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夏天怎么养?

杜鹃花属中性花卉,喜温暖、半阴、凉爽、通风、湿润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黄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间,忌用碱性或黏性土壤。适宜生长温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阳防晒,冬天要防冻保暖,最好移入室内,特别是西洋杜鹃等比较娇嫩的杜鹃,更要重视养护。现将笔者几年来栽培杜鹃花实践经验体会,介绍给大家参考:1.杜鹃花的根须像头发丝一样细,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干又怕湿,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浇水过多,根就泡在水中,过干,枝叶萎缩,叶瓣脱落,对植株威胁很大,至于浇了重肥,则会危及生命。2.花谢后,必须剪去残花,避免结实消耗营养,新枝萌发后,适当疏枝,根据植株长势而定去留。3.杜鹃最适宜种在泥质盆里,因为泥盆吸水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枝叶繁茂。4.盆栽杜鹃花放置地点有讲究,一般应放在东南方向阳台,而且要通风,尽量少移动。不通风则易患黑斑病,大批落叶。5.杜鹃对光照要求也应适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浓,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机复合肥。每10天喷一次磷酸二氢钾,作根外施肥。适时浇水[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还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6.及时疏蕾疏叶,把长得过多过密的花蕾和叶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气流通,养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后,要加重营养,适量多施点磷钾肥,否则花蕾会转化为叶苞。7.杜鹃花落叶和不开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过强,严寒冻伤、浇水太多,施肥太浓,放在室内时间过长,放在空气不流通或阴暗潮湿地方,淋酸雨等,所以养护过程中要避免这些情况。8.翻盆换土,不需要年年进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尽量少损伤根须,时间应在花谢后或秋季,同时喷洒托布津,以预防病害。9.杜鹃花的虫害主要是红蜘蛛、蚜虫等,可用杀灭菊酯等喷杀,效果较好,如三天后不死,再喷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环境闷热、缺乏光照引起,可采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10.杜鹃花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种前后选用新枝,长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点上剪下,剥去下部叶子,留顶叶3片至4片,将枝条的1/3插入土中,喷足水,盖上塑料薄膜。平时要加强管理,一年后移栽。

杜鹃怎么养?

北方如何养杜鹃花

杜鹃是喜酸性植物的代表之一,pH值在5.5至6.5为最佳,喜气候凉爽、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3℃至25℃,生长期要保持60%至70%的空气相对湿度,临开花时相对湿度可达80%左右。杜鹃喜光,但忌强光直射,春秋适当增加遮光,在盛夏季节要达到遮光70%左右,并经常往叶面上喷水以增湿、降温,夏季要把杜鹃放在室外养护,以利通风。杜鹃喜淡肥,但忌浓肥,生长期要薄肥勤施,最好是农家肥,如豆饼水、马蹄掌水及各类蔬菜、鸡毛、鱼内脏等杂物浸泡发酵后的液体肥都可以施用。杜鹃为须根,纤细又柔弱,所以不能用粘重土,喜疏松、透水、透气性好的酸性土,北方可用山泥山、落叶松叶土,或人工配制的培养土及其它腐叶土。花落后要修剪,目的是为了使花型更美及控制花期,剪下的一年生枝条还可以扦插繁殖。

杜鹃花如有叶正面发黄,背面有红色小虫点,则为红蜘蛛危害,严重的会落叶,可用40%的三氯螨醇1000倍液喷雾,七天一次,连续三次可除之。如叶面黄而叶脉仍绿,为缺铁症状,可十天左右喷一次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不超过5‰,用食醋及发酵好的淘米水也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还有其它症状如:叶无光泽、红褐干尖而逐渐扩大,为强光直射且通风不佳、温度过高所致,可改善环境以防治。若是得了褐斑病,可用百菌清、多菌灵、可杀得、甲基托布津等防治。还有叶子发黄或仍很绿,但轻轻一碰枝条、叶便哗哗而落,很快落光,此为光线太暗,闷着了;光线太弱、空气太干燥、大气污染等所造成的可看情况防治。杜鹃缺水则萎蔫而低垂,新叶嫩白发黄为长期水大泡根所致,若叶萎蔫,但仍绿而不易落,也有为水大造成的。叶有大小不均或成片的黑斑,多为黑斑病,病菌所致,多因水大、通风差,光线太弱综合因素所造成了病菌感染,可以改变环境及药物防治,用药可以参考褐斑病治法。查看详细

杜鹃鸟怎样过冬?

