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平菇?

一、正确选择品种。

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有很多菇农栽培高温平菇失败,多是因为品种选择失误,有的菇农没有将品种的温型搞清楚,随便拿来种植,结果因温型不对,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因此在引种时一定要到信誉高的科研单位,而且要详细询问所购品种的温型、色泽、菇型等生物性状,必要时可在引回后作出菇试验进行鉴定,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保证菌种质量。

要想使高温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因为质量好的菌种生命力强,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从而可抑制杂菌生长,同时因为菌丝在培养基内分解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为子实体输送养分和水分,可获得平菇的高产、稳产。

三、场地选择。

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可为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四、菌袋制作。

可采取熟料制袋和发酵料制袋两种方法,不能采取生料栽培,否则会导致生产失败。

1、熟料制袋。

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一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能得到充分分解,便于平菇菌丝吸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对培养料的营养利用率高,可获得高产、稳产;二是采取该种方式后,培养料内可放心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而不必担心杂菌在发菌期污染菌棒;三是熟料栽培的料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发菌中的烧堆现象;四是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种,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10~15天。熟料菌袋的规格可选用20厘米×45厘米×2.5~3丝为宜,不可过粗或过薄。

2、发酵料制袋。

该种方式是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适用于发菌经验比较丰富的菇农。具体办法是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建成宽1.5米左右,高1.2~1.5米左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干料量应在500公斤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温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料堆上部应堆成龟背形,四周轻轻拍实,用直径约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部打两行透气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横向向里斜打一行透气孔,孔间距可为30厘米左右,用草帘、麻袋、鱼鳞袋等覆盖好。料堆覆盖好后,用温度表

测量料表层25厘米左右处温度,待温度升到55℃以上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左右,进行翻堆,翻堆要领是将料堆上下换位,内外相调,翻好堆后,重新建堆,操作与初建堆时相同。当料堆温度再升到55℃以上时,保持12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需要翻堆3次。料发酵好后,拆堆降温,待温度降到30℃左右时[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即可装袋。料袋规格可选用22~25厘米×45厘米×1.5~2丝的塑料袋,播种方式采取四层菌种三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播好种后,在料袋四周及两头放菌种部位扎孔透气,两头及中间每层放菌种部位可各扎8~10个通气孔。

五、发菌管理。

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不论是熟料菌袋或是发酵料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不小于50厘米,袋间距不小于5厘米,发菌场地应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是可往菌袋上喷洒凉水降温,严防料袋温度超过33℃。

六、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再等到80%菌袋有原基出现时,即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不能紧靠在一起,应预留3~5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可用小竹竿隔开。

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必须良好;因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所以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喷水可每天3~4次,并且可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

高温平菇从播种到出菇,时间较快,正常管理,约20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00~130%。

5

可以登录江苏食用菌网或者高效农业技术论坛。哪里有平菇栽培的技术视频和技术资料。可以参考一下。

食用菌大棚栽培是我国传统的种植项目,现在国内、国外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已成为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主要项目。目前,冬季高档食用菌出口中出现有害金属及二氧化硫超标现象,发生问题的原因是冬季采用燃煤炉直燃加温造成的。对此,大棚水温空气调节器应用后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食用菌夏季栽培(反季节生产)货少价高,而大棚水温空气调节其可充分高效地利用地温资源,实现低电耗、大功率制冷,很好满足食用菌反季栽培的温度要求其种植效益是常规栽培效益的2-3倍,因此推广和应用大棚水温空气调节器,可摧生食用菌反季节栽培这一新的种植行业,为菇农增收开拓了一种新的渠道。

食用菌生产中,栽培发菌是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大棚空调器在对大棚温度湿度进行调控的同时,大流量通风可以有效改变菌袋的生长环境:实现菌袋周围的空气循环,在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稳定菌袋内的温度,使菌丝的发育健壮.在食用菌的生长出菇期除温度湿度条件与发菌期的控制有所不同外,其他条件基本一致.

信福达大棚水温空调器主有高效舌板式复合热交换燃煤炉和复交换管片式水温空气交换器组成。在冬季,该产品以燃煤炉提供的热水为热媒进行供暖;在夏季,以浅层地下水或流动的地表水为冷媒进行降温。由于该设备具有结构合理、节能高效和制冷制热功率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种植大棚的升温、降温、调湿、通风换气和促进棚内空气循环,同时可通过调节风管阀门,既可对棚内空气循环加热、降温、调湿,也可以将棚外的空气经调温后通入棚内,实现通风换气和自然补充CO2的目的(可降低食用菌大棚CO2浓度)。

怎么种植平菇?

