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灰树花虫害?

(一)线虫灰树花线虫病是国内外灰树花栽培中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一类病害,严重发生时可造成产量及质量的重大损失。

1.为害症状菇床遭受线虫为害后,主要是播种后的菌丝生长不良或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菌丝逐步消失的“退菌”现象,菌袋变质腐烂,子实体停止生长或死亡,不同种类的线虫为害症状有差异。小杆线虫(即口器中无吻针的线虫)在菇床上发生后以吞食灰树花菌丝、孢子及菌袋中的细菌为主,此类线虫大量发生时,菌袋发生湿腐症状,灰树花菌丝消失,菇床毁坏;寄生性线虫(口器内有吻针的线虫)以吻针刺入菌丝细胞内及子实体组织内吸取细胞液,并分泌毒素使被害细胞及菌丝死亡或萎缩,菇床床面出现下陷斑块,散发出特殊的腥臭气味,感病菇床不出菇或严重减产;子实体被侵染后,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菇色变黄,严重受害的子实体松软呈海绵状或呈湿腐状,表现黏滑,散发出腥臭气味,失去商品价值。菇床上发生的线虫病,大多均为两类线虫混合发生。

2.形态特征国内外报道发生在灰树花菇床上的线虫种类有十多种,分成两大类,一是以吞食或取食菌丝、孢子及细菌为主的,称腐生类线虫,以小杆线虫目中的伊可辛皮线虫及小杆线虫为代表;另一类为寄生性线虫或叫嗜菌丝线虫,此类线虫以茎线虫属的灰树花嗜菌丝线虫和滑刃属的灰树花菌袋线虫为代表。此外,还有刚硬全凹线虫、三唇线虫及拟无唇线虫等。两类线虫的体形均为长圆柱状,长的1毫米,宽约0.03毫米,两头稍尖细,不分节,半透明,白色。前端为头部,最前端为口唇。寄生性线虫的口唇内面有吻针,尾部较头部尖细,肛门、生殖孔等着生在近尾端处。多数种则需进行交尾后产卵,卵孵化出的幼虫经过3次蜕皮即可变成虫。灰树花菌袋线虫的形态特征如图6-11。

图6-11线虫的形态特征

3.发病条件线虫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潮湿及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厩肥、草堆以及各种腐烂有机物上,不清洁的水中都存在线虫,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生的线虫,可分别来自菌袋、覆土(土粒)、老菇房的床架及用具、拌料及菇床管理用水等,其中以菌袋及覆土(土粒)带有线虫的危险性更大。老菇房在使用前未认真冲洗消毒,菌袋堆制场地不卫生,堆制质量不好,含水量过高,本身带有大量线虫和细菌,菌袋进房后又未进行符合标准的后发酵处理,播种后线虫大量繁殖,灰树花菌丝不能生长并很快消失,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

4.防治方法①选择无线虫污染的场地堆制灰树花菌袋,防止菌袋受线虫污染。②菌袋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可有效杀死线虫、害虫、害蛾和病菌。③覆土(土粒)用杀线虫剂处理或用嗅甲烷熏蒸消毒,或用70℃热蒸气密闭处理。④菌袋和覆土(土粒)用甲醛熏蒸处理或用克线磷拌料。⑤栽培结束后及时将废料清除出菇房,最好运到水田作肥料,切勿堆放在菇房附近或堆料场地上。⑥播种后发现线虫为害后及时挖沟进行隔离,对发病部位停止喷水管理,计其处于较干燥条件下以便控制线虫的活动,或每平方米菇床喷施0.5克的克线磷。⑦保持床面清洁卫生环境,及时清除老菇根及死亡菇体,用干净细土将凹陷的床面填平。

(二)螨虫螨害是国内外食用菌栽培中的一类重要有害生物,发生普遍,为害有轻有重,国内所有灰树花栽培地区均有发生。螨害不但发生在灰树花上,各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药用菌上均会发生。由于害螨的体形微小,肉眼不易看清楚,往往在大量发生个体群集时才被发现,栽培者又把害螨称为菌虱。

1.为害症状过去由于对菇床上发生的害螨种类及其为害特性了解不多,把菇床上出现的螨统称为害螨。实际上,菇床上的螨可分成四类,有的是无害的,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间接造成为害的。只有了解了这些特性后才能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四种类型的螨介绍如下:

