诗经·大雅·行葺》之一句:“醓醢以荐”。黄兴宗认为《齐民要术》内所指的“豆酱清”,可能是酱油的前身。酱油在宋代已被人们接受:酱油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两本着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此后,酱油一词还出现在1360年《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元《易牙遗意》,1591年《饮馔服食笺》,1680年《食宪鸿秘》,1698年《养小录》,1750年《醒园录》,1790年《随园食单》,清《调鼎集》卷三、卷七。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称为酱油,作为调味品开始在中国的饮食中流行。到清代,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在1790年《随园食单》中酱油已经取得重要地位。日本文献中最早使用酱油一词的是1597年的《易林本节用集》,但酱油的生产法,可能在此之前已由中国传入日本。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09 热度: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