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味精对身体有害吗?

常听说味精是工业制成的,食用对人体有害,这是真的吗?

这么说其实冤枉味精了。味精其实是十分天然的一种调味料,它的主要成分也就是提供鲜味的成分便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广泛、天然地存在于豆类、粮食、海藻、鱼等食物当中。

说工业制成主要说的是提炼这种物质的工艺,其实味精生产的工艺与酿酒十分类似,即用粮食做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并提纯得到,虽然是工业化规模生产,但并不改变其天然的属性。

美国的权威部门曾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味精会导致体重超重与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副作用产生。而且味精中含有很多的钠,如果使用味精时不减少盐的用量,也容易导致摄入的钠超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但这均是在过量的前提下。

那应该如何安全食用味精?

首先,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味精,这样可以基本保证食品安全。其次,使用味精烹饪时应该注意严格控制好盐和味精的量,两者加起A的用量应该不超过每人每天6克。在安全范围内食用味精,可以认为味精对人体是无害的。

没有害,味精就是

谷氨酸钠

氨基酸的一种。只要控制个量就好了,不宜过多。鸡精基本成分一般也是味精(谷氨酸钠)

科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味精会降低正常的人体抵抗力,减少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并对人体的中枢神经、骨骼、骨髓、遗传系统产生破坏作用。特别是经过高温处理,例如油炸、熏烤或长时间蒸煮的味精对人体危害就更大,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个人意见:如果因为有害就一点也不吃,我做不到,如果吃味精能活50岁,不吃能活80,我宁愿活到50岁,因为没有它我食之无味!那活的太无聊了!~您说呢

味精中含有谷氨酸钠,在日本称味精为“味之素”。早年日本曾风行一种说法,即多吃味精可以补脑。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味精中谷氨酸钠对脑细胞γ氨酸丁酸合成有利,后者有兴奋或抑制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对人体的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物质缺乏时,能引起惊厥。这往往是与维生素b6缺乏同时存在共同起作用。治疗时仅用γ氨基丁酸是无效的,相反大量补充维生素b6往往能见效。因而过量补充味精并没有特殊的营养作用.

因此,可以说,味精作为调味品,并不是特效营养品,少量使用后可调节食物的味道,增进食欲,也能被人体吸收,但不必过多强调其效用和过量补充。

夏天到了

洗澡成了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

但是

您真的会洗澡吗?

1.用力搓澡太伤皮肤

皮肤角质膜是身体屏障保护层之一,既能保持肌肤湿润,又能抵御微生物侵袭。搓澡过度,会破坏这层天然的保护膜,导致肌肤敏感[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出现红血丝。同时还可能加剧皮肤干燥,甚至诱发瘙痒症等。适当搓搓就可以,脖子、耳后、腋下、手脚关节处是重点关注对象。

2.洗澡要按照顺序来

洗澡有个顺序:洗脸-洗澡-洗头。

因为人体淋浴热水后,毛孔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先洗脸可以避免过多的灰尘进入脸部毛孔,造成毛孔阻塞。最后洗头,可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脑部血液循环,还能使头皮和头发在蒸汽中得到滋润,有益于头部的清洁和头皮健康。

3.饮酒后别急着洗澡

人在饮酒后洗澡容易昏厥。在酒精刺激下,人的血管会轻度扩张,造成血压降低。而在这种情况下洗澡的话,血液往体表转移时可能会让血压降低更明显,血压降低则表明血流供应可能无法满足体温改变,此时很容易发生晕厥。

4.饭后1小时再洗澡

洗澡一定不能空腹,当然也不要吃完饭马上就洗,最好休息一个小时,以免胃肠的供血量不足影响消化。

5.脑力劳动后别立刻洗

脑力劳动时,大脑高速运转,对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刻去洗澡,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进行转移,这很可能会造成大脑供血量突然迅速降低,引起供血量不足导致晕厥。

6.给宝宝洗澡别开浴霸

冬天给宝宝洗澡,要提前打开浴霸预热,洗澡时可别开了。浴霸是强光源,而宝宝又对光亮物比较好奇,眼睛会寻找光源看。浴霸光谱中所含的蓝光能穿过宝宝稚嫩的角膜和晶状体,会灼伤黄斑,黄斑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7.拔火罐后别洗澡

拔火罐后,皮肤正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如果洗澡就会让毛孔正张开(甚至是破损)的皮肤受到刺激,非常容易感染。

8.洗澡前别刮胡子

很多人喜欢在洗澡前剃须,其实这样不好,刚刚剃须后的皮肤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创,这时马上洗澡,沐浴液、洗发液加上热水等的刺激,容易引起剃须部位的不适,甚至发红。

9.分娩2-5天后就能淋浴

一般正常分娩的产妇分娩后2-5天便可以淋浴,剖腹产后两周可以淋浴,体质较差的孕妇可以试试擦浴。洗澡能活血行气,解除分娩疲劳。

10.运动后别立刻冲澡

运动后别立即去洗热水澡,因为机体受到热水刺激后,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进一步增加,导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是心脏和脑部。

味精与鸡精一样吗?

