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是什么季节有?

莼菜为睡莲科植物药菜iGmel.的嫩茎叶,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主产于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4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摘带有卷叶的嫩稍。莼菜具有清热[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治热痢、黄疽、痈肿、疔疮。《医林纂要》载“除烦,解热,消痰”。莼菜性寒,不可多食和久食

春暖花开是采摘莼菜的最好季节

瓶装莼菜里的汁能吃吗?

莼菜羹或汤很好吃,滑溜溜的;但不要吃罐头莼菜,加了防腐剂,酸的很.

莼菜,旧称菁蒪,俗称马蹄草,原是一种野生水菜,适宜生长在肥力适中的山脚边偏冷活水塘。较早被人们发现食用价值和药用功能,并当作珍品。早在《晋书》就有“莼羹鲈脍”的记载;明李时珍在《本早纲目》中认定莼菜可以“清凉解毒”,治“痈疽”。

莼菜为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花两性。莲科。5—7月,采其未透露出水面的嫩茎叶食用。

莼菜除含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多糖,如酸性杂多糖,是一种免疫促进剂,有某些抗癌作用。

莼菜可炒食,也可与鲫鱼,豆腐等作菜做汤,则更是色,香,味俱佳。但对脾,胃虚寒之人应慎用或禁用。

莼菜食用部分是生长在水中有透明胶质的嫩芽,生长环境与采摘时间决定品质的优劣。我国主要产地在江苏太湖和杭州西湖,尤以西湖莼菜最为著名。

根据明《西湖游览志》记载,西湖苏堤望山桥附近里西湖产莼菜,首先在西湖三潭印月和花港公园内湖进行人工种植,再发展到西湖区的茅家埠、仁桥、浮山、缪家等地,这也就是称西湖莼菜的原因吧。

经测定,西湖莼菜每百克鲜菜含745毫克蛋白质,290毫克葡聚糖等。

近代医学分析,所含糖类能对癌症起控制作用;莼菜生产在清透冷水田中,对周边环境要求较高,从中医学角度看,常食莼菜可以预防热性肿瘤不无道理。

西湖莼菜早就闻名。南宋迁都临安(杭州),西湖莼菜被列为宫廷菜,普通百姓是难以品尝到的。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到杭州,次次去龙井品茶,每到必食莼菜羹,不忘当年赵构的保健美食。现在,外宾、归国华侨、港澳台胞,游客到杭州,都品尝西湖莼菜以饱口福。

药用

【俗名】水葵、丝莼、尊菜。

【性味】性寒,味甘。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宜食】适宜高血压病人食用;适宜皮肤感染者,包括痈疽疔疮,丹毒之人食用;适宜急性黄疸型肝炎之人食用;适宜多种癌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和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之人食用。

《新修本草》:“莼,久食大宜人,合鲋鱼作羹食,主胃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应入上品。”唐孟诜:“莼和鲫鱼作羹,下气止呕,少食补大小肠虚气。”《本草再新》.“疗百毒,清诸疮。

【忌食】凡属脾胃虚寒,脾阳不振,大便溏薄之人忌食;因莼菜性大凉,妇女月经期间和孕妇产后忌食。

南北朝.陶弘景:“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啖。”唐孟诜:“不可多食,令人颜色恶。

又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久食损毛发。”《本草汇言》:“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本经逢原》:“莼性味滑,常食发气,令关节急,患痔漏,脚气,积聚,皆不可食,为其寒滑伤津也。

”《医林纂要》:“多食腹寒痛。”《千金食治》:“多食动痔病。”

【按语】莼菜分布在我国黄河以南的沼泽、池塘、湖泊中,尤以江苏、浙江等地为多。

据研究,莼菜中含有一种酸性的多糖,这种多糖能强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达到防治癌症的效果。

查看详细

怎样进行莼菜的采收?

