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的河豚无毒?

河豚都有毒的,只是毒素分布的部位不同而已。

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

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每年2至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至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

河豚的毒素在100摄氏度加热4小时或115摄氏度加热3小时,或120摄氏度加热30分钟,或200摄氏度以上加热10分钟,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坏,毒性消失。

鲀毒素所在部分和季节上的变化河鲀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其包括:肝脏、生殖腺、肠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养殖河鲀(2龄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较与野生河鲀一致,但含毒素量较低。

河豚各器官毒性比较由大到小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

百度百科-河豚

先问您有没有在河豚菜里发现鲀肝,如果有那就是最近的隔离培养河豚了,一般为虎鲀或东方鲀的人工养殖种,无毒化培养的。

您吃的应该是无毒养殖的河豚,河豚毒素不是河豚自身产出,要靠海水嗜盐性细菌与河豚共生产出,或河豚捕食海螺与纽虫、平涡虫等有类河豚素生物积累于体内才有毒性,现在水产养殖有隔离法,不让河豚接触共生菌与毒素食物,所以无法产生与积累河豚素。

一般饭店会有双保险,用隔离河豚且有专业河豚厨师来做,这样放心些[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目前以中国各餐馆调查看这些河豚还是安全的,未出过中毒。(说危险也有可能,普通的吃饭喝水有时也毒得死人的。)

另外鲀形目有4亚目11科92属320余种,中国产11科52属106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的暖水水域,少数在温带或寒温带。无毒种类也很多,以下百度资料自己查看吧。

刺茄鱼、翻车鱼等鲀类无毒且药用价值很高。就算非鲀类,一些虾虎鱼和海鳝鱼也产生可致死的河豚毒素。

河豚的种类很多。体长的河豚毒性相对高些,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也有差异。河豚毒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此时,河豚的河豚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也最高。

ke..com/view/.htm

ke..com/view/.html

ke..com/view/.htm

呵呵,只有其内脏您没有吃,不只是您吃河豚,这道菜很多人爱吃,所以导致被捕杀严重,再加上环境恶劣,所以已经濒危灭绝。河豚鱼体内含有一种河豚毒素和河豚酸,这是两种毒性极强的物质。据测定:毒力相当于剧毒品氰化钠的125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之一。河豚鱼的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脏、血液中,其次是眼睛、鳃和皮肤中,个别品种的肌肉中也含有毒素,该种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经过一般的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很快将其破坏,所以人畜中毒死亡率极高。所以正确的烹饪时没问题的,而且住的时间比较久也可以降解的。

河豚在海里叫什么?

河豚在海里还是叫河豚。

河豚生活在北纬45度至南纬45度之间的海水、淡水等水域。

河豚能生活在海里,是因为它有洄游习性,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

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

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其它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进入长江的河鲀于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阳湖中产卵。

扩展资料

河豚的毒素:

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

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强。所以,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特别谨慎,必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查看详细

干的河豚要怎么吃才没有毒、具体要怎么做?

如果没有经验和技能,最好不要自己在家烹饪河豚鱼干,

让专

业厨师处理更安全。

目前,我国加工河豚的方法仅限于盐干品,即将新鲜的河豚“三去”(去头、去皮和去内脏)放血后洗净,按鱼体大小进行2至4天的盐渍处理,然后自然风干或晒干,即为河豚咸干品。

河豚经腌制处理后一般可除去肌肉中30%至35%的毒素,由于河豚肉中的毒素本身含量并不很高,且一次食用鱼肉往往不会超过500克,再加上烹调过程的分解作用,所以即使仍含有部分毒素也不会达到致死量。

但是,如果处理方式不当,中毒事件还是可能发生的,食用河豚鱼干中毒并不是个例,在1993年广东省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就有食用河豚鱼干中毒致死的病例。

河豚菜肴的烹饪厨师也是经过“千锤百炼”,他们需对卫生安全操作规范、《食品卫生法》、《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鱼种鉴定、毒素分布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且经培训合格,同时还要获得饮食业协会和烹饪协会资格的认可方可持证上岗。相较于家庭制作,这些厨师的烹饪让人放心不少。

引起河豚中毒有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和肝脏毒素。河豚毒素主要是阻滞神经和肌肉的传导,最后发生血管运动神经中枢或横隔肌及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呼吸停止,迅速死亡,尚无特效解毒剂。

河豚毒素(TTX)主要存在于河豚的卵巢、肝脏、皮肤、肠和血液中,卵巢含毒量最多,每年1至5月河豚生殖系统发育期含毒最多,故春夏季最易出现中毒。河豚肌肉基本无毒,但处理不慎受内脏、血液污染而食用可中毒。TTX毒性比剧毒药氰化钠大1250倍,0.5mg就可毒死体重70kg的人。

查看详细

河豚中毒能救活吗?

只要解救及时是可以救活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一点,河豚的毒素是很猛烈的,一旦中毒,会让人的神经系统瘫痪,并让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而且河豚毒素发作时间是很快的,没有什么潜伏期,所以,一旦发作,就必须快速施救,不然是会造成生命危险的。

查看详细

和河豚鱼长的差不多的鱼?

