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有保健的作用吗?

泥鳅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利水解毒的功效。泥鳅是比较常见的水生物,也是餐桌上美味的佳肴,吃一些泥鳅能够滋补强身[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而且泥鳅相比之下脂肪含量较少,对于具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指的人来说,泥鳅无非是最健康的选择。

泥鳅怎么呼吸?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

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查看详细

泥鳅身上的粘液是什么吃了会不好吗?

泥鳅身上的粘液在中医学上称为泥鳅滑液,是鳅科动物泥鳅皮肤中分泌的粘液,主治小便不通,热琳,痈肿。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泥鳅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泥鳅含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VB,VA,VC)均比一般鱼虾高,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并含有艹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性凉,夏天吃最好。

查看详细

泥鳅怎么养?

泥鳅养殖方法可参考如下介绍:

一、池塘养殖

泥鳅池面积以平方米较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鱼溜处水深60-70厘米,泥鳅池可新建,也可利用旧池塘、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

放养前,鱼池同苗种池一样,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肥培肥水质,待毒性消失后,每亩放养鳅种2-3万尾。

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饵料。除施肥外,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3月份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份为4%,7-9月份为10%,10月份为4%。池塘内要设食台,将饲料投在食台上。

养泥鳅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日常要勤观察,根据水色、天气、摄食量的变化适时换水、加水。发现水色发黑、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要立即换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脏物,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时捞掉。经常巡塘,发现池塘有漏洞,应立即堵住,泥鳅体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会钻洞逃跑。

二、稻田养殖

稻田养泥鳅,是一条的水产养殖渠道,它和稻田养殖其它鱼类一样,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使用价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鳅双赢”。

稻田要求没有地下水涌出,但水源要有保证,田埂要高,下大雨时不漫水。稻田的设施与养鲤大致相同,但防逃设备要更加严密。早、中稻插秧以后即可放入鳅种,每亩可放2万尾左右。

养殖泥鳅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并少施农药。为了提高泥鳅产量和起捕规格,应适当投饲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麦麸等,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秋季收稻后,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将泥鳅捕获上市。

稻田养殖,一般可亩产泥鳅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养殖

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但养殖成本较高。流水养殖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不需施肥。通常投喂配合饲料或米糖、麸皮、豆饼及动物内脏等。

水槽饲养,用砖砌槽,并用水泥抹光,槽长2-3米,宽1-1.5米,高1.8米。在槽边开好注、排水口,槽内放松软的泥土约30厘米厚。每个水槽放入鳅种1-1.5公斤,投喂米糠、螺蚌肉、蚕蛹、蚯蚓、动物内脏及废弃物等。每10天左右将槽底泥层搅拌一次,一股经4-11个月饲养,每个槽可产泥鳅10-15公斤。

扩展资料

一、防敌害设施不可忽视

1、蛇、鼠、蛙是泥鳅的天敌之一,在苗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除掉敌害。在养殖过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围网网布,防范蛇、鼠、蛙等对泥鳅的侵害。

2、鸟类也是泥鳅的天敌,在养殖池塘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网,防止鸟类对泥鳅的侵害。

因鸟类对泥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笔者通过实地观察,每只水鸟每小时可下池吃泥鳅七、八条,每只水鸟每天可吃泥鳅1斤左右,如果不架好防鸟网,整个池塘里的泥鳅将会被水鸟全部吃光。防鸟设施可布天网全池上空覆盖;也可采用人工驱赶水鸟的方法。

3、加强对池塘进、出水口处防逃设施的维护,防范各种野杂鱼、各类有害生物通过进、出水口处溶入池塘水体,造成对泥鳅的侵害。如乌鳢、黄颡鱼等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会直接危害泥鳅的生命,因此不可忽视。

二、科学调水,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不可忽视 

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在离开水的情况下,泥鳅仍可存活3—5小时。人们常说的“牛坑眼里、石灰洼里、污水沟里”等都能养泥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高密度的泥鳅养殖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水质,就成为人们生产中的一道难题。

1、由于养殖密度大,饵料投喂量就增大,排泄物增多,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藻类繁生,水质恶化,泥鳅就容易发病。

2、池底淤泥、腐殖质等物质腐烂,导致水体溶氧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硫化氢、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引起泥鳅因缺氧或有害气体的影响而死亡。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一是要适时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二是要用“解底”制剂清除池塘底层的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三是要经常换水,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换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此来改善水质。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可以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来培肥水体,但肥性要有度。如果水太肥不仅滋生有害藻类,而且还滋生有害病菌,这对泥鳅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调节水质,确保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不可忽视。

三、科学配食,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 

养殖泥鳅在放苗种时,常因规格不齐,大小不一,喂养的食量也自然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很明显。如规格在3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5‰;规格在2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6‰,但蛋白质的含量要求高些,一般在34个蛋白含量。

然后,又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逐步调整投喂量,如5—6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3%—4%,7—8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6%—8%,9—10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4%—5%。

同时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对饵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一样,养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中后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若蛋白含量低了,对泥鳅的生长是不利的。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幼小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中后期,虽吃一些植物,但以植物的须根和腐植物为主。

因此,科学配食,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掌握泥鳅不同阶段的食性和食量,是科学定量的前提,同时还要根据养殖泥鳅人工驯养的特点及季节、气温、水温的变化,合理确定日投食的时间段,喂食的时间段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情况下调整幅度不宜过大。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视 

防病治病是水产养殖全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千万不可忽视、更不可麻痹大意。对养殖泥鳅的病虫害预防要有针对性:一是细菌性疾病,一般20天左右预防一次为宜。二是寄生虫疾病,一般25天预防一次为宜。三是营养性疾病,一月一次预防为宜。营养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在保肝护胆,增强体质。

福建省人民政府-泥鳅养殖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查看详细

泥鳅的好处有哪些?

泥鳅,又名水中人参,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每100克含17.9克蛋白质。是一种低脂肪,只有2克/100克脂肪。它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维生素B1的含量比黄鱼和虾高三四倍。维生素A和铁也比其他鱼高。泥鳅质温和,味甜,具有温脾胃、除湿壮阳、止虚汗、补中益气、固精补血的功效。

查看详细

怎培育泥鳅苗?

泥鳅苗人工繁殖的关键在于催产,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放入挂有鱼巢(用水草制成)的孵化池或网箱中,在水温为25℃度左右时,注射后12小时可发情,这时可进行人工采卵受精,首先将雄鱼的精液挤出,再将卵子挤入器皿中,并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不要轻易搬动鱼巢。孵化将附有卵粒的鱼巢放在池中,密度要适宜。如果是静水池塘,需要充气,以保证孵化时所需的充足的溶氧。充气量大小与卵质密度有关,如鱼巢放置密度较稀,卵质好,则充气量小;反之,充气量要大。在水温25℃左右时,约30小时可以孵化出膜。在精心管理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左右。仔鱼出膜后三天,需立即清洗鱼巢,将仔鱼移入水质良好的池中暂养,仔鱼暂养时要投喂熟蛋黄,每10万尾鱼苗投喂一个蛋黄,上下午各投一次,蛋黄要用手捏碎经120目筛绢过滤后再投喂,第二天投喂前要清除残渣,并加入新水再投喂,仔鱼高密度暂养的时间一般为5天,以后可转入池塘中饲养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6 热度: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