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它生长在什么地方?

病情分析:野生猪苓生于茂密的森林地下,除了产生子实体的短暂时间之外,多数情况下没有地上部分作为标志,因而给野外采挖带来了一定困难。猪苓多在夏秋多雨季节产生子实体,产生率大约是10%-15%,这是发现猪苓的最佳时机。意见建议:应选择阔叶林或混交林,在纯松林中没有猪苓分布,树种以椴树、桦树、枫树、栎树类、柞树、榛树类等为好。子实体即为猪苓蘑菇,特点是有较大的主干生成,而后反复分枝,上面长满了小蘑菇[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表面雪白,高于地,3-5天后开始变色腐烂,逐渐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褐色,最后可干缩成为乌黑色。由于猪苓的子实体具有大而多分枝的特点,与其他菌种的蘑菇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干缩成乌黑色,有经验的药农也不难将之辨别出来。野生猪苓一般埋藏较浅者才生长出子实体,在子实体的下方只要除掉盖于表面的腐烂枝叶和浮土通常就可以看到猪苓。

野生猪苓怎么找?

野生猪苓呈不规则块状,药农们常根据其形状和大小分为“猪屎苓”和“鸡屎苓”。猪屎苓的特点是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有椭圆形的像土豆,或长形的略扁而弯曲,或分枝样像生姜。它们集聚在一起生长,称之为一“窝”或一“坑”。每窝少者几千克,多者可达40kg以上。鸡屎苓块小,分布均匀,大小基本相等,每窝少者0。25kg以下,最多也不超过5kg。其共同特点是外表面呈黑褐色,似煤块样,但无煤样光泽。表面粗糙,有瘤状突起,凹凸不平,整体有皱缩,体坚而实,断面呈白色或黄白色。野生猪苓生于茂密的森林地下,除了产生子实体的短暂时间之外,多数情况下没有地上部分作为标志,因而给野外采挖带来了一定困难。猪苓多在夏秋多雨季查看详细

猪苓怎样种才能最大收获?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选择海拔米的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坡地,坡度15-45度,土壤以厚2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2、整地:选地后顺坡查看详细

怎样用苓种进行猪苓栽培?

由于猪苓是真菌营养型,需要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栽培时采用方法和天麻相似。

栽前先培育蜜环菌菌材,截锯成60厘米长、10厘米粗的带皮木段,在上边砍3~4行鱼鳞口,用长有蜜环菌的朽树根,或栽天麻用过的老菌材作菌种。挖长宽各70厘米,深50厘米的坑,将木段顺放坑中,分两层,下层3根新木段,2根老菌材。木段(新菌材)与老菌材相间排列,上层5根全为新木段,排放好,填些树枝树叶并覆土填空。在上层木段上堆土10~15厘米。在土温25℃左右,蜜环菌生长快。1~2个月菌材即长好。一窝菌材可供栽两窝猪苓用。

种苓要用土埋好防水分散失,栽时菌材上部的5根可在附近栽一窝猪苓用,下部的5根即在原地栽一窝。一般一根菌材上压放5~8块苓种,将苓种紧贴菌材多菌索处,以利其建立营养关系。菌材间距离8~10厘米,放好苓种填腐殖质土,轻压,不留空隙,松紧适度。覆土10~15厘米,上边再盖一些枯枝落叶,使高出地面。

栽后管理。在山林中栽培,栽后不用管理,不施肥,不浇水,不锄草,保持野生状态。在平原地区,由于北方春季干旱,有时土壤湿度太低。室内箱栽因蒸发量大,可适当灌水或喷水保湿。为使苓种与蜜环菌建立良好关系,栽后不要经常翻看。一般只要菌材本身无其他杂菌,用菌材伴栽的苓窝均能成活。据陕西省汉中地区药材公司李世全等人1981报道,在勉县不同海拔地区布五个点,人工栽培147窝,经观察全部成活,没有空窝。栽培两年后可以收挖,加工方法较简单。去掉菌核外泥沙及蜜环菌菌索,晒干、晾干或烘干均可。一般两千克鲜猪苓可得1千克商品。

查看详细

猪苓适宜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猪苓为真菌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奇果菌属[(Pers。exFr。)Pilát],异名tus(Pers。)Fr。(见图2-113),药用其菌核。菌核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的分支如姜状。表面灰黑或黑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起。干燥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至淡褐色。表面常附有根状的蜜环菌菌索。主要含猪苓多糖、麦角甾醇、α-羟基-廿四碳酸、生物素、甲壳质。其3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中性组分含猪苓酮A-G7种化合物,对L<>1210细胞增殖具抑制作用。猪苓味甘淡、性平,能利尿渗湿、抗癌、延年耐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淋浊、带下等症。近年用于肺癌、流行性出血热、尿路结石、银屑病、慢性肝炎的治疗。无水湿者忌用。

产地分布有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北京、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栽培有山西、陕西、甘肃、湖北等省。

猪苓多生长于气候凉爽的山林土壤中,坡度35°~55°。以早阳或晚阳山为多。山上次生林以阔叶树为主,灌木和乔木混生,树距1米左右,而地下树根相互交错,地面落叶层10~15厘米厚,落叶腐烂形成的腐殖质层约5~6厘米,土色黑褐间有小砂粒,有一定湿度可手握成团,但黏性不大易散开,夏秋季节地面蘑菇等较多。地表及腐殖质层中较易发现蜜环菌菌索及被蜜环菌侵染过的腐木及树桩,晚上剖开可见磷光。在猪苓窝及猪苓菌核块上也可常见蜜环菌菌索缠绕。

图2-113猪苓菌形态图

1。子实体2。担子3。孢子4、5。菌核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6 热度: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