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常山汤的制作方法。

【别名】恒山汤(《普济方》卷一九八)。

【处方】常山6克 甘草4.5克 豉13克(绵裹)

【功能主治】主诸疟,发作无常,心下烦热。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作二服,即吐。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生葱、生莱。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五补。

【摘录】《肘后方》卷三

【处方】常山(锉)23克 乌梅肉(炒)鳖甲(去裙襕,醋炙)黄耆(锉)各30克 大黄(锉,炒)甘草(炙)各15克 柴胡(去苗)60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伤寒,潮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30毫升,加小麦9克,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每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常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1两,知母(焙)1两,柴胡(去苗)1两,青蒿(焙)1两,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桃枝1握,柳枝1握。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疟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葱白、薤白各3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别名】常山酒

【处方】鳖甲1两(炙),淡竹叶(切,洗)3升,常山2两,甘草(炙)3两,久酒3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痎疟。先寒战动地,寒解壮热,日日发及间日发者。

【用法用量】常山酒(《圣济总录》卷三十五)。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断疟恒山酒”。

【注意】忌人苋、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五引《小品方》

【处方】常山3两,黄连3两,酒1斗。

【功能主治】疟三十年者。

【用法用量】宿渍之,晓以瓦釜煮取6升,1服8合,比发时令得3服。有热当吐,有冷当利,服之无不愈者,亦可半料合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五引《深师方》

【别名】常山酒

【处方】常山3两(虚弱者2两,细切,捣碎),蒜7瓣(去皮中切)。

【功能主治】瘴疟及瘴气。

【用法用量】常山酒(《普济方》卷一九九)。

【注意】服药后1日不得漱口及洗手面,21日慎生葱、生菜、生冷、肉、面、油腻。

【摘录】《外台》卷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恒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及寒多不甚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生葱、生菜、菘菜、人苋、海藻。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外台》卷五

【别名】常山橘皮散、常山散

【处方】常山8分,橘皮6分,牡蛎4分(熬),桂心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疟瘴疠,经百日或一年以上诸药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常山橘皮散(《圣济总录》卷三十六)、常山散(《普济方》卷一九九)。

【注意】服药后2日不得洗手面,7日忌食杂物,生葱、生菜。唯药用酒,余皆断。

【摘录】《外台》卷五引《救急方》

【别名】常山酒

【处方】常山苗1握(无苗取根5两代之),独蒜7颗,淡竹叶2握,豉1合(裹),鳖甲3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疟瘴疠,经百日或一年以上,诸药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常山酒(《普济方》卷一九九)。

【注意】忌人苋、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五引《救急方》

【处方】常山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疟。

【用法用量】以浆水3升,浸经1宿,煎取1升,欲发前顿服。后微吐,愈止。

【注意】忌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五引《广济方》

【处方】常山3两,车前叶1握,甘草2两(炙),猕猴骨3两(炙)[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乌梅肉2两,天灵盖1两(烧作灰末),驴粪汁3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温疟,渐渐羸瘦,欲成骨蒸。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5味,取3升,去滓,下粪汁、天灵盖末,分3服。微吐不利。

【注意】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面粘食等物。

【摘录】《外台》卷五引《广济方》

【处方】常山(锉)半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黄)1两,甘草(生锉)1两,车前草1握(切,或用子3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浆水1盏,浸药1宿,当发前1日,以急火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常山1两,乌梅肉1两,甘草3分(并生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常山2两,蜀漆(烧烟尽)2两,甘草(炙锉)2两,淡竹叶(切)1升,大黄(生锉)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病发渴及寒热攻作。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常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石膏(研)1两,人参1两,牵牛子(炒)1两,干漆(炒令烟出)1两,陈橘皮(去白焙干)1两,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潮热,饥瘦减食,烦躁颊赤,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小麦、竹叶,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常山3两,知母3两,甘草(炙)3两,麻黄(去节)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疟疾,或寒己而热,或热巳而寒,或寒热战栗,头痛如破,身体拘急,数欠,渴欲饮冷,或晬时而发,或间日而作,至期便发,发巳即如常,其脉自弦。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恒山汤”。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常山2两,甘草1两半,豉5合(绵裹)。

【功能主治】疟发作无常,心下烦热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恒山汤”。

【注意】节饮食,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五

【处方】常山1分,甘草(生锉)1分,干姜(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柴胡(去苗)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寒疟,先寒后热。

【用法用量】每以5钱匕,酒1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为2服,空心未发前并食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发现常山汤的好不仅体现在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从古至今都受人推崇,养生效果真的超赞。

常山能吃吗?