(1)捕食性(肉食性)螨此类螨体型较大,行动快速,它以捕食菇床及菌袋中的线虫或细菌或其他螨为食料,不取食灰树花菌丝及孢子。

(2)食霉菌螨此类螨在菇床及菌袋中活动,专门取食霉菌的菌丝及孢子而生活,尤其是取食对灰树花生长有害的霉菌。该类螨在菌袋或菇床上大量发生时,表示菌袋及菇床上霉菌污染严重。

(3)腐食性螨此类螨以腐生为主,即在菇床上取食死亡腐烂的子实体及发霉腐烂的有机物质等,除非在缺乏上述食物时,也可取食灰树花菌丝及子实体,造成为害。该螨在干菇贮存期发生后,不但取食干菇而且造成气味污染,散发出恶臭气味。在菌种保存期若钻进菌种瓶及试管中,可取食菌丝毁坏菌种。

(4)菇床害螨这类螨以取食食用菌的菌丝及子实体为主,是菇床上的真正害螨,它们在菇床上取食菌丝,使灰树花菌丝生长不好或出现退菌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形态特征(图6-12)

图6-12三种不同的食菌螨

3.防治方法对于直接取食菌丝和子实体的害螨和间接造成为害的螨类应采取以下几个防治措施:

(1)把好菌种的质量关,保证菌种本身不带任何害螨进入菇房,首先要搞好菌种生产场内外的环境卫生,尤其要搞好菌种培养室的环境卫生,防止害螨进入菌种瓶(袋)内及棉花塞上。

(2)搞好菇房及栽培场地内外的清洁卫生,并保证菇房及栽培场地与粮食、饲料仓库及鸡舍畜舍等有一定距离,并及时清除死菇和废料。

(3)选用干燥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堆制菌袋,菌袋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可有效杀死老菇房中藏匿的及菌袋内部带有的各种害螨。

(4)药剂防治方面,可用20%二氯杀螨醇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50%溴螨酯2000倍液喷洒菇床,在子实体生长期不能使用。

(5)可用糖醋液湿布法诱杀或毒饵诱杀,即用1份醋、5份糖、10份敌敌畏拌进48份经炒黄焦的米糠或麦麸中,撒于菇床四周诱杀。

(三)瘿蚊又叫真菌瘿蚊(la)、菇蚊,是灰树花栽培中发生较为普遍的害虫,其他的食用菌栽培中也同样发生。发生严重时,其幼虫量难以计算,不但造成产量质量上的损失,而且不适于加工制罐。

1.为害症状以幼虫造成为害,幼虫生活在菌袋中,取食菌丝及菌袋的养分,影响发菌和延迟出菇,造成产量下降。子实体发生阶段受害主要是大量的幼虫群集在菌褶或菇根基部,造成子实体生长缓慢,用手触动时,子实体易摇动及倒伏,群集在菌褶上的幼虫以取食担孢子为主。在制罐过程中,幼虫难以清洗干净,装罐后残留在子实体菌褶上或飘在场液中,严重影响灰树花罐头的质量。

2.形态特征嗜菇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害虫,成虫体长约1.1毫米,翅展1.8~2.3毫米,需在扩大镜或双筒解剖镜下才能看清其形态(图6-13)。

图6-13瘿蚊各虫态

3.生活习性该虫一年发生多代,成虫趋化性强,交尾产卵,交尾后雄虫很快死亡,卵产于菌袋表面或子实体[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每处产卵2~3粒,卵期4天,在环境条件良好时,幼虫进行单体繁殖,即进行孤雌生殖,每条老熟幼虫可繁殖8~12条小幼虫,幼虫期10~16天,有的繁殖完成一个世代需29~31天,无性繁殖的速度快,菇床上一旦出现幼虫后,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大量进行单体繁殖,在短时间内幼虫量猛增,造成菌丝衰退,菇蕾萎缩直至枯死。

4.防治方法①菌袋进行高温堆制和后发酵处理,杀死料中藏匿的幼虫及卵。②搞好菇房内外的清洁卫生,尤其是菇房内的清洁卫生,用氯菊酯和平硫磷复配药喷洒菇房四壁、地面及床架。③药剂拌料,可用1∶500~600倍液20%的二嗪农拌料调水,也可用20毫克/升的灭幼脲喷洒调水。④菇床发生害虫后可喷1000倍液50%辛硫磷或氯菊酯等杀虫剂,并注意将来菇时切下的菇根集中处理,不要遗留在菇房。