平菇的种植技术:平菇很适合于代料栽培,可以袋栽、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阳畦栽培。以袋栽和柱式栽培为优,其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

袋栽平菇的优点:①有利于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成功率高;②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15~18平方米的培养室可培养1500~2000袋);③生产周期缩短,采用堆积发菌,增高料温,加快发菌,缩短菌丝生长期;④便于移动管理,可充分利用场地;⑤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出菇整齐,菇形好,产量稳定。

袋栽平菇的技术要求:

1、原料的选择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对包谷芯、豆杆、稻草、麦杆、杂木等原材料,应预先切短或粉碎。

2、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99%石灰1%多菌灵0.1%

②包谷芯76%棉籽壳20%麦麸皮或包谷粉3%石灰1%

③包谷杆87.5%麦麸皮5%包谷面3%石灰3%尿素0.5%食盐1%

④稻草74%包谷粉25%石膏粉1%多菌灵0.1%

⑤麦杆84%麦麸皮8%石膏2%尿素0.5%过磷酸钙1.5%石灰4%

⑥锯木面60%棉籽壳30%麦麸皮9%石灰1%

⑦杂草94%麦麸皮5%石膏1%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鲜、干燥、易处理、便于收集和保存为原则,配置时注意调节培养料的营养和酸碱度,原料调制前,包谷芯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包谷杆、麦杆和稻草等均应碾碎并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

3、堆积发酵按上属配方要求,准确称料,将料充分混合(易溶于水的应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后加水拌匀。春栽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培养料中加水适当多一些,在100公斤干料中加入150公斤水为宜,不同培养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绒长的棉籽壳可适当加水多一些,绒短的棉籽壳应少加些水。拌好的培养料堆闷2小时,让其吃透水后进行堆积发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麦杆,约10厘米厚,把培养料放在麦杆上,料少时堆成1米高的圆形堆,料多时堆成高1米,宽1米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60℃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高到55~60℃时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两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为8左右,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进行装袋。生产实践证明,用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快、杂菌少、产量高。

4、装袋选用宽23厘米,长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个左右,每袋可装干料0.7~0.8公斤。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装至离袋口8厘米左右时,将料面压实,清理袋口料物,排气后紧贴料面用绳子缠3~4圈,扎紧扎牢,防止进水、进气。装袋时注意:①装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往下滴为适中,培养料太干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料、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②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③装袋时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压料用力均匀,轻拿轻放,保护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损;④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拖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性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⑤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挺直、不松软,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发菌和出菇;⑥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胶布封贴。

5、灭菌技术要点:①清洗锅内污水,换上清水,将装好料的菌袋及时进灶,合理堆放。料袋在灶内采用一袋袋上下对正的直叠式摆放。这样不仅孔隙大,有利于蒸汽穿透,而且灭菌后的菌袋成为四面体,有利于接种和后期管理。蒸仓内四个角自上而下留下15平方厘米的通气道,排与排之间也要留下空隙,保障蒸汽畅通,确保灭菌彻底;②灭菌时要做到“三勤”。即: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温度防止掉温;③烧火应掌握“攻头、促尾、保中间”。灭菌开始时必须大火攻头,力争在4~6小时之内使灶温升到100℃,并开始记时。然后稳火控温,使温度一直保持在100℃不掉温,维持24小时。灭菌最后2小时旺火猛烧,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停火后焖料,当温度降到70℃左右时,抢温出锅,并迅速运往接种室冷却,菌袋冷却时应“井”字形叠放,要注意,切勿“大头、小尾、中间松”;④防止漏气。常压灭菌灶的门要密封严实。

6、接种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操作,一是必须为接种创造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防止杂菌感染;二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才能防止杂菌进入料袋内,确保接种成功。接种过程:①环境消毒。接种前一周将接种室内外打扫干净,撒上石灰或波尔多液。使用前3~4天将接种室密闭,用0.5~1公斤硫磺(或1公斤甲醛)熏蒸消毒12~24小时。料袋入室前,用消毒液喷洒室内外地面和空间;②菌种的选择和消毒处理。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用消毒液清洗菌种瓶外壁并立即移入接种室,在无菌条件下,敲破瓶壁,取出菌种,将菌种掰成胡豆粒大小的块,不宜太大也不宜太碎;③在料袋温度降至28℃~30℃时,解开料袋一端的绳子,拉直料袋,并把菌种均匀撒在料袋口,一定要将料袋口的培养料完全覆盖,然后收拢料袋,套上塑料圈,盖上纸,用软胶圈把纸和料袋一齐扎在塑料圈上。接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做好接种时的灭菌;②接种时动作要快速、准确;③接种及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将手和头发洗干净,剪去指甲,手和手臂要用70%酒精消毒。