冬天栖息南洋、马来半岛一带过冬;春末夏初又飞来我国生儿育女的候鸟。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形成了秋去春来的传统习性。它是典型的巢寄生者。从来不会筑巢和哺育子女。只是在繁殖季节,母杜鹃趁其它鸟不在家时将卵偷偷产在云雀等其它鸟的窝内寄放,窃让鸟巢的主人为其孵卵和育雏,自己却远走高飞,一去再不回头。郭沫若同志在《杜鹃》一文中曾这样说:“杜鹃是不会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母杜鹃一次只生一个蛋,产完蛋后孵蛋、育雏全由“义母”完成。由于杜鹃蛋的特点,只需13天小杜鹃就可破壳而出。小杜鹃出世后,由于它食量大长得快,从小就性情坏,就趁“义母”外出时就把周围的蛋或是异性弟妹统统挤出巢外,独居巢内,享受着母爱和食物。可怜那些异性弟妹就这样被活活的挤出去摔死或者饿死了。这种悲剧并不被“父母”发觉,它仍然辛勤哺育着小杜鹃。小杜鹃长得很快,待它的羽毛丰满后,就不辞而别,高高兴兴飞往它乡了。杜鹃虽有坏的育雏习性,但它能帮助人类消灭害虫,像金龟虫、甘兰蛆、松尺蠖、叩头虫、尤其喜欢吃松树的大敌———松毛虫,故杜鹃素有“森林卫士”的美称,人们都把它看成益鸟。

查看详细

杜鹃有什么生活习性?

杜鹃是一种极善于隐蔽的鸟,从不爱抛头露面,常躲藏在茂密多叶的树上或树林深处。所以常常是只闻其声,难见其身。

在鸟的栖息地区,每到繁殖季节,鸟类都忙于衔枝筑巢,而杜鹃却徘徊于别种鸟巢的周围,物色自己中意的巢,一旦选中了,它就趁巢主外出时,飞去快速产下一卵。若巢太小,产卵不便,它就把卵产在地下,然后用嘴衔着偷偷放进巢里。而巢主还察觉不出有异种蛋,于是它照例孵化。一般杜鹃的蛋所需孵化的时间较短,约12天小杜鹃就破壳而出。

小杜鹃生性狡猾,出壳不久。它就会把脑袋往下钻。把巢主的卵或“子女”挤到巢边,然后用自己的前膀或背把它们抛出巢外摔死,真是伤天害理。说来也怪,巢主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却无动于衷。即使小亲鸟摔在巢外未死,也不理睬,照样外出捕虫,并带回巢中哺育小杜鹃,一直喂得又肥又壮,甚至个儿大自己几倍。待小杜鹃羽毛长成,则振翅而去,从此再不回巢,真有点忘恩负义之嫌。待巢主酷醒悟过来时,已为时过晚。

自我保护

杜鹃长的像鹞,因此它也常常使用这种姿势去惊吓其他小型鸟,然后偷偷地将卵产到小鸟巢中。杜鹃孵的蛋有很好的伪装,它们看上去和“养母”产的蛋很相似,因此不容易被发觉。为了掩盖自己卑劣的行径,杜鹃产蛋的速度很快,只需几秒钟。小杜鹃大约10天后破壳而出。它们出其不意生后四五天,便表现出了惊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只要是背部能碰到的东西,总要对它们又推又挤,不过这种不光彩的行为却能保证它获得雌鸟全部的照料和爱抚。

查看详细

杜鹃鸟的别名是什么?