(四)菇蝇菇蝇可为害灰树花等多种食用菌,发生普遍,为害较重。

1.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进行为害,食性复杂,在菇床上取食菌丝子实体及菌袋。引起菌袋变黑湿腐。幼虫多从菌柄基部钻蛀,留下肮脏的孔洞,成虫虽不直接为害,但可传播菇床病害。子实体受害后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造成萎缩及腐烂。

2.形态特征黑腹果蝇(图6-14)体长4~5毫米,腹有黑色环纹而得其名。幼虫蛆状,无足,初孵幼虫体白色,老熟幼虫体长4~5毫米。卵长约0.5毫米,表面布满角形网格,背前端有一对触丝。

图6-14黑腹果蝇

3.生活习性菇蝇平时多栖息在腐烂水果、垃圾、食品废料堆等场所。食性复杂,成虫对发酵气味的趋性强,并在发酵物质上产卵繁殖,一年发生多代。

4.防治方法①搞好菇房菇场内外的环境卫生,清除菇蝇滋生场所。②菌袋进行高温堆制和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杀死菌袋及菇房内的害虫。③有条件的菇房应安装纱门纱窗,防止成虫飞进菇房产卵。④药剂防治方面,可使用敌敌畏及嗅氰菊酯或杀灭菊酯喷洒菇床及房菇;对成虫可进行糖醋药物诱杀或烂果浸孢药物诱杀。诱杀液一般用1∶2∶3∶4的酒、糖、醋、水配成,再加进少量的敌敌畏或钙杀威。

(五)跳虫跳虫又称烟灰虫、香灰虫、跳跳虫,是一类体形微小且没有翅的有害昆虫,包括紫跳虫科、棘跳虫科,这类害虫经常发生在菇床上,特别是室外露地阳畦栽培的灰树花、平菇等受害尤重。

1.为害症状跳虫的口器为咀嚼式,群集在子实体上时啃食菌皮、菌肉。幼小菇蕾被害后生长受阻直至枯萎,不枯萎的子实体多为畸形,子实体生长中后期被群集为害后,菌盖或菌柄上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凹陷斑纹,菌柄上出现许多微小蛀孔,菌褶被害后呈锯齿状。产量、品质、外观均受影响。

2.形态特征(图6-15)跳虫体长一般不超过2毫米,体型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口器为咀嚼式。弹跳器由3节组成,带向前弯夹在握钩中,弹跳器下弹时虫体向前面跳跃。

图6-15跳虫种类及特征

3.生活习性跳虫一年可发生6~7代,成虫越冬。平时生活在潮湿阴蔽的草丛及有机物质堆放处或其他有机质丰富的场所,取食死亡腐烂的有机物质或野生菇类子实体及地衣等,进入菇床后取食菌丝,菌皮、菌肉及孢子。

4.防治方法①搞好栽培场地及菇房内外的清洁卫生,清除各种垃圾废料,清除菇场附近的杂草,使跳虫无躲藏隐蔽的地方。②搞好清沟排渍工作,菇床周围不要有积水。③菌袋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杀死菇房内及菌袋内的跳虫。④菇床上发生跳虫为害可喷洒0.1%的鱼藤精或1∶200倍液除虫菊。

(六)蛞蝓蛞蝓又称水蜒蚰,俗叫鼻涕虫或黏黏虫,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1.为害症状直接取食菇蕾和子实体,被啃食部位均留下明显的凹陷斑块或缺刻,与鼠害所留下的被害状相似,不同的是蛞蝓取食时在取食点周围留下粪便,并常在爬行过的地方留下弯曲的白色菇液带痕。被取食为害的菇蕾或幼菇,一般不能发育成正常的子实体,降低了子实体的商品价值,不能加工制罐。