7、堆垛发菌菇棚(房)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到菇棚(房)内,在畦床上对垛发菌。堆垛的层次,要看气温高低而定,夏秋季气温高时,堆放2~4层,料袋堆放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垛与垛之间留出60~70厘米宽的人行道,便于操作和通风换气,还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春季或冬季气温低时,畦床应铺上一层稻草或麦草,以免下层温度太低影响发菌,同时增高堆垛,堆放10~12层,上面在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温,提高堆温,促进菌丝生长。如菇棚未建好,也可采用露地发菌。露地发菌场地要求干燥、洁净、凉爽,堆垛上盖一层草帘遮荫,下雨前加盖塑料薄膜,雨后揭膜,使温度保持在20℃左右为宜。发菌管理的要点如下:

①保持温度、注意堆温变化。堆垛发菌后,要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温,注意堆温变化。发菌温度以25~30℃为好,高于30℃应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防止高温烧坏菌丝。温度低于20℃应设法增温保温。

②通风换气。菇棚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

③保持干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

④光线要暗。弱光有利于菌丝生长。

⑤翻堆。堆垛后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的下垛,里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里垛,使菌袋受温一致,发菌整齐。翻垛时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应将其拣出;若发现有菌丝不吃料的,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⑥通气补气。采用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在发菌早期,袋内含氧量可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随着菌丝生长量增大,袋内供氧量不足就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当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2~3厘米时,可在菌丝生长带上端1~2厘米处用大头针(或缝衣针)周身刺孔8~10个孔,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里扎3~4个孔,或将袋两头扎紧的绳子稍加松开,利用松绳后袋口薄膜的自然张力,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以通气补氧,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⑦预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发杂菌污染。

8、发菌阶段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①菌丝不萌发,不吃料。发生原因: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很弱;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解决办法: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适龄菌种(菌龄30~35天);掌握适宜含水量,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培养料中勿添加抑菌剂,添加石灰应适量,尤其再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7~8为宜。

②培养料酸臭。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使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

解决办法: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添加适量新料再继续进行发酵,重新装袋接种;如料已腐烂变黑,只能废弃作肥料。

③菌丝萎缩。发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发生发酵热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发酵热高;发菌场地温度过高加之通风不良;料过湿加之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解决办法: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热产生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为好,避免装料过多发生发酵热过高。

④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解决办法: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⑤霉菌污染。原因: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条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解决办法: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⑥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发生原因:袋两头扎口过紧,袋内空气不足,造成缺氧。

解决办法:解绳松动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气。

⑦软袋。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添加氮源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解决办法:使用健壮、优质的菌种;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培养料添加的氮素营养适量,切勿过富;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⑧菌丝未满袋就出菇。发生原因:发菌场地光线过强,低温或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

解决办法:注意避光和夜间保温,提高发菌温度,改善发菌环境。

9、出菇管理发菌阶段,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一般中高温型平菇25天左右,低温型30~35天,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将菇棚消毒,灌水浸湿晾干后,按菌袋菌丝成熟程度分别整齐地堆放于畦床上,堆高7~8层,一般150平方米菇棚可以堆放5000~6000袋(折合干料3500~4000公斤)。然后解开菌袋两头扎口,当料面见有小菇蕾出现时,用剪刀剪去袋两头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1)、出菇管理要点

①拉大温差,刺激出菇。平菇是变温结实,加大温差刺激有利于出菇。利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拉大昼夜温差至6~10℃,以刺激出菇。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湿,夜间加强通风降温;气温高于20℃以上时,可采用加强通风和进行喷水降温的方法,以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②加强湿度调节。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现菇蕾后,要特别注意喷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增湿,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方可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补足需水量,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菌袋内水分低于60%时,应给予补水,采用直接向袋内注水或用水浸泡,浸泡时用铁丝在菌袋上扎3~4个孔,可使水容易浸入菌袋。

