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总黄酮可以治疗哪些病症

中药在很早的时候就被我们所利用,而且我们对于中药的研究还在不断地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地耳草总黄酮吗?地耳草总黄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地耳草总黄酮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地耳草总黄酮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地耳草总黄酮

药名:地耳草;科属:金丝桃科。地耳草又叫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产我国南部;多生于山坡、草地、田边,村落附近。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性甘、微苦,凉。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涂火毒,消阳症结疽;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刀伤用良;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清内热,治眼疾;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地耳草总黄酮的禁忌注意:用治湿热黄疸,具有良好疗效,可配合茵陈、金钱草等同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煎服,另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用治跌仆损伤,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地耳草功能是什么?

地耳草是中药,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有清热祛湿的功效。耳朵不好,伴有恶心呕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这个药物进行治疗。服药期间注意一下饮食,不要吃生冷食物,不要吃雪糕,不要吃冷饮。按时服用地耳草进行治疗,用药以后再去医院复查一下,彻底治愈再停药,别喝酒。

查看详细

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地耳草主要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有较多的适应症,对肝炎,湿疹,痢疾,蛇咬伤等都有一定的疗效,也可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并可预防感冒的发生。

查看详细

介绍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各类中草药都有它自己的功效与作用,中医们凭借着多年经验将不同的中药放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患者带来了可信赖的良方。采药者总是根据不同地域所长出的药材不同而进行采集,进而辨别,然后形成现在的熬制汤药。中医学家会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配方,来给患者良好的治愈效果。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晒干。生用。别名:田基黄、香草、雀舌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45厘米。茎单一或多少簇生,直立或外倾或匍地而在基部生根,在花序下部不分枝或各式分枝,具4纵线棱,散布淡色腺点。性味与归经:味苦、平。归肝、胆经。功能与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黄疸热淋,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生于山野及较潮湿的地方。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地耳草用治湿热黄疸,具有良好疗效,可配合茵陈、金钱草等同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煎服,另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用于治跌仆损伤,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可以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或干草五钱,水煎服。还有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地耳草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水、酒煎服。

地耳草治疗伤寒及副伤寒取干草1~5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合并,分3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44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有效。体温于1~14天降至正常,平均退热天数为7.2天。虽然效果较氯(合)霉素对照组稍逊一筹,但药用量安全度较大,未见不良反应。防治感冒预防用干草5钱,水煎2次,混匀,2次分服,连服6天。共观察150人,结果发病12例,发病率占8%;而对照组250人中发病者有60人,发病率达24%。且地耳草组从服药第2天后发病率就逐天下降,无副作用。

查看详细

地耳草别名还叫什么

我相信有的朋友听说过地耳草,原来没有抗生素的时候,它可是一个功臣,可以用来去火毒,刀伤用良,清内热,清火,治眼疾。清洁创口,填塞引流,湿敷,有效果。地耳草别名田基黄(《生草药性备要》),水榴子、香草(《质问本草》),斑鸠窝、雀舌草(《植物名实图考》),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类草药性》),七寸金、一条香(《福建民间草药》),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江西民间草药》),刘寄奴(《四川中药志》),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湖南药物志》),雷公箭(《贵州植药调查》),降龙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黄花仔、禾霞气(《广东中草药》)。

地耳草别名

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
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气微,味淡。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2-08 热度: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