杜鹃鸟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

关于杜宇的叫法,是源自于一位杜宇蜀国的君主,相传他是一位知人善用的明君,他启用手下一位叫鳖灵的能人,因为鳖灵治水有功,杜宇便按照当时的惯例,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鳖灵,退而隐居西山。

退隐不久后,开始有流言说同鳖灵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愧让位的。杜宇是又气又急,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关于子规的叫法是因为杜鹃鸟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杜鹃的叫声又像是“布谷布谷”,所以也称杜鹃为布谷鸟,它是森里中有名的益鸟,很多毒虫,毒蛾其他鸟类不敢吃,但是对杜鹃来说只是开胃菜。

扩展资料

杜鹃鸟“寄养”的繁育方式

杜鹃是以寄生的方式繁育后代的,它们既不会自己筑巢更不会自己孵蛋,于是杜鹃就在画眉等鸟的鸟窝中产卵,生完之后自己就当了甩手掌柜,后面养孩子的事情就不管了。

有时为了伪装的更好,会将原先就在的鸟蛋踢出鸟窝,之后杜鹃就会飞走,不知情的二代鸟妈妈就会将这些杜鹃蛋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抚养,杜鹃破壳而出后还会将未孵出鸟蛋挤出去,如果是已经生出的小鸟也会想办法弄出鸟窝,最后鸟窝只剩下自己,而鸟妈妈一点都没有发现还会一直喂养这只小杜鹃。

查看详细

杜鹃有什么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小偷总是让人们唾弃和憎恶的,因为他们自己不劳动,却采取违法行窃手段,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可思议的是,在动物王国里,居然也有这样一些“小偷”呢!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每年的春、夏天,都能听到一种鸟的叫声,那就是布谷鸟。布谷鸟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其实叫大杜鹃,是杜鹃科鸟类中的一种,属夏候鸟,它每年秋冬要飞到印度、中印半岛等地过冬,春天才飞到我国来“生儿育女”。因此它的叫声多为两声一度的“布谷”音,所以老乡把它叫“布谷鸟”。

在我国,还有许多杜鹃,比如中杜鹃、小杜鹃、四声杜鹃(叫声为“快快割麦”或“光棍好苦”)、鹰鹃(叫声为“回贵阳”或“顶水盆”)、噪鹃(叫声为“狗窝”,故老乡也称“狗窝雀”)等。不管是哪种杜鹃鸟,每年的春夏季,它们总是从早到晚叫个不停,而且声音很大,听起来很凄厉,所以自古以来有“杜鹃啼血”一说。说它们“啼血”,恐怕只是一纸夸谈。不过它们为什么要一天到晚叫个不停呢?

原来,杜鹃这一类鸟,它们自己不做窝,也不孵卵,不育儿,而且把自己的卵偷偷下在别的鸟窝中,让这些“义亲”鸟来帮它们孵卵、喂雏。这样,杜鹃“无事”可做,便在附近成天叫唤。不过这种叫唤可能是它们呼唤子女的一种行为。因此小杜鹃被养大到能飞的时候就离开了养父母,而跟这些真正的父母一起活动了。有趣的是,有些“义父母”居然毫无觉察地孵着,即使孵出来的不是它们自己的雏鸟,也同样尽心尽力地喂育。

所以杜鹃鸟可算得上是动物王国里的“小偷”了。而且类似这样的“小偷”在动物界里还不仅仅只是杜鹃鸟,在鸟类、鱼类和昆虫中都有这样一些种类,它们自己不筑窝、不育幼,而且把自己的卵偷产在其他种类的窝中。动物学家把这种“小偷”行为叫巢寄生行为,像杜鹃这样的“小偷”称为寄主,而被“偷”的种类也就是“让”寄主产卵的就叫做宿主。对巢寄生行为,人们研究得较多的是鸟类。

在鸟类中约有80多种有巢寄行为,占鸟类总数的1%,可以说“小偷”只是少数。它们大多分布在少数几个科里,如杜鹃科(大杜鹃鸟等)、文鸟科(织布鸟等)、拟鹂科(牛鹂等)、响蜜裂科(响蜜裂等)和鸭科(仅一种,为黑头鸭)。