③加强通风换气。低温季节一天1次,每次30分钟,一般中午喷水后进行;气温高时,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切忌高湿不透气。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菇体失水,边缘卷曲而外翻。

④增强光照。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则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畸形。一般以保持菇棚内有“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强度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晒死菇体。

(2)、出菇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出菇棚内,应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齐一致,有利于同步管理。菌袋进入出菇管理时,先解开两头扎口,不要急于把袋口完全张开,以防料表面失水干燥,影响正常出菇。

(3)、覆土出菇袋栽平菇,一般出2潮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经济效益低。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内开沟整畦,挖宽1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沟畦、畦与畦间留50厘米的人行道。将出过2潮菇的菇筒两头料面清理干净,脱去塑料袋,截成两段,竖直排放在沟畦内,然后用肥袄菜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后,在沟畦内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可继续采菇4~5潮。

10、出菇期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出菇期间常见下列现象直接影响种菇效益。

(1)不现蕾发生原因:①菌种不适,高温季节用低温型菌种,或低温季节用高温菌种;②缺少温差刺激;③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④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形成;⑤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⑥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

解决办法:①选用适温菌种;②通风降温拉大昼夜温差至6℃以上;喷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防止气生菌丝产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时,用铁丝耙划破;④加强通风,增加散射光照,诱导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内注水,补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喷洒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时,在菌袋两端料面出现大量菇蕾时,再用小刀割去多余的塑料袋,露出幼菇。切勿过早打开袋口,造成料面干燥,影响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原因:①持续高温,幼菇受热干枯;②培养料含水量低,空气湿度小;③二氧化碳浓度高,幼菇缺氧死亡。

解决办法:①出菇期防高温,一旦温度过高,及时进行通风和降温;②增加喷水,提高空气湿度,喷雾壮水为好,切勿用水直接喷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风,补充新鲜空气,及时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3)烂菇原因:喷水过多,加上通风不良,菇体表面积水,引起水肿软化腐烂。

解决办法:减少喷水,改善通风,一般在喷水后随即予以通风,让菇体表面积水及时散发。

(4)菌柄细长菌盖不分化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见于地下室,人防地道内种菇;②二氧化碳浓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长,菌盖形成困难。

解决办法:①增加光照,增设工人照明灯;②通风补气。

(5)袋内结菇原因:①袋口解开晚;②两头料面干燥,不利于菇蕾形成;③料袋装得偏松,造成培养料与料壁间有较大的间隙。

解决办法:袋内结菇,多为畸形,会消耗营养,影响产量。应用隔膜将料压紧,排出空气,使营养集中,供袋两头出菇。

(6)畸形菇常见的畸形菇有瘤状菇、花椰菜菇、蓝色菇或蓝边菇和喇叭菇等,甚至二度分化,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原因:①温度过低,且时间又长,造成菌盖内外层细胞生长失调,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②菇棚通风不足,造成空气温度过高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形成喇叭菇;③棚内生炉增温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积累,刺激菇体生长变异,发生变色反应。

解决办法:①冬季天冷增温时要注意通风,不宜在菇棚内直接生炉,应修建火墙或火道;②菇棚内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

查看详细

刚开始做平菇种植、如何打开市场?

