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没有白色酱油?

我国四大名酱园之一的广州老字号“致美斋”,与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园”、长沙“九如斋”齐名,创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在它数百年的酱料酿造生涯中,曾流传过无数的传奇故事。而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次“绝密任务”,尤为令人难忘。这个“绝密任务”就是首次研制白酱油。白酱油是在尼克松访华临别时,为宴请我国领导人而举行盛大的答谢宴会上派用场的。那次宴会菜单上,有一道菜,据说是以火鸡为主要原料,需要白色的酱油做调料,如果从美国本土运来北京,时间又不允许,于是商业部便把这项光荣、艰巨而特殊的任务,交给在调味行业一直领先的广州致美斋食品厂。果然深孚众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精湛的工艺技术,通过了这场“秘密考试”,为中美友谊谱写了不寻常的一曲。后来还有两次“钦定”生产的白酱油,是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准备的。这也是今日的致美斋人说起那句“致美斋酱油,调味一流”的口头禅时[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底气特别足的缘由。

我国是酿造酱油技术的发源地,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酱料行鼻祖是夏泰先师。千百年来,酱油生产的传统工艺都是:精选黄豆洗浸,煮熟后加入面粉,放在大瓦缸里,放培养酱油的曲璜,加盐水,经日光曝晒发酵,3~4个月酿出酱油。但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抓革命”并不能“促生产”,就连做酱油的原料大豆和小麦的供应都不能保证,以致酱油不能大量生产。说到白酱油,亦即无色酱油,这是西餐中常用的一种调料,但在当时的我国还没有生产。致美斋以往几百年的酱料制作历史中,虽然生抽、老抽、小磨麻油、糯米甜醋等多个品种驰名海内外,但却从未尝试过研制这种脱色的白酱油。

龟甲万酱油,进口和国产的有什么区别?

“酿造酱油”系列全球工艺都是一样的,味道也是差不多的。

当然全球各分公司会开发适合当地口味的别的系列产品,如:中国的龟甲万鲜醇

楼上说的,原料确实在中国采购,但核心原料和技术还是来自日本,所以产品并不是本土化的。

价格贵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税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差。

查看详细

生抽和普通酱油有什么区别?

一、颜色不同:

生抽颜色最浅,看上去像红褐色。

普通酱油的颜色是深,几乎就是黑色了。

生抽:

普通酱油:

二、原料不同:

生抽:是从酱缸抽出的第一道酱油。以大豆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过天然露晒,发酵而成的。

普通酱油: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加焦糖,经过更长时间的酿造,再加上特殊工艺制作而成。

三、味道不同:

生抽:味道偏咸。

普通酱油:味道淡,酱香味浓。

四、作用不同:

生抽:主要用来调味,适合做凉菜或炒菜。

普通酱油:可以用来上色,比如红烧肉、卤水等让食物好看又好吃。

五、食用方法不同:

生抽:可以用于烹饪炒菜用,也可以直接入口。

普通酱油:细菌总数比生抽略高,一定要煮熟后才可以食用。

查看详细

酱油是什么做的?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

相关介绍: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便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了。而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酱油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

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

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查看详细

在古代酱油叫什么?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了。而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酱油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料,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酱油的词源:肉剁成肉泥再酦酵生成的油,称为“醢”(即肉酱油之意);另有在造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版本的酱称为醓。可见《诗经·大雅·行葺》之一句:“醓醢以荐”。黄兴宗认为《齐民要术》内所指的“豆酱清”,可能是酱油的前身。酱油在宋代已被人们接受:酱油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两本着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此后,酱油一词还出现在1360年《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元《易牙遗意》,1591年《饮馔服食笺》,1680年《食宪鸿秘》,1698年《养小录》,1750年《醒园录》,1790年《随园食单》,清《调鼎集》卷三、卷七。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称为酱油,作为调味品开始在中国的饮食中流行。到清代,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在1790年《随园食单》中酱油已经取得重要地位。日本文献中最早使用酱油一词的是1597年的《易林本节用集》,但酱油的生产法,可能在此之前已由中国传入日本。

查看详细

酿造酱油和配置酱油的区别是什么?

酿造酱油大都选用豆饼、面粉和麸皮为原料酿制而成。

配置酱油使用化工方法勾兑而成。

一看:先看颜色,酿造酱油呈现红褐色或浅红褐色,色泽鲜艳有光泽,不浑浊,无沉淀物;配制酱油呈现棕红色或红褐色,色泽显暗无光泽。再看泡沫,摇一摇酱油瓶,酿造酱油泡沫大小均匀且不易散去;配制酱油泡沫大小不一,很快散去。后看挂壁性,因为酱油含有一定的油脂类物质,酿造酱油挂壁性好,倒转瓶子,其内壁仍附着酱油颜色;配制酱油挂壁性差,其着色力也差。

二闻:酿造酱油打开瓶盖时具有浓郁的酱香及酯香气,没有其他异味;配制酱油具有酱香气,有的有焦糖味。

三品尝:酿造酱油酱香宜人,风味醇厚,鲜味突出并稍有甜口;配制酱油味鲜咸适口。若味酸,或苦涩或有异味,则是劣质酱油。

酿造酱油从营养价值还是口感都比配置的好.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09 热度: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