寄主对宿主的选择有时是生活习性与其大致相似的种类,有时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但有时两者在亲缘关系上相距甚远。大杜鹃是个比较出名的“小偷”,它能把自己的卵偷下在100多种其他鸟类的窝中,可以说是“能偷的就偷”了。

由于是“偷偷摸摸”的行为,所以寄主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产卵速度快,往往是趁宿主外出觅食之机“下手”;如果宿主的卵已孵化,寄主还常常会把这些卵吃掉或扔出窝外。其次,多数情况下只在一个宿主窝内产1枚卵,下2枚或多枚的较少。再次,寄主的卵会早些孵出来,其雏鸟有扔掉其他鸟卵、雏的习性而独占义亲饲育。最后,寄主卵的形态特征一般与宿主较接近,但也有许多相差很大的,例如1999年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所发现的杜鹃寄生巢中,有一些很相似,而另一些则在卵大小、颜色上都相差很大。

显然,寄主对宿主的寄生,对宿主来说是很不利的,它们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于是,许多被寄生的宿主也有不少反寄生行为,也就是“防小偷”和“抓小偷”。有的看到“小偷”进入其领地,就进行攻击或驱逐。有趣的是,有些杜鹃似乎因为“做贼心虚”,竟也被一些比它还弱的小鸟赶得只好灰溜溜逃跑呢!有的尽量把窝建得更隐蔽些,要么外出时把卵盖好;有的则能认出寄生卵,要么扔出窝外,要么干脆另做窝,让原来的卵与寄生的卵“同归于尽”。

如此看来,在寄主与宿主之间,就像“警察和小偷”之间那样,总是存在着寄生与反寄生的斗争。寄主总是使其“偷”的本领更加高超,而宿主总是使其“防偷”、“抓偷”的本领更加完善,于是在自然选择中,两者的行为都得到了进化,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协同进化”或“共进化”。不过对于巢寄生动物与宿主之间到底是怎样进化的这样一些问题,人们至今了解的还很少,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查看详细

如何拯救杜鹃花?

哎!教您一些养杜鹃的方法吧

满意请选为最佳答案,

杜鹃花很美,大家都愿意养,但怎么养得好?这里有许多讲究,杜鹃花喜偏酸性水土,怕碱性水土,怕水涝:喜温凉,怕燥热,喜润环境,怕空气干燥;喜半阴,怕烈日;喜薄肥,怕浓肥。用什么土落叶松腐殖土酸度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水性能好,适宜杜鹃生长。

用什么水?杜鹃用水以PH值7以下为宜。水质趋碱性的地区,除贮用雨水、雪水外,可用酸化处理的水,即一百斤水加0.1%硫酸亚铁常年浇用。如果酸度不够,可少滴点食醋加以补充。如何浇水:

(1)要用"困水",即把水与杜鹃在同一温度的地方加以晾晒。用鱼缸水、雨水、江河水也可。

(2)土壤不干不浇,干也不要过于,过于叶子会蔫。

(3)浇必浇透。

(4)冬夏有别。冬天叶子好,夏季湿点无妨。开花期不宜多浇水,过多易落蕾和早谢;春秋风大气干,必须保证充足。注意喷洒叶面和地面,保持一定湿度施肥杜鹃花用肥量比其它花卉都轻,一般规律是:生长期施肥,休眠期不施肥;旺时施肥,病株则不施肥;叶芽活动时施肥,不活动时可不施肥。什么肥好?以酸性和低碱性为好,要求肥力缓和、肥效较长,又要求氮磷钾三要素含量都较高。如豆饼、大豆、麻酱渣、淘米水、马蹄片、洗肉水蛋类、奶水、羊粪等都含有氮磷钾各种成分。

杜鹃啼血的传说杜鹃鸟俗称布谷,也叫子归、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象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查看详细

杜鹃花在几月份开花呢?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

一般是在4-5月份开花,也有7-8月份或者月份开放的品种。

相传,古有杜版鹃鸟,日夜哀鸣权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01-05 热度: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