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薹属遗传图谱研究有哪些基本种?

[(2n=2x=18,CC)、B.(2n=2x=20,AA)、B.nigra(2n=2x=16,BB)]和3个复合种[B.napus(2n=4x=38,AACC)、B.(2n=4x=34,BBCC)、B.(2n=4x=36,AABB)]。由于形态标记研究不足,芸薹属作物的经典遗传学研究普遍滞后,缺乏经典的遗传图谱。近代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芸薹属作物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在芸薹属6个种中,已发表了包括甘蓝(B..)、甘蓝型油菜(B..)、黑芥(B..)、白菜型油菜(云薹)(B..)、芥菜(B.)等5个种的30多幅分子图谱,其中甘蓝、甘蓝型油菜等作物图谱已趋于饱和。中国芸薹属蔬菜种质资源最为丰富,近年,张鲁刚等用大白菜与芜菁的F2代材料构建了中国白菜RAPD连锁图。王美等(2004)以大白菜高抗TuMV白心株系和高感TuMV橘红心系为亲本建立的小孢子DH系为图谱构建群体,以AFLP标记构建了一张含255个标记位点,10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883.7cM的连锁图。而于拴仓等(2003)利用不同生态型的大白菜F6重组自交系,构建了包含17个连锁群[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有265个AFLP标记和87个RAPD标记组成的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2665.7cM,平均图距7.6cM。

耿建峰、侯喜林等人(2007)利用普通白菜“暑绿”得到的112个双单倍体(,DH)株系构成的群体作为作图群体,应用SRAP、SSR、RAPD和ISSR4种分子标记来构建不结球白菜遗传连锁图谱,通过.0/EXP软件分析,得到1张不结球白菜分子遗传图谱,图谱总长度1116.9cM,共包括14个连锁群,186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其中包括114个SRAP、33个SSR、24个RAPD和15个ISSR标记,其中偏分离标记44个,占23.6%。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4~27个之间,连锁群的长度在30.3~165.8cM的范围内,平均图距在3.4~11.1cM之间,总平均距离6.0cM。

芸薹怎么读?

芸薹yúntái

一名薹芥。油菜的一种。二年生草本,叶大色浓绿,嫩时可作蔬菜。开小黄花。种子可榨油供食用。茎叶、种子均可药用,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芸薹》:“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而淮人谓之薹芥,即今油菜,为其子可榨油也。”

查看详细

芸薹素有哪些使用技术?

果树:花蕾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

花卉:隔15天喷一次,叶绿、茎壮、根发达,花多、花艳、花期长。

小麦: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每公顷用0.04%水剂150毫升,对水600~750升,各喷雾一次,可增加千粒重、穗粒数。

水稻:分蘖期、抽穗期用0.04%水剂每公顷10毫升,对水600~750升,各喷一次。

玉米:苗期、喇叭口期用0.04%水剂每公顷10毫升,对水600~750升,各喷一次,减少穗顶端籽粒败育率。

烟草:团棵期、旺长期用0.01毫克/升药液喷叶,每公顷喷600升,提高烟叶品质。

蔬菜类:生长期间用0.01毫克/升药液2~3次,防止花果脱落。叶蔬类,苗期、结球期各喷一次;茄果类,苗期、初花期、幼果期各喷一次;瓜类,苗期、初花期、幼果期各喷一次;豆类,拌种或浸种,苗期、初花期、幼荚期各喷一次。

查看详细

芸薹素对植物有什么功效?

通用名称芸薹素、芸薹素内酯、其他名称油菜素内酯、油菜素甾醇、表油菜素内酯、天丰素化学名称(22R,23R,24R)2α,3α,22,23四羟基24甲基β均7氧杂5胆甾6酮分子式分子量480.68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白色结晶粉,熔点256~258℃,水中溶解度5毫克/千克,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毒性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2000毫克/千克,小鼠急性经口LD50>1000毫克/千克。生理作用与功效低浓度下显示各种活性,是一类新的植物内源激素,具有增强植物营养生长、促进细胞分裂和生殖生长的作用,增加植物营养体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花粉受精,提高坐果率和结实率,改善植物生理代谢作用,提高抗逆性。剂型95%原药、0.01%乳油、0.04%、0.1%水剂、0.2%可溶性粉剂。

附表

1.适用作物

用于小麦浸种可促使根系生长;用于玉米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用于黄瓜、番茄、辣椒、菜豆、马铃薯,具有保花、保果、增大果实和改善品质等作用。

查看详细

芸薹属混除草剂用能喷大豆吗?

您的问题应该是芸苔素。和除草剂混合使用。用在大豆上可以吗?首先应该在大豆这种作物上。能用的除草剂。

第二天应该是除草剂。不要最好不要和其他的。药物或者是营养物。一起喷洒。以免影响。营养物的芸苔素的效果。

查看详细

芸薹属油菜的复合种是怎样来的?

芸薹属植物复合种分别由对应的2个基本种杂交后异源多倍化进化而成。因此,复合种一般应起源于2个对应基本种原始野生种交叉分布的地区。

芥菜型油菜是由2个基本种原始芸薹和黑芥自然杂交后异源多倍化形成的复合种,也是多起源的,可能存在两条分别朝向油用和叶用发展的起源进化途径,油用芥菜可能起源于中东和印度,叶用芥菜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野生油菜极有可能与中国芥菜型油菜起源有关。

埃塞俄比亚芥由甘蓝和黑芥自然杂交后双二倍化进化而来,在埃塞俄比亚已有几个世纪的栽培历史,但和(1967)在埃塞俄比亚无法找到野生埃塞俄比亚芥,不过他们发现甘蓝和黑芥常常相邻生长,埃塞俄比亚芥在当地不仅作为油料作物,还作蔬菜、调味品和药物。由于抗病性和抗逆性强,埃塞俄比亚芥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油料作物,正受世界各地育种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贫瘠和干旱地区潜力更大。

甘蓝型油菜应起源于2个祖先种原始芸薹和甘蓝共同分布的地方。(1928)和(1932)认为西南欧的地中海区域为甘蓝型油菜的起源地,因为这一地区既有野生甘蓝分布,又有原始芜菁分布;但(1999)等认为甘蓝型油菜不一定起源于该地区,因为事实上该地区野生芜菁极少,仅西班牙东北部最边远地区有野生芜菁,这些野生芜菁很难到达野生甘蓝分布的大西洋海边悬崖,因此,甘蓝型油菜应起源于其他古代农业区。迄今尚未发现原始野生类型甘蓝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作为作物最早大约出现于1600年,是栽培历史最短的油菜。分子生物学证据显示,甘蓝型油菜可有多个起源途径。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2 热度: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