常山具有解热、催吐、降压的功效,是可以吃的,但是本品有毒,内服量不宜过大,过量服用会出现恶心呕吐、便血、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传到阻滞、血压降低等症状甚至循环麻痹而死亡。而且常山具有抗疟、抗病毒、抗阿米巴、降低血压、抗癌等作用。常山可以用于治疗疟疾、水肿、恶寒等疾病,但是肝肾不好、脾胃虚弱、儿童、老年人不能使用。

查看详细

中药常山是什么?

常山,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Lour.的干燥根。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回浙江、江西、福建、台答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具有涌吐痰涎,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查看详细

土常山图片是什么样子

药材大多数都是植物,有的是树木的叶子,有的是植物的根茎,但是并不是采摘下来之后就能够使用的,药材都是需要晒干后加工的;土常山这种药材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这种药材的功效还是有很多的,一般是在冬季或者是春季初起的时候去山上挖这种药材,那么土常山图片是什么样子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土常山图

土常山别名大叶土常山、大叶老鼠竹、硬毛绣球、癞疠树、白常山、白花常山、鸡跨裤。为虎耳草科植物腊莲绣球和伞形绣球的根。性味:辛,酸,凉。归脾经,胃寒者,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不宜食用。腊莲绣球根圆柱形,常弯曲,有分枝,长约20厘米。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外皮极薄,易脱落,脱落处露出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

气微,味辛、酸,有小毒。伞形绣球根不规则圆柱形,长短不一,多分枝,表面淡黄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及支根痕,有时栓皮脱落而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有菊花状纹理,粉性。气微,味微苦。

《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土常山,性暴悍,善驱逐,能伤其真气,功不可偃过也。病人稍近虚怯,勿可用也。《本经》中记载,主伤寒寒热,温疟,胸中痰结吐逆。《别录》中记载,疗水胀,洒洒恶寒,鼠瘘。《药性论》中记载,治诸疟,吐痰涎,去寒热,项下瘤瘿。《医学入门》中记载,治疟母及腹中积聚,邪气痞结坚症。《本草正》中记载,治狂、痫、癫厥。《本草通玄》中记载,土常山,世俗闻雷斆有老人、久病之戒,透视土常山为峻剂,殊不知土常山发吐,惟生用与多用为然,与甘草同行,则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余每用必建奇功,未有见其或吐者也。

查看详细

土常山图片以及它的作用与功效

土常山是一种植物,可以用来入药,它的药用价值比较高;人们常常在冬季,到第二年的春天这段时间来采挖土常山,挖出土常山的根,摘去茎叶和细根不要,洗干净采摘得到的根块,新鲜的就可以使用了,或者削去表皮,切成一段段的晒干备用;作为一种生活中比较不太常见的中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土常山图片以及它的作用与功效。

土常山图片

土常山别名大叶土常山、大叶老鼠竹、硬毛绣球、癞疠树、白常山、白花常山、鸡跨裤。为虎耳草科植物腊莲绣球和伞形绣球的根。性味:辛,酸,凉。归脾经,胃寒者,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不宜食用。腊莲绣球根圆柱形,常弯曲,有分枝,长约20厘米。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外皮极薄,易脱落,脱落处露出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

气微,味辛、酸,有小毒。伞形绣球根不规则圆柱形,长短不一,多分枝,表面淡黄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及支根痕,有时栓皮脱落而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有菊花状纹理,粉性。气微,味微苦。