莼菜栽植后,一般可连续采收3~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栽植当年的7月上中旬,莼菜的叶片基本上盖满水面时,于秋季可少量采收,次年春季,在4~6月采收,为春莼菜;7~8月,莼菜生长处于停滞阶段,不采收;9~10月,又复采收,为秋莼菜,品质、产量均逊于春莼菜。每隔5~10天采摘一次。4~5年后,植株拥挤,生长减缓,需整地重栽。采后必须立即浸入中。用于加工的,一般于采集当天处理;鲜食的,宜用清水浸泡贮藏保鲜,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商品莼菜可根据品质分级,按级销售。

莼菜采收

莼菜产品

一般4月采的莼菜称为雉尾莼,味甜,质量最好。5~6月采的,称丝莼,品质好。10月下旬及次年3月只能采茎端3厘米滑嫩部分,但质量差、胶质少,常带有苦味,称瑰莼,一般不采收。

查看详细

莼菜有哪些优良品种?

‘西湖红叶莼菜’

杭州地方品种。叶正面深绿,背全面紫红色,纵向主脉为绿色。叶片较小,长约7.3厘米,宽约5厘米,叶柄长15~23厘米,粗0.16~0.25厘米。水中茎长35厘米,粗0.26~0.48厘米。花瓣和萼片上部粉红色,结实率低。该品种植株长势较强,嫩梢和初生卷叶上的透明胶质较厚,品质好且产量高。

‘太湖绿叶莼菜’

江苏苏州市郊地方品种。叶正面绿色,背面边缘紫红色,向中心渐变淡绿色,最大叶片长约9厘米,宽约6厘米,叶柄长12~26厘米,粗0.15~0.25厘米,水中茎长约19厘米。该品种嫩梢和初生卷叶上的透明胶质较厚,品质好,产量较高。因产品呈碧绿色,色泽美,加工后品相好。

‘利川红叶莼菜’

湖北利川地方品种。叶正面深绿色,背全面鲜红色,纵向主脉为绿色。叶较大,长约8.7厘米,宽约6厘米,叶柄长28~36厘米,粗0.25~0.3厘米,水中茎长20~32厘米。花被粉色。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卷叶绿色,包裹的透明胶质较厚,品质优良,加工性好。

‘马湖莼菜’

四川雷波县地方品种。叶正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长约10厘米,宽约6厘米,叶柄长约25厘米,粗0.15~0.2厘米。花紫红色。卷叶上包裹的透明胶质较厚,品质好。

提示:一般红叶品种莼菜的适应性较强,较易获得高产,但品质稍次于绿叶品种。

查看详细

什么是莼菜有什么营养?

莼菜的食用部分为富含透明胶质的嫩梢和初生卷叶。莼菜的营养价值版很高,富含维生素B群、蛋白权质、氨基酸等。《齐民要术》称“诸菜之中,莼为第一”。经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分析测定,莼菜鲜样含水量高达97%,总糖含量1%,蛋白质含量0.76%,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0.66~1.26毫克/克,是一种富锌植物。莼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记载:莼菜性寒甘无毒,能清热、利水、消肿、疗疮,治热痢、黄疽。《内景经》称“日夜食莼菜鲫鱼羹开胃”;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莼菜有清热补血、利尿、解毒润肺、止泻功效,对热痢、黄疸、肿痛、疮疱等也有疗效。

在莼菜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中,以糖所占比例为最高,约为干重的50%,其中主要是莼菜多糖。莼菜多糖作为莼菜的主要营养成分,主要存在于莼菜芽体表面的透明胶质中,研究报道认为莼菜多糖是一种较好的免疫促进剂,有一定的防癌、降血脂血糖的功效。

查看详细

莼菜属于藻类植物吗?

莼菜(学名:iJ.F.Gmel.):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长约6至10厘米,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

嫩叶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主产于中国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和湖北省,4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摘带有卷叶的嫩梢。

莼菜,属睡莲科的一种水草,列入中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由于多年未做有效的品种提纯复壮和品种保护,莼菜种性退化已经比较严重,质量和产量都在下降。2011年,西湖莼菜入选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并已在西湖区大清谷生态区和双浦镇各建立了一个占地5亩的西湖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有关研究和保护工作。(引自杭州日报-西湖莼菜入选浙江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2011.1.11)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01 热度: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