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的鉴别方法是什么?

茵陈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能。用于黄疸尿少、黄疸型肝炎、湿疮瘙痒等症。

来源

为菊科植物滨蒿

.et

Kit或茵陈蒿

Thunb.的幼苗。

产地与分布

主产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全国广有分布。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甚佳。

鉴别要点

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

而铃茵陈则茎略呈方形、灰黑色、长约60cm;叶对生、羽状分裂、花萼实似铃、罐状,有毛;气微,味淡。白花茵则茎呈圆柱形、青绿色而微紫;叶卵形、全缘;有的可见穗状聚伞花序;气芳香、味辛凉。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茵陈,味苦平。生丘陵阪岸上。”②梁·《名医别录》:茵陈生太山丘陵及坂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③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秋又生。”④五代·韩保升曰:“叶似青蒿背白。”⑤唐末宋初《日华子诸家本草》:“茵陈出和州及南山岭上,一名石茵陈。”⑥宋·苏颂曰:“近道皆有之,不及太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一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以茵陈入药。今南方医家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者其说云:山茵陈,汴京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生黑。江南所用者,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叶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吴中所用,为石香柔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若误作解脾药服,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茵陈蒿,无山茵陈,注云:叶似蓬蒿而紧细。今汴京北地所用山茵陈是也。大抵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伤最要。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汴京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灼热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比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下隔,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为山茵陈也。此说亦未可据。但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云,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更当考论耳。”⑦明·《本草蒙筌》:“茵陈蒿。随处俱产,太山者良。叶细青蒿虽同,叶背白色却异,秋后落叶,茎梗不凋。至春复发旧枝,故因名茵陈蒿也。”又曰:“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人每谓之。祗疑两药一种,因老嫩而异名也。殊不知叶虽近似,种却不同。草蒿叶背面俱青,且结花实;茵陈叶面青背白,花实全无。”⑧清·《本草求真》:“茵陈本有两种,叶细而青蒿者可用,老生子如铃,则为山茵陈矣。嵩为杀虫,及治口疮”。

快速鉴别

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株被白毛,绵软如绒。茎长7~lOc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茵陈蒿和青蒿有什么区别?

《本草图经》:青蒿,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子,阴干。根 茎 子 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这里又提到了一句青蒿“处处有之”,那么我们一般就会想,可能确实分布很广泛吧。而今天的青蒿,据有资料介绍,其分布零散,资源量小,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可黄花蒿呢,分布确实非常广泛。此中青蒿的“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的特征也与黄花蒿相符,惟独“干者炙作饮香尤佳”,又让人又觉得有些不象,因为我们听说黄花蒿很臭,味也苦,大概是不能作“饮香”的,反中医的斗士们也经常以黄花蒿的“臭”来证明其与“青蒿”是不同的。我比查看详细

鲜茵陈怎么吃法?

准备材料:茵陈  一顿量  面粉  随意,不用太多  猪肉糜  随意  蒜蓉  少许  香葱末  少许  盐  少许  做法:1、茵陈摘净、淘水,晾到八成干,撕成小朵。2、拌上干面粉,直到拌散为止。拌上肉糜更好吃。3、放到垫了蒸笼布的蒸笼里,蒸时盖上蒸笼布。4、大火蒸上五分钟,关火,用筷子抖散。5、油烧热,茵陈加蒜沫,葱沫,盐少许,热油泼在茵陈上。6、拌匀,查看详细

茵陈红枣汤有什么?

茵陈红枣汤原料:茵陈45克,红枣5枚,冰糖少许,薏米100克。制作过程:1。将茵陈洗净,入沙锅内加水200毫升,煮沸后改为文火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2。再加入红枣、薏米加水至6000毫升。3。煮沸后改为文火,慢慢熬煮至汤稠后,加冰糖拌匀即可食用。功能解析:茵陈是一味治疗肝胆湿热的要药,性微寒味苦,红枣和冰糖同煮,甜而微苦,具有清湿热而不伤脾胃之效,是平素湿热较重以及肝胆疾病者的保健粥补佳品,且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血管壁脂质堆积,有降低血压,增加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6-30 热度: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