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从蝌蚪到青蛙的转变过程是什么?

一、雌雄蛙抱,精子与卵在水中完成受精.

青蛙属两栖动物,其生殖行为中有雌雄“抱对”的假交配现象,其两栖动物生殖的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抱对”持续数小时,甚至多达数日之久,雌蛙在抱对的刺激下,随即排出贮存在子宫里的成熟卵子,与此同时,雄蛙也将精液排出,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抱对”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证卵细胞和精子同时排出,而且距离很近,大大增加受精机会。

观察表明,没有抱对,雌蛙的正常产卵就不能实现。此外,由于雄性在拥抱雌性时,两性的泄殖腔孔紧相靠近,因此精液可直接排在卵上,这就会增加了卵的受精机会。蛙一次排卵可达5000粒。

二、受精卵即将孵化蝌蚪

受精后约3—4小时,受精卵开始分裂,蛙的卵裂为不等的全分裂,这是由于卵黄分布的不均匀,因而卵裂的情形和文昌鱼有所不同。卵黄集中在卵的下部,呈黄白色,称为植物极卵的黑色向上的部分,称为动物极黑色素较多,对于吸收日光热力,促进卵的发育是有益的。动物极细胞分裂的快,细胞小;植物极细胞分裂的慢,细胞大。在卵裂到相当多的细胞时,即形成囊胚,其中的空腔,称囊胚腔由于动物极细胞分裂快,故逐渐将植物极的大细胞包入,同时植物极的大细胞内陷,外包与内陷相结合,形成原肠胚。原肠腔逐渐代替了囊胚腔。原肠胚发展到后期,在胚胎的背面开始形成神经管,这一时期的胚胎即称为神经胚。从神经胚继续发育,胚胎约长到6mm时,即冲破胶膜孵出成为独立生活的蝌蚪。三胚层分化成各器官系统的情形和前述大致相似。蛙卵从受精到发育成幼体——蝌蚪约经过4—5天。

三、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腮呼吸.

刚孵出的蝌蚪先以前端的吸盘附着在水草上,随后即能在水中自由游泳。蝌蚪有一条侧扁的长尾作为运动器官,也有与鱼类相似的侧线器官。头的两侧最初具有3对羽状外鳃

四、长出内腮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

外鳃消失[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在外鳃的前方产生具有内鳃的鳃裂,被鳃盖褶包起,以一个鳃孔通体外,作为呼吸器官。蝌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和鱼近似没有四肢,用尾游泳,有侧线,用鳃呼吸,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弓为4对,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在蝌蚪期由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前肾管作为输尿管,已具有雏形的生殖腺。蝌蚪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如矽藻、绿藻等。消化道呈螺旋状盘旋,其长度约为体长的9倍,各部分的分化不明显。蝌蚪的上下颌具有角质结构,有齿的功能,另外在口的上下部皆生有横列的细齿,其数目和排列方式,随种类而异,是进行蝌蚪分类的一个标准。此外,口外缘具多数小乳类,可能为味觉感受器

五、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即开始变态在变态期,是内、外部各器官由适应水栖转变为适应陆栖的深刻改造过程。在外观上,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成对的附肢代替了鳍。内脏各器官以呼吸器官的改变最早,当蝌蚪尚用鳃呼吸时,在咽部靠近食道处即生出两个分离的盲囊,向腹面突出,成为肺芽。肺芽逐渐扩大,形成左右肺,其前面部分互相合并,形成气管。随着肺呼吸的出现,其循环系统也相应地由单循环改造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第四对人鳃动脉(相当于胚胎期的第六对动脉弓)发育成为肺动脉。心脏逐渐发展成为两心房一心室。排泄系统出现了中肾,代替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变态后的幼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消化道由原先呈螺旋状盘曲的肠管转变成为粗短的肠管,这时肠管的长度仅为体长的两倍。胃、肠的分化也趋明显。随着尾部的消失,蝌蚪的体长大为缩短,此时,幼蛙就能到陆地上生活了。由孵化出蝌蚪到变态完成,大的需时3个月左右。

六、幼娃逐渐发育成蛙.

青蛙一生的转变,有助于使我们了解最初上陆的动物身体结构是如何改造的;也反映了它们的祖先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即由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反映了脊椎动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由水栖到陆栖类型的过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有机体的胚胎向成熟的有机体的逐步发育同植物和动物在地球历史上相继出现的次序之间有特殊的吻合。正是这种吻合为进化论提供了最可靠的根据。”

青蛙的蝌蚪是什么颜色?

紫色

有点可爱,神秘,高贵,优雅,也代表着非凡的地位。一般人喜欢淡紫色,有愉快之感,青紫一般人都不喜欢,不易产生美感。紫色有高贵高雅的寓意,神秘感十足。是西方帝王的服色。

查看详细

青蛙生出的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

刚出生是灰白色,过一段时间是灰黑色,纯黑色的蟾蜍的蝌蚪。青蛙蝌蚪尾长,处于蝌蚪期比蟾蜍久还有最容易区别就在于:青蛙,也就是虎纹蛙、黑斑蛙等泛称,这些蝌蚪嘴在身体前端,从背面可以看到,蟾蜍蝌蚪嘴在脑袋下面,从背面看不到。

查看详细

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是什么?

一般为2-3个月。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一般蝌蚪生活在水里。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查看详细

蝌蚪需多长时间变化成青蛙?

需要约50~78天。

一、生长初期1~10天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二、生长前期10~20天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三、生长中期20~50天

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四、生长后期50~78天

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这一时期水陆各半。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蝌蚪,为了保经济效益,一般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故在建池时应确保规范化,为蝌蚪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蛙池设计为1m×2m的长方形,内壁涂有防渗涂料,提高池内壁的光滑度,以免水泥池壁对蝌蚪造成损伤,同时还避免幼蛙的攀爬,发生逃逸现象。池底有一定的坡度,在水陆比2∶1的条件下,确保3~10cm的水深。并在底部装置2~4根加热棒,以保证蝌蚪在冬季可以正常发育。

减少冬季发育时间。水池底部设有开口,与池外塑料管相接,用以调节水位。养殖池顶部加设网盖,用以防止敌害生物的侵袭。

一般而言,4~7月份孵化的蝌蚪在7~9月份可以完成变态,8~9月后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在人工加热条件下,水温维持恒定,避免了越冬管理,缩短了蝌蚪在冬季变态发育的时间。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8 热度: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