平菇很适合于代料栽培,可以袋栽、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阳畦栽培。以袋栽和柱式栽培为优,其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袋栽平菇的优点:①有利于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成功率高;②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15~18平方米的培养室可培养1500~2000袋);③生产周期缩短,采用堆积发菌,增高料温,加快发菌,缩短菌丝生长期;④便于移动管理,可充分利用场地;⑤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出菇整齐,菇形好,产量稳定。袋栽平菇的技术要求:1、原料的选择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对包谷芯、豆杆、稻草、麦杆、杂木等原材料,应预先切短或粉碎。2、培养料配方①棉籽壳99%石灰1%多菌灵0.1%②包谷芯76%棉籽壳20%麦麸皮或包谷粉3%石灰1%③包谷杆87.5%麦麸皮5%包谷面3%石灰3%尿素0.5%食盐1%④稻草74%包谷粉25%石膏粉1%多菌灵0.1%⑤麦杆84%麦麸皮8%石膏2%尿素0.5%过磷酸钙1.5%石灰4%⑥锯木面60%棉籽壳30%麦麸皮9%石灰1%⑦杂草94%麦麸皮5%石膏1%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鲜、干燥、易处理、便于收集和保存为原则,配置时注意调节培养料的营养和酸碱度,原料调制前,包谷芯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包谷杆、麦杆和稻草等均应碾碎并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3、堆积发酵按上属配方要求,准确称料,将料充分混合(易溶于水的应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后加水拌匀。春栽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培养料中加水适当多一些,在100公斤干料中加入150公斤水为宜,不同培养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绒长的棉籽壳可适当加水多一些,绒短的棉籽壳应少加些水。拌好的培养料堆闷2小时,让其吃透水后进行堆积发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麦杆,约10厘米厚,把培养料放在麦杆上,料少时堆成1米高的圆形堆,料多时堆成高1米,宽1米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60℃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高到55~60℃时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两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为8左右,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进行装袋。生产实践证明,用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快、杂菌少、产量高。4、装袋选用宽23厘米,长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个左右,每袋可装干料0.7~0.8公斤。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装至离袋口8厘米左右时,将料面压实,清理袋口料物,排气后紧贴料面用绳子缠3~4圈,扎紧扎牢,防止进水、进气。装袋时注意:①装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往下滴为适中,培养料太干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料、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②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③装袋时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压料用力均匀,轻拿轻放,保护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损;④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拖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性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⑤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挺直、不松软,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发菌和出菇;⑥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胶布封贴。5、灭菌技术要点:①清洗锅内污水,换上清水,将装好料的菌袋及时进灶,合理堆放。料袋在灶内采用一袋袋上下对正的直叠式摆放。这样不仅孔隙大,有利于蒸汽穿透,而且灭菌后的菌袋成为四面体,有利于接种和后期管理。蒸仓内四个角自上而下留下15平方厘米的通气道,排与排之间也要留下空隙,保障蒸汽畅通,确保灭菌彻底;②灭菌时要做到“三勤”。即: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温度防止掉温;③烧火应掌握“攻头、促尾、保中间”。灭菌开始时必须大火攻头,力争在4~6小时之内使灶温升到100℃,并开始记时。然后稳火控温,使温度一直保持在100℃不掉温,维持24小时。灭菌最后2小时旺火猛烧,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停火后焖料,当温度降到70℃左右时,抢温出锅,并迅速运往接种室冷却,菌袋冷却时应“井”字形叠放,要注意,切勿“大头、小尾、中间松”;④防止漏气。常压灭菌灶的门要密封严实。平菇栽培小经验:平菇栽培管理上,除了受到外源杂菌的侵染外,还会由于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造成平菇生长发育的生理性病害,特别是北方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较剧烈,菇农往往遇到长时间不出菇或者畸形菇多,我们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经验如下:一、在培养料中添加发酵防腐酸发酵防腐酸是一种多元素的有机植物活性营养素、含有机腐殖酸和多种常见元素及微量元素。