2.形态特征(图6-16)黄蛞蝓体裸露,柔软,无保护外壳,深橙色或黄褐色,并有零星浅黄色或白色斑点,体躯伸长时的体长可达120毫米,宽12毫米。

野蛞蝓体形较黄蛞蝓为小,体柔软无外壳,黄白色,暗灰色或灰红色,少数还具有明显的暗带或斑点。触角两对,黑色。向前伸长时的体长可达30~40毫米,宽4~6毫米。

图6-16蛞蝓

3.生活习性不论哪一种蛞蝓,均具有喜阴湿不耐干燥,喜黑暗而避阳光的习性。食性复杂,可取食各种食用菌的菇蕾及子实体。

4.防治方法①搞好菇房(场)内外的环境卫生,清除蛞蝓白天躲藏的隐蔽场所。特别是室外露地菇床,铺料前最好对土壤喷洒1次0.3%~0.5%的五氯酚钠或浇泼1∶20倍的茶子饼侵孢液或1∶50倍的氨水,可有效杀死或驱除蛞蝓。此外,也可喷洒高浓度食盐液或5%的碱水。②毒饵诱杀,常用聚乙醛作诱导剂。其沸点21℃,易挥发,易燃烧,须用冰箱保存,严防与火接近。配方为:聚乙醛300克,蔗糖50克,5%砒酸钙300克,充分混匀后,再加入炒过的米糠或豆饼粉400克拌匀;直接撒于菇场周围,或调水制成颗粒状毒饵,每平方米放5~10粒诱杀。晴天用最佳,雨淋会失效。

(七)马陆马陆又叫多足虫或草鞋爬子,也是灰树花及其他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有害动物,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山蛩虫科。

1.为害症状马陆可啃食灰树花子实体及菇蕾,也可啃食菌丝及菌袋,子实体被害后留下凹陷斑纹或缺刻。

2.形态特征马陆(atus)的外形扁平,赤褐或暗褐色,背面的两侧及步肢为赤黄色,整个体躯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3.生活习性马陆平时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特别是有机物质丰富的场所,如杂草丛中或废物堆中。白天隐藏在潮湿的砖石或瓦砾等杂物下面,夜晚外出活动取食,以上半夜为主,天亮后又回到隐蔽处。常群集为害,受惊扰或外来刺激后身体卷曲。

4.防治方法①搞好菇房及菇场内外的环境卫生,清除马陆白天隐蔽场所。②夜晚检查菇床,发现马陆为害可直接捕捉。

灰树花胶囊有什么功效?

这种药物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一些不好的表现,这种情况来说,要看具体的表现才能确定,一般来说可以调节肠道的菌群,可以改善人体的消化能力,也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另外对于便秘等问题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查看详细

怎样给灰树花灭菌?

1.准备工作目前灰树花栽培大都采用常压灭菌料袋入锅之前要将灭菌锅料仓的内壁用砂纸(布)充分磨光,打扫干净,检查排气孔及加水孔是否堵塞锅内加满水之后点火加热即可装入料袋

2.料袋入锅料袋入锅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料仓有所不同对圆形的料仓料袋应竖起沿着料仓壁摆放方形的料仓料袋呈“井”字形分层摆放,并且上下对齐,使料袋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蒸汽流动,传热均匀总之,装入料袋时,既要充分利用其容积,又要适当留出一定的空隙,不能形成蒸汽死角,造成传热不均,影响灭菌效果

3.加热与灭菌料袋入锅以后,要用大火加热,使料袋迅速升温俗称“大火攻头”一般4~6h应使料仓内温度达100摄氏度以上,升温要快,防止培养料变酸在料袋中心温度升至100摄氏度后,减小火力,维持温度100摄氏度持续10~12h,然后停火热闷4~6h方可缓慢打开料仓门或锅盖

关于灭菌的时间,应根据料袋的大小,料中杂菌数及栽培季节灵活掌握一般料袋较大,料中杂菌数较多,高温期灭菌时,灭菌时间要相对延长;相反,时间可缩短些

4.加水在灭菌过程中要及时给灭菌锅内加水,防止将水烧干造成损失加水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加水之后,水温下降幅度过大,长时间降低仓内及料袋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5.料袋出锅灭菌及热闷结束之后,打开各排气孔,排出仓内蒸汽然后慢慢打开仓门或仓盖,使料袋自然冷却当料仓内气温降至60摄氏度以下时方可出袋出袋时应戴上较厚的乳胶手套以防烫伤双手取袋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损伤塑料袋,导致杂菌污染

查看详细

灰树花杂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菌种及灰树花栽培料污染的因素很多有单一因素所致,也有多种因素共同所致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灰树花制种或栽培料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121摄氏度,30~)及常压蒸汽灭菌(100摄氏度,8~12h)两种一般情况下,采用上述灭菌条件基本上可达到灭菌效果,可符合生产要求但在以下情况下往往造成灭菌不彻底的现象

(1)原料严重霉变研究表明,原料中杂菌数愈多,在相同条件下达到灭菌的效果愈难,菌体蛋白及大分子有机物会对杂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栽培料霉变时要适当延长灭菌的时间