《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土常山,性暴悍,善驱逐,能伤其真气,功不可偃过也。病人稍近虚怯,勿可用也。《本经》中记载,主伤寒寒热,温疟,胸中痰结吐逆。《别录》中记载,疗水胀,洒洒恶寒,鼠瘘。《药性论》中记载,治诸疟,吐痰涎,去寒热,项下瘤瘿。《医学入门》中记载,治疟母及腹中积聚,邪气痞结坚症。《本草正》中记载,治狂、痫、癫厥。《本草通玄》中记载,土常山,世俗闻雷斆有老人、久病之戒,透视土常山为峻剂,殊不知土常山发吐,惟生用与多用为然,与甘草同行,则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余每用必建奇功,未有见其或吐者也。

查看详细

常山饮的功效与作用

常山饮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常山饮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常山饮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知母、川常山、草果、甘草(炙),各二斤;良姜二十两,乌梅(去仁)一斤。

【炮制】上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疟疾。凡疟疾,盖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治,渐成劳疟者,此药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知母 川常山 草果 甘草(炙)各1千克 良姜600克 乌梅(去仁)5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散。

【功能主治】主劳疟。寒则肢体颤掉,热则全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常山 川山甲(醋炙)木通 秦艽各7.5克 辰砂0.5(别研)甘草(炙)15克

【制法】上锉为散,作一剂。

【功能主治】主体虚及年老之劳疟。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乌梅、大枣各7枚,煎至80毫升,再入汤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辰砂,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常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知母(焙)3分,白头翁3分,甘草(炙,锉)3分,柴胡(去苗)3分,青蒿1握,桃枝1握,柳枝1握,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酒1盏半,入葱白、薤白各3寸,切,浸1宿,煎取8分,去滓,空心温服,欲发时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常山2两,干漆(炒烟出)3分,甘草(炙锉)1两,豉(生用)1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山岚瘴气,面黄力劣,寒热往来,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同煎8分,去滓,空心温服。吐出黄痰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常山(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草豆蔻(去皮)2枚,肉豆蔻(去壳)2枚,乌梅(和核)7枚,槟榔(锉)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寒热往来,或2日或3日一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候冷,未发前服。如热吃即吐。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常山半两,秦艽(去苗)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瘴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半分,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常山1分,川山甲(醋炙)1分,木通1分,秦艽1分,辰砂半字(别研),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散,作1剂。

【功能主治】劳疟。

【用法用量】水3盏,乌梅、枣子各7枚,煎半盏,再入酒1盏,煎至8分,去滓,入辰砂温服。虚人、老人皆可服。

【摘录】《三因》卷六

【处方】常山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栀子仁1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石膏2两,蜀漆2两,鳖甲(涂酥炙令黄,去裙襕)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病。手足苦烦,发热渴燥,通身悉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竹叶2-7片,破50粒,煎至8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别名】太医常山饮、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川常山2斤,草果2斤,甘草(炙)2斤,良姜20两,乌梅(去仁)1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治,渐成劳疟者。

【用法用量】太医常山饮(《三因》卷六)、常山饮子(《卫生宝鉴》卷十六)。

【摘录】《局方》卷八(绍兴续添方)

【处方】常山2两,槟榔2两,乌梅1两(和核)。

【制法】前2味各锉片,各用醇酒酿1宿,常山炒干,槟榔晒干,仍同乌梅(口父)咀。

【功能主治】疟后单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热未发先空心凉服。

【注意】忌鸡、酒、羊、面、生果、毒物。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常山1两,豉1合,葛根(锉)3分,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牡蛎(熬)3分,大黄(锉,炒)3分,前胡(去头芦)3分,知母(焙)3分,山栀子仁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甘草(炙)半两,犀角(镑)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疟疾。先寒后热,四肢黄瘦,头痛。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1盏半,入葱、薤白各3寸,切碎,煎取1盏,去滓,分2服,发前及发时热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常山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2两,石膏(碎)2两,乌梅(去核,熬)14枚,当归(切,焙)2两,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寒热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3片,枣2枚(擘),同煎至8分,去滓,当未发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常山、草果、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老年疟疾。

