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姜的功效与作用

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炮姜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炮姜气香、特异,味微辛、辣,有温经止血的作用。那么,炮姜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

01治出血证


炮姜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可单味应用,如《姚氏集验方》以本品为末[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米饮下,治血痢不止;临床用以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人参、黄芪、附子等同用。若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可与乌梅、棕榈同用,如如圣散(《证治准绳》)。

02治腹痛、腹泻


炮姜性质温和可以温暖脾胃,能温中止痛和止泻,对人们因脾胃虚弱出现的腹泻和腹痛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在治疗时可以与厚朴和附子等中药材搭配使用,另外炮姜对女性产后血虚也有很好治疗效果,可以与当归和桃仁一起使用。

炮姜可以用什么代替?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炮姜末成炭者偏於温中散寒,主要用於虚寒腹痛腹泻,泡姜炭则专於温经止血,宜於血证。

炮姜是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而姜炭的炮制方法是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可见,炮姜和姜炭在炮制方法上是不同的。炮姜和姜炭是干姜的不同炮制品,决不能在处方给付中混为一谈,这不仅仅因为炮姜和姜炭的炮制方法不同,更重要的是经过不同的炮制,炮姜和姜炭的性味功效发生了变化,炮姜苦、辛、温,可温中散寒,温经止血。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局方》),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圣惠方》)。姜炭苦、涩、温,归脾、肝经。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如治疗血崩的如圣散(《丹溪》),或用干姜烧黑存性,为末,米饮调服,治血痢不止(《姚氏集验方》)。可见临床用炮姜取其温中止痛,温经止血,温通之力较强;而姜炭温涩力强,偏于止血,而温通之力远不如炮姜,所以临床处方用药中炮姜和姜炭是不能混淆应用的。现代研究证明,炮姜的姜酚和6-姜醇含量大于姜炭,因此其温中止痛的作用比姜炭显著;炮姜和姜炭均能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姜炭的作用又比炮姜强。如果以姜炭代替炮姜,由于姜炭固涩止血,没有温通之力,因此患者服用之后不但不能起到温通经脉的作用,反而会涩滞血脉,造成气血凝滞不通,适得其反。不论从国家标准,临床应用还是现代研究,都表明炮姜和姜炭是干姜的不同炮制品,不能混用,希望饮片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重视此事。

查看详细

炝姜炮姜什么功效?

炮姜,也叫黑姜,姜炭。是用干姜炮制的。作用是温阳止血,活血化瘀。它一般用于妇女产后虚寒,淤血疼痛。如生化汤里用的就是炮姜。如果是炮姜,中药店里就能买到,也可以自制

查看详细

中药干姜、炮姜、生姜有什么不同?

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肾大肠经。功效:温中散寒,暖脾和胃,回阳救逆,温肺化饮,温经止痛。主治:厥逆亡阳,脉微肢冷,脾胃虚寒,便溏泄泻,中寒腹痛,寒饮咳嗽,吐血便血。炮姜辛,苦,大热,功效:温经止血,补虚回阳。主治:腹痛泄泻吐血下血诸症。生姜:辛,温,功效:发汗温中,止呕解毒,宣肺祛痰。主治:伤寒头痛呕吐,胃寒腹痛,形寒咳嗽。解半夏,南星,附子,乌头之毒。姜在中医处方中除了干姜,炮姜,生姜,还有煨姜,黑姜,姜皮,姜汁多种。因加工炮制不同,性味有异,临床疗效也各不相同。古人对中药干姜,炮姜,生姜,三者的性效也有简要的概括:“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

查看详细

干姜与炮姜的区别是什么呢

大家对于姜的认识可能仅限于做菜调味,其实姜的类别有很多,那么会有什么区别呢?就以干姜和炮姜来说,干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的时候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然后晒干或低温干燥都可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炮姜,中药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那么,干姜与炮姜的区别是什么呢?

干姜与炮姜的区别

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炮姜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炮制方法:取干姜,照烫法(指药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称为砂烫,亦叫烫法)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性味:辛,热。归经:归脾、胃、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主治: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相关配伍: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方》)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性 味:味辛,性热。归 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 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 治: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如理中汤。(《伤寒论》)用于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用于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如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

干姜炮制方法: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姜炭:取干姜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175px,厚1~50px。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150px,宽1~50px,厚0.2~10px。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24 热度: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