刺豚科目:豚形目、刺豚科[编辑本段]1、介绍它最长约90厘米。是生活在海洋底层的鱼类。它本身不太喜欢游泳。如果不是长了一身的硬刺,恐怕它早就被无情的大自然淘汰掉了。刺豚怎么能把身上的硬刺膨胀起来呢?原来刺豚的身体构造很特殊。在它肠子的下方,有一个向后扩大成带状的气尖。刺豚一旦遇到天敌,立即冲向水面,张嘴吸入空气,使气尖中充满气体。或者张开小嘴吸入大量海水。因为,刺豚腹部的皮肤比背面的皮肤松弛,加上气尖又位于肠子的前下方。所以,刺豚头部和腹部膨胀得很大,这使它能够浮于水中。天敌拿它没有一点办法。因为从任何一个方向下嘴都必然会被刺豚的硬刺扎伤。所以,它的天敌只好放弃这个多刺的美味佳肴了。待危险过后,刺豚又要以很大的力量从鳃孔以及嘴中排出空气或者是海水,使身体恢复正常。虽然,刺豚是海洋中的弱者,但是它依然能够生存下来。就算海洋中的鲨鱼也拿它毫无办法。一次,潜水员看到一条凶猛的鲨鱼长着长满利齿的大嘴,扑向小刺豚。刺豚突然把身上的硬刺张开,就象一个长满刺的仙人球。穷凶极恶的大鲨鱼一口咬在了小刺豚的身上。霎时间,大鲨鱼满嘴是血,不得不把刺豚从嘴里吐了出来。气急败坏的大鲨鱼围着小刺豚转来转去,却始终不能得手,只好扫兴而归了。当危险过去后,小刺豚又恢复了平时的样子,悠哉悠哉地回家去了。

刺豚是鱼类的刺猬。它们和刺猬一样,一碰到危险立刻把身体的硬刺竖立起来,使敌人无从下嘴。不过它们倒有一项刺猬所没有的本领,就是能够把身体像气球一样涨大起来,让体形较小的敌人无法将它们吞下。刺豚平常和普通鱼类没什么区别,只是眼睛稍微凸出一点。

一旦遇到危险,它们就迅速吞下大量的水分,使身体膨胀两三倍。突然离开水面的刺豚也会充气使之膨胀。当危险解除后,刺豚的身体会慢慢的恢复。

刺豚.(与淡水中的河豚鱼是一类).体内含有毒素,受惊鼓起身体象刺猬一样吓退敌人翻车豚

翻车鱼学名翻车豚,体高侧扁,头很小,吻圆钝。背鳍与臀鳍均为尖刀形,无腹鳍,鳍短小,圆形,尾鳍消失。背部为灰褐色,两侧为灰银色,腹部白色。

别名:英美地区称海洋太阳鱼、西班牙称月鱼、德国人称会游泳的头、日本人称曼波、台湾话叫鱼过。翻车鱼的拉丁名字叫做,意思是(重担)。而翻车鱼英文为,则可能与它会上浮侧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习性有关,因此又有人叫它“太阳鱼”。另外,其日文为Manbo,也就是现在台湾将它定名的”曼波鱼”。在台湾花莲外海可捕得前二者。

产地:翻车鱼遍布世界各大洋。

特征:体型外观呈椭圆扁平状,身型偏短而两侧肥厚,头小、嘴小,尾鳍也退化无尾柄,很短;没有腹鳍,但背鳍与臀鳍发达,且相对较高。体侧呈灰褐色、腹侧则呈银灰色。翻车鱼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样。因此,它的普通名称也叫头鱼。

特殊习性:常飘浮到水面晒太阳以提高体温。属大洋中、表层鱼类,随黑潮洄游靠岸,嗜食水母。

繁衍: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它鱼类、海兽吃掉。而它不致于灭绝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强大的生殖力,一条雌鱼一次可产三亿个卵,在海洋中堪称是最会生产的鱼类。

其它:翻车鱼主要是靠背鳍及臀鳍摆动来前进,所以游泳技术不佳且速度缓慢,很容易被定置渔网捕获。它生活在热带海洋中,身体周围常常附着许多发光动物,它一游动,身上的发光动物便会发出亮光,远看就像一轮明月,故又有“月亮鱼”之美名。翻车鱼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宜潜水,它常常潜到深海捕捉深海鱼虾为食。

翻车鱼游泳速度较快,当天气较好时,它会将背鳍露出水面作风帆随水漂流;天气变坏时,就会侧扁身子平浮于水面,以背鳍和臀鳍划水并控制方向,还可用背鳍在海中翻筋斗而潜入海底。

翻车鱼个体较大,最大体长3~5米。它食性很杂既食鱼类、蛇类,也食海藻、头足类软体动物及浮游性甲壳类等。翻车鱼数量不多,但其产卵量却极多,一般鱼类产卵量几百万粒而它却能产3亿粒卵。因其卵为浮性卵,易被别的鱼类吞食所以成活数量很少。

翻车鱼经济价值较高,除了作科学研究和观赏外它还是名贵食用鱼类。它骨多肉少剥皮后鱼肉约为体重的1/10,但其肉质鲜美,色白,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比著名的娼鱼和带鱼还高。翻车鱼的肠子也很昂贵台湾有道名菜"妙龙汤"就是以此作为主料食之既脆又香令人胃口大开。此外,鱼皮亦大有用途是熬制明胶或鱼油的原料可作精密仪器、机械的润滑剂。鱼肝可制鱼肝油和盒用氢化油等。

查看详细

河豚吃什么?

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河鲀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在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共生活着30多种河鲀,其中的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食用河豚中毒,严重者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切勿食用。

每年3至4月,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此时河豚鱼皮下脂肪含量高,肉质鲜美,也是河豚鱼毒性最强时节,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非蛋白质物质之一,属于神经毒素的一种,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03 热度: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