(2)培养料干湿不均培养料加水后未充分拌匀,或料中含有大块干燥的木块或棉絮时,灭菌温度达不到干热灭菌的条件,其干燥物料中的杂菌未被杀死,经过较长时间的水分平衡之后,这些杂菌得以繁殖生长,造成污染

(3)培养料中含水量不足培养料含水不足时,培养料传热能力差,杀菌的效果也差,也可能造成灭菌不彻底

(4)灭菌温度不够造成灭菌温度不够的原因有二:一是高压灭菌时,高压锅内的空气未能排出或完全排出,那么压力表上指针所显示的压力即为锅内蒸汽与空气的压力之和,蒸汽压力所对应的锅内温度实际上低于压力表指针所反映的温度,往往造成灭菌温度不移二是常压灭菌,锅内补水时一次添加量较多或水温较低,加水之后锅内温度下降幅度较大,虽然灭菌时间达到要求,但锅内有效温度不够

(5)灭菌时间不足对于较大的栽培料袋或培养料含杂菌较多的料袋灭菌时,要适当延长灭菌时间另外,在锅内装料过多过紧的情况下,也应延长灭菌时间,否则在灭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中间料袋实际受热的时间不足

(6)锅内蒸汽流通不畅在料袋装锅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防止形成死角,传热不匀,影响灭菌效果

如果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杂菌不仅在基质表面发生,更多的是在培养基内的不同位置出现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时,一般在接种2~3天后便可发现,应及时检查;待菌丝体长满基质,或基质部分甚至全部被污染后再检查,其污染的原因就难以判定,同时也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基质灭菌不彻底是造成菌种或栽培袋成批污染,大量报废的主要原因

2.菌种带有杂菌菌种带有杂菌,必然导致料袋污染这种污染发生时,最初不是在培养基上出现,而是在接种块上先发生,继而污染菌种块周围所以在生产菌种时,要严格检查,防止带入各种杂菌若菌种本身污染,将对栽培造成极大的为害携带的数量越多,产生的为害越大,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栽培时更为严重

3.接种污染为了减少接种污染,制种时操作者一定要牢固树立无菌操作的概念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要严格彻底灭菌接种时,掏取菌种及接入菌种一定要在无菌区进行操作,动作要迅速敏捷准确无误另外,在栽培接种时,要树立灰树花与杂菌之间种群竞争的概念,接足菌种量在采用两端接种时,最好做到封面接种,打孔接种时使菌种与接种孔孔壁的培养料紧密结合,并使菌种稍高于袋壁表面,使菌丝萌发后就能与培养料接触,控制料面,抑制杂菌接种污染的始发部位在接种区,是制种与栽培时最常见的污染现象

此外,近年来市场上出现某些假冒劣质的各种食用菌消毒剂,其灭菌或消毒效果较差,也是形成接种污染的原因之一

4.管理不当由于生产环境卫生差,地势低,通风不良,都可能使霉菌大量滋生另外,各种垃圾腐败物上均可能有霉菌孢子,这类孢子数量大个体小,能随尘土气流飘浮于空气中,四处扩散,也可污染工作人员的衣物,随着工作人员进入接种室和培养室,造成工作环境污染;在培养料配制时拌水不匀,即使灭菌条件符合常规要求,也可能造成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的现象灭菌时棉塞等封口物受潮或封闭不严,菌种培养时封口物松脱或菌种容器破裂,均会导致污染这类污染都是从培养基的外表菌种容器的开口破裂处开始的

查看详细

点灰树花得上哪买?

灰树花是一种菌类,在当地的农贸市场卖菌类的地方有卖,也可以在网上买,很多的,也不难买,一般20元一斤,但是味道很腥,泡水估计难喝!如果您需要具体的地址请留言,我给您介绍几个卖的店!

查看详细

灰树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灰树花(Dicks.Fr.)S.F.Gray,其子实体形似盛开的莲花,扇形菌盖重重叠叠,因而zhi得其名。日本人dao认为灰树花形同回舞女穿的舞裙,故名“舞茸”。灰树花属于担子菌亚门的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奇果属,中文学名叫贝叶多孔菌(《真菌的名词和名称》)。在河北迁西县,因灰树花自然发生于栗树根部而称其为灰树花。别名还有千佛菌(四川)、重菇(福建)、莲花菌等。野生灰树花发生于夏秋间的栗树根部周围以及栎、栲等阔叶树的树干及木桩周围,导致木材腐朽,是白腐菌。野生灰树花在我国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答另外在日本及欧洲、北美等地也有分布。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9 热度: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