不一样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

使用味精注意事项:

一、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二、放醋的菜不用放味精

酸味明显,醋加得比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用放味精。

三、拌凉菜不宜放味精

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鸡精的功效:

鸡精味道鲜美,在烹调菜肴时适量使用,能促进食欲.鸡精的鲜味主要来自谷氨酸钠,符氨酸钠是谷氨酸的钠盐,它有强烈的肉类鲜味,易溶于水。

鸡精进入胃肠后,所含的谷氨酸钠能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参加人体内的代谢活动,具有改善大脑功能和稳定人情绪的作用,有利于智力发育。

查看详细

味精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1907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发现,海带汤蒸发后会留下一种棕色晶体,即谷氨酸。继而,他为大规模生产谷氨酸晶体的方法申请了专利,将谷氨酸钠称之为味之素,后传入中国,改名叫“味精”,不久,味精风靡全世界,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后来一个叫吴蕴初的年轻人反复研究发现,味精就是谷氨酸钠,早在1866年德国里德豪森博士就在植物蛋白质中提取出来了。

1925年,吴蕴初将自己的生产工艺公开,以做好向欧美行销的准备。1926~1927年吴蕴初还将“佛手牌”味精的配方、生产技术等,向英、美、法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申请专利,并获批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国的化学产品第一次在国外申请专利。

1926年,佛手牌味精获得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金奖。1930年,1933年,吴蕴初的味精继续在世界博览会上连续获得奖项,佛手牌味精打入了欧洲等海外市场。日本“味之素”在东南亚的市场也被中国产品取代。

味精的挑选:

1、优质味精颗粒形状一致,色洁白有光泽,颗粒间呈散粒状态,稀释至1:100的比例口尝仍感到有鲜味。

2、劣质味精颗粒形状不统一,大小不一致,颜色发乌发黄,甚至颗粒成团结块,稀释至1:100的比例后,只能感到苦味、咸味或甜味而无鲜味。

3、常见的味精掺假物主要有食盐、淀粉、小苏打、石膏、硫酸镁、硫酸钠或其它无机盐类。

查看详细

使用味精有哪些利与弊?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吸湿性强,易溶于水,说是溶于3000倍的水中,也仍能显出鲜味。味精还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分解出来的氨基酸,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但是,谷氨酸钠在120℃以上会发生化学变化,有轻微的毒性。

查看详细

多吃味精的危害有哪些?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少不了味精。味精可以起到调味的作用,使其他食材更鲜香。但是,味精不能多吃,如果长期大量的食用味精,就会损害健康,这就是吃味精的危害。究竟,吃味精的危害还有哪些?下文介绍了关于味精的小常识。

1

抑制神经

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就会分解成谷氨酸。谷氨酸可以抑制神经的传递,使人出现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就是吃味精的危害。

2

阻碍骨骼生长

味精会阻碍骨骼的生长,这对儿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大量食用味精,会阻碍人体内的下丘脑分泌促进骨骼增长的物质,这样就会影响到您的骨骼生长。

3

缺钙

长期吃大量的味精,也会造成身体出现缺钙的情况发生。这就是吃味精的危害。大量食用味精,会造成体内谷氨酸的含量大增,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消化,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缺钙的情况。

4

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大量食用味精,是会增加得高血压的风险的。在味精里含有大量的钠,人如果吸收太多的钠,就会造成血压的增高,这是很危险的。

以上就是吃味精的危害。味精作为调味品,可以加入到食物中去,但是,一定要适量才行,这样才能让身体保持健康。调味品是让食物变得更好处的窍门,但是,一定要适度才行。

推荐阅读:味精对宝宝的危害

查看详细

鸡精和味精哪个对身体好?

说到鸡精和味精,相信朋友们并不陌生。尤其是在早几年,基本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放着一包鸡精或味精,无论是炒菜还是凉拌菜,放一点点,就可以起到增鲜调味的作用,说是菜肴增香增鲜的“神器”一点都不过分。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对味精鸡精避而远之。有人说吃味精有损健康,也有人说吃鸡精有损健康,那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呢?

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最早是从食物中提取而来,后来采用生物发酵法获得。谷氨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氨基酸,它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因此它是安全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鲜。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疑虑“为什么有人说吃味精会影响健康”。其实适量吃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只有过量的情况下才会。

这是因为,谷氨酸钠吃进肚子里,会和胃酸反应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氯化钠就是常吃的食盐,多吃味精也就意味着多摄入了盐。盐吃多了会导致高血压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生。

鸡精

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它是以味精、食用盐为主要原料,再加入鸡肉或其浓缩提取物、风味核苷酸二钠和其他辅料制成。鸡精因为具有鸡肉的香味,比味精提鲜的效果更棒一些。也因此更受人们的喜爱。

由此可见,鸡精除了比味精多了一点鸡肉的提鲜成分外,其他的基本没什么区别。

鸡精和味精哪个危害大?

综上所述,味精和鸡精的成分区别不是太大,只要适量食用,并不会危害健康。

由于鸡精的提鲜效果更好,因此大家如果要吃的话,建议优先选择鸡精。

这些菜不用加鸡精或味精

1、烹饪肉菜无需加鸡精或味精

这是因为肉中含有谷氨酸,当用菜中的盐加热时,它会自然产生味精的主要成分。

2、烹饪鸡蛋、菌类、海鲜等食材无需加鸡精或味精

3、以酸味为主打的菜系无需加鸡精或味精

这是因为味精或鸡精不易溶于酸性环境,酸度越大,溶解度越低,导致风味越差。比如酸熘大白菜等酸味食物就不需要添加味精或者鸡精。

4、馅料中无需加鸡精或味精

这是因为味精拌入馅料后,会一起经过蒸、煮、炸等高温过程。而味精中所含的谷氨酸钠经高温会生成焦谷氨酸钠,虽然对健康无影响,但却使味精失去了提鲜的作用。

鸡精味精的食用注意事项

朋友们在食用鸡精味精的时候,建议在菜品出锅时再放,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加热破坏其中的鲜味。

朋友们,您做饭的时候喜欢放鸡精或者是味精吗?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12 热度: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