如将防腐酸进行倍稀释,应用于袋栽平菇中,能使平菇菌丝长势增强,日长速度加快,长满袋时间缩短,并能有效地提高平菇产量,改良性状使出菇提前。方法:将发酸防腐酸用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稀释350倍,用稀释液进行常规拌料,装袋管理。二、菇蕾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原因:1、空气过干。2、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3、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对策:1、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的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沟内,使水面与栽培畦面持平补水。对于袋栽的可直接将营养液注入料内。营养液的配制方法是:50千克水加尿素125克,磷酸二氢钾45克,白糖500克混匀。加入营养液的量使整个袋的重量同刚吃透料时该袋重量相同为准。采用泥墙法种植时墙顶沟内应灌2厘米深的上述营养液。2、菇蕾分化后要注意保持菇房温度的稳定,及时通风降温或保温。3、栽培场地的四周要开深沟排水,严防菇床内积水。补水过程中,严禁向菇体直接浇水。三、幼菇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原因:1、菌种过老,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不到养分供应而萎缩死亡。2、料面出菇过多过密,造成群体营养不足,致使幼菇死亡。这种死菇的显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床面幼菇受振动、碰伤,引起死亡。4、病虫侵染致死。表现为小菇呈黄色腐熟状或褐色软腐状,最后干枯;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用手摸死菇发粘。检查培养料,可见活动的菇蝇、螨类等。对策:1、生产上要避免使用菌龄过大的菌种,当菌种培养基上方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或从瓶盖缝隙中长出子实体,说明菌种的菌龄已较大,应限制使用。当瓶底积少量黄水时就无使用价值。菌种的最佳用量为栽培料的4%~12%,生料栽培时多,熟料栽培时少,切忌盲目增大用种量。2、当料面出现幼菇过多过密时,可以人为地去除一部分幼菇,以减少营养消耗。也可用畜用复方腐殖酸钠400倍液喷施培养料,或用比久(B9)5克,硫酸镁20克,硼酸5克,硫酸锌10克,维生素B1250毫克,尿素20克,对水50千克配成复合营养液喷施,补充营养,促进子实体快速膨大。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动作要轻,用锋利的小刀沿子实体根部割下,避免振动,碰伤幼菇。4、平菇栽培棚启用前,要先做好场地的防虫杀菌工作,扑灭菇蝇、杂菌等。按每m3用硫磺10~12克,甲醛8~10毫升,敌敌畏1~2毫克,封闷熏蒸24小时,连熏2~3次。老菇房四周还需用石灰水涂刷。这样基本上能保证整个栽培周期不发生较重的病害。在出菇期一旦发生菇蝇等害虫危害,对床栽的用菇虫净3000倍液直接注入料内,每50千克培养料注2.5~5千克药剂,但注意床内不能长期积水。对墙式袋栽的,用菇虫净3000倍液倒入袋内浸泡1天,第二天倒出多余药液,连续处理2次即可。四、不出菇的原因及其对策在平菇的栽培中,有时会出现菌丝长得很好,用手摸料面结成一体,用手拍有咚咚的空响声,眼观料面洁白无杂色,但就是无子实体分化,或很少有子实体分化,这种现象叫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品种选择不当:高温型的品种在低温下栽培,中、低温型的品种在高温下栽培,没有搞清所栽品种的所属温型,广温型的品种中,低温型的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已不能分化子实体,而在相同温度或稍高温度的秋季却不影响子实体的分化。尽管菌种资料或广告上注明某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宽,且适应较高温度下出菇,如2~34℃,4~30℃,0~36℃等等。但由于其野生生长习性等原因,在中、低温下出菇较安全,在较高温度下,尤其是气温由低到高的春季,品种选择要慎重,当地菌种供应单位或自行引种时,一定要进行品种出菇温度试验。然后再大面积投产。2、母种保存时间过长:母种放置冰箱中低温保存时间长,取出后直接进行生产原种,即使菌丝仍具有活力,菌丝萌发,生长正常,也不分化子实体。如将母种从冰箱取出,先行转管后再扩繁使用,则子实体分化正常。因此久置冰箱的母种在使用前一定要经转管,菌丝长满管后,直接或短时间保藏后使用均可。不具备母种生产条件或技术的栽培户,最好不要从外地邮购母种直接用于生产原种。3、杂菌污染或杀虫剂使用浓度过高: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有时出现白色或其他颜色杂菌污染,因平菇菌丝生活力强,可将其覆盖,但影响子实体分化。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等使用浓度过高,影响菌丝生长,也影响子实体分化。敌敌畏也不同程度影响原基分化作用,因而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使用浓度、方法和使用时期。4、单核菌丝或三核菌丝的影响:若分离到的母种为单核菌丝,则不出菇或产量较低,要具备镜检条件和技术,以及作出菇磨试验后才能生产母种,否则危害极大。另外三核菌丝体也影响子实体分化,如老菇房、棚因以往种菇积累了很多孢子,栽培时这些孢子与菌丝结合形成三核体影响出菇。故老菇房、棚种菇要彻底打扫干净,严格消毒,平菇采收要在孢子大量释放前进行。分离菌种也要经出菇试验后,以及对其生物学、生理学的观测后,才能利于生产。5、培养料配方及含水量不适宜:培养料配方要科学,尤其是要注意碳氮比。培养料含水量过低及空气湿度过小均影响子实体分化。6、光照不足:平菇菌丝不需光照,但原基分化时需散射光,在距分化期要有以上的散射光。对不出菇的阳畦和菌袋,可采用以下方法:①采用机械刺激法:在阳畦的料面上,像割豆腐一样,用刀割成10厘米乘10厘米的方块,经保湿后,几天后可在割缝处长出子实体。②采用拍打法:对于不出菇的菌袋,在袋中心扎1~2个眼,并用手拍打几下,给予振动刺激。③环境因子法:平菇具有变温结实特性,对于不出菇的培养料,可采用拉大昼夜温差刺激法。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如大棚打开草帘子,阳畦让阳光照射塑料布,夜间温度低时,再加通风,这样白天黑夜的温差拉大,以刺激出菇。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0-27 热度: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