【用法用量】炒,嗅。不必煎食亦愈。

【摘录】《理瀹》

【处方】常山(醋炒)1钱,槟榔1钱,青皮(炒)1钱,甘草1钱,当归1钱,穿山甲(煅)8分(世本作木通),黑豆40粒,生姜7片。

【功能主治】疟发晡时至夜不止,脉实邪盛者。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露1宿,侵晨热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邪盛于中,阳明受病而疟发晡时,营阴暗伤故夜热不止焉。当归养血益营,黑豆益阴补肾,使营阴内充则疟邪不至深入阴分;槟榔疏利三焦,甲片透彻经络,使表里交通则疟邪不至逗留中外;青皮破气平肝,甘草缓中和胃,使中气振发则疟邪不致留恋经中;更以生姜散邪,常山涌泄,水、酒各半煎露1宿,总以振祛邪止疟之力。此养营涌泄之剂,为疟久伤正邪陷脉实之专方。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知母2钱,川常山2钱,炙甘草1钱,乌梅2钱,桃枝7寸。

【功能主治】妊娠痎疟初起。

【用法用量】酒、水各盅半煎,露1宿,发日五更温服。如吐勿忌,将吐即愈。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一

【别名】恒山饮

【处方】常山、人参(去芦)、茯苓、草果、知母、贝母、甘草、半夏曲、厚朴(姜汁制1宿,炒黄色)各等分。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

【用法用量】恒山饮(《普济方》卷三九)。

【注意】忌鸡、羊、牛肉、诸般毒食。

【摘录】《医方大成》引张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五)

【处方】常山、槟榔、乌梅、甘草、北柴胡、草果子各等分。

【制法】上(口父)咀,为末。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隔日煎,下露1宿,遇发日早晨温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处方】常山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7枚,甘草(生用)1分,蒜1颗(8瓣者),糯米(炒)1合,豉(炒)1合,甑带3寸。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疟。寒热不巳,日渐萎黄者。

【用法用量】以酒1升2合,浸,月下露1夜,横刀一口置药上,俟天明煎取5合,去滓,空心顿服,良久吐出恶痰即愈。如吐不巳,煮浆水粥止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常山(烧酒炒)2钱,草果(煨,)1钱,槟榔1钱,知母1钱,贝母1钱,乌梅2个,姜3片,枣1枚(1方有良姜、甘草,无槟榔。1方加穿山甲、甘草)。

【功能主治】祛痰截疟。主疟久不巳者。

【用法用量】半酒半水煎,露1宿,日未出时,空心温服;滓用酒浸煎,待疟将发时,先服。

【各家论述】此足少阴太阴药也。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槟榔下气破积,能消食引痰;阴阳不和则疟作,知母滋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草果辛热,能治太阴独胜之寒;贝母清火散结,泻热除痰;乌梅酸敛涩收,生津退热。合为截疟之剂也。赵以德曰:知母性寒,入足阳明,治独胜之热,使退就太阴;草果温燥,治足太阴独胜之寒,使退就阳明;二经和则无阴阳交错之变,是为君药。常山主寒热疟,吐胸中痰积,是为臣药。甘草和诸药,乌梅去痰,槟榔除痰癖,破滞气,是为佐药;穿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入阴阳,贯穿经络于荣分,以破暑结之邪,为使药也。惟脾胃有郁痰者,用之收效。

【摘录】《医方集解》引《局方》

【处方】常山(锉炒)半两,甘草(锉炒)1分,乌梅7枚(捶碎,去核焙),青蒿(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瘅疟。但热不寒,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即以小便1盏,水1盏,酒1盏,煎至1盏,去滓,当发日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常山、石膏、大黄(煨)、甘草(炮)、鳖甲(醋炙)、柴胡(去芦)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海虚,乘热发狂,闷乱时作;及室女体热,红脉不行。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放冷服。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常山、槟榔、知母、贝母。

【功能主治】瘴气发疟。

【用法用量】水煎,露1宿,来晨温服。

【摘录】《慎斋遗书》卷八

像常山饮之类的这些中药的方剂都是把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经过反复的疗效验证其可行性后才会运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现什么不适,一定要即时就诊。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1-22 热度: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