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生吃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介意您最好是不要生吃,生吃有感染血吸虫的危险,还有很多的细菌和寄生虫,太可怕了吧。

常见的药用食法主要有三种:

1、取适量泥鳅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洗净入锅,文火烘干,研末备用。服时每次取5克[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温开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还可治黄疸、保肝、促使肿胀的肝脾回缩。

2、用活泥鳅适量,按上法处理后,与等量的鲜活虾煮汤食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阳萎。

3、每次取活泥鳅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黄,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煮熟后食用,具有补脾、壮肾和健胃之功效。

泥鳅的粘液内服可治小便不通、热淋;外用能治白癣与漆疮(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肤病)。一般不生吃的。

不能生吃!泥鳅虽然吃了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但是有寄生虫!

泥鳅和什么鱼混养最佳?

(一)鱼类选择

泥鳅池同样可以进行混养,关键问题是要注意混养鱼类的食性不要同泥鳅的食性相同。如:一般农村都比较喜欢养鲤鱼和鲫鱼,但这两种鱼却不能与泥鳅混养,因为他们和泥鳅一样都是底层鱼类,又都是杂食性,混养在一起必然双方都长不好。与泥鳅混养的鱼类最好选择草、鳊、鲢、鳙鱼类。这4种鱼是中上层鱼类,草、鳊鱼吃草,而鲢、鳙鱼吃浮游生物,食性均和泥鳅没有多大的矛盾;而草、鳊鱼吃剩下的植物碎片还可作泥鳅的饵料,可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搭配比例

泥鳅与鱼类混养的搭配比例要科学,草、鳊和鲢、鳙鱼搭配的比例不能太大,一般只能占放养总数的20%。另外,由于成鳅池子水位较浅,这几种鱼不能放养成鱼,只能放养鱼养。

(三)饲养管理

鱼类是白天摄食,泥鳅却在夜间摄食,所以,在投饲时,应先喂鱼,后喂泥鳅,避免鱼、鳅争食。

养鳅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池,特别在夏、秋两季要注意池内鱼类浮头。要定期加注新水,以保证水质清新爽活,提高池鱼成活率。

(责任编辑:新人)

查看详细

吃泥鳅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泥鳅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之功能。泥鳅与大蒜猛火煮熟可治营养不良之水肿。泥鳅用油煎至焦黄加水煮汤可治小儿盗汗。泥鳅炖豆腐可治湿热黄疸。

查看详细

泥鳅苗有什么病害?

泥鳅苗时出现的病害以及防御措施泥鳅苗养殖技术最主要的就是清除敌害

泥鳅的主要敌害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防治方法:①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打捞干净。②进水口要用铁筛网围拦好,防止野杂鱼随流水进入池中。③不让鸟类接近鳅池,发现鸟类接近鳅池应予驱赶。

主营:泥鳅养殖基地;泥鳅苗养殖基地;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前景;泥鳅繁殖基地;泥鳅养殖成本;2012年泥鳅养殖前景;泥鳅养殖技术培训;泥鳅养殖利润;泥鳅苗繁育技术;泥鳅苗批发;泥鳅苗养殖前景;泥鳅苗养殖技术培训;泥鳅苗养殖利润;泥鳅苗繁育基地;泥鳅苗供应基地;泥鳅饲料生产厂家;泥鳅饲料价格;江苏泥鳅饲料厂;泥鳅饲料批发价格

.水霉病。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时节容易感染水霉病。水霉病的症状为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发现此病,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或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鳅体15~30分钟,即可治愈。

寄生虫病。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防治方法:发现病鳅时,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进行全池泼洒;或用0.5%的晶体敌百虫(1立方米水中放0.5克)全池泼洒。

.气泡病。鲜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容易导致气泡病。症状为病鳅肠内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防治方法:发病鱼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注意适量和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症状为: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对泥鳅危害较为严重。防治方法: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20分钟;也可用占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中连续投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查看详细

人工培养泥鳅苗要注意什么、如何做?

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28℃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高而时间减少。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以同一批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是:水温15℃时为80%;20℃时为94%;25℃时为98%。

泥鳅受精卵孵化水温范围为18一31℃,适宜水温为20一28℃,最适水温为24一25℃。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即孵化时间与孵化温度、孵化积温呈负相关,水温在14一21℃,平均水温18℃时,受精卵出膜需46小时45分钟;水温在21一24.5℃,平均水温22.5℃时,受精卵出膜需30小时40分钟;水温在23一26℃范围内,平均水温在24.5℃时,受精卵出膜需要27小时40分;而在水温25.5一29℃范围内,平均水温在27.5℃时,受精卵出膜只需22小时。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质向一端移动,形成胚盘。受精后2小时15分,当水温16℃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2细胞期。受精后2小时30分,当水温19℃时进行第二次分裂而进入4细胞期,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8细胞期。受精后7小时15分,当水温19.5℃时进入桑葚期,有的已发育到囊胚期。受精卵10小时45分,当水温17℃时,细胞逐渐下包,进入原肠初期,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受精后28小时15分,当水温14℃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受精后34小时40分,当水温21℃时,胚胎上形成13个肌节,眼泡出现,尾部出现氏泡。受精后36小时15分,当水温17.5℃时,肌节增多至17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22个肌节,肌肉能够轻微收缩,卵黄囊成为梨形。受精后46小时45分,当水温19℃时,心脏形成,每分钟收缩24次,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摆动。再经过2小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

受精卵经过48小时45分钟以后,鱼苗从卵膜内孵出,全长达3.5一3.7毫米,肌节共40节,躯干部27节,尾部13节。体色呈透明状,背部具有稀疏的黑色素。卵黄前端上方有胸鳍的胚芽。卵黄前端和头部具有孵化腺。2对鳃丝裸露,可见到鳃丝内有循环的血液;消化道呈直线形,位于卵黄囊的背部,末端(肛门)被鳍褶封闭。卵黄囊位长囊状,前端膨大,紧贴腹部下方,与体轴平行排列。吻部突出,口未开启;吻端具有黏着器官,鳅苗借以使身体悬挂在水草或石块上。系统已形成,居维氏管在卵黄前端,比较粗大,因此和水的接触面也较大,起着呼吸作用。

刚孵出的泥鳅全长3.5一4毫米,身体透明,不能自由活动,只能用头部的吸附器附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3天左右,卵黄被吸收完,苗体才能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应将其转移到鳅苗池饲养。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要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定。

查看详细

吃泥鳅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之功能。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11 热度: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