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黄芪?

黄芪(qi二声)

有的护肤品用,可以治痘痘,比如传说中的春娟黄芪霜

黄芪

[中文别名]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英文常用],,,

性味与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黄芪简介

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含义为"黄色的头"(""),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黄芪的功效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药用历史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副作用。。

植物形态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特征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Fisch。)Bunge)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参考资料:

黄芪(qi其)

[中文别名]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英文常用],,,

性味与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黄芪简介

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含义为"黄色的头"(""),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黄芪的功效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参考资料:

黄芪(qi)是一味很常用的草药,主要用来补气,急用参、缓用芪,参为墙、芪为基。

一种中药,药房有卖的。

芪读"齐"

黄芪每天最大多少用量?

黄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g,比如用补阳还五汤时,根据治疗需要,黄芪就可用到120克。 有报道甚至可用到500克, 但是用量过大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还是应该"适量"为度查看详细

女性吃黄芪的好处?

1、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2、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4、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扩展资料:相传,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查看详细

黄芪泡茶喝有什么作用?

黄芪泡茶喝的功效:1、强壮身体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给动物服用黄芪水一段时间。研究发现,喝了黄芪水的动物,体重比没有喝黄芪水的动物增长的快很多。而且喝了黄芪水的动物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蛋白也有明显的增长。将服用黄芪水的动物和未服用黄芪水的动物分别放入游泳池中,前者在水中游泳的时间较长,后者则不如前者。2、治疗身体困倦、气短的情况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会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的小时。如果增加适量的防风、生姜等等一起用水煎服,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效的预防身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如果增加适量的浮小麦与麻黄跟,用水煎服之后能够有效的治疗身体出现盗汗的情况。3、治疗高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查看详细

黄芪要怎样选地整地?

黄芪的选地整地:可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平原沙壤土或向阳的山坡。整地要深翻,每667米2土杂肥2000~2500千克,过磷酸钙60~80千克,理好四周排水沟,整细土块,作1。2~1。3米宽的畦,畦面整成龟背形,以利排水。查看详细

黄芪的主要产地在哪里?

1黄芪的产地及一般特点以山西沁源县绵山地区所产的坚实、色黄、绵软者为最好。史称绵黄芪指的就是这个。目前全国除绵黄芪外,尚有五种黄芪,即:(1)宁古塔黄芪。此物产于东北长春以西大草原上,长大粗壮,有朽心,一般作为上等品种出售,但功力不如绵黄芪。(2)口黄芪。主产于河北、山西北部及内蒙南部地区,质量稍次于宁古塔黄芪,但产量丰富,市场出售的多为此类产品。(3)恒山黄芪,又称箭杆芪,主产恒山及其附近的太白山和涞源北山,此品几乎与绵芪相等(或稍次)唯产量不丰,目前出口的多为此类产品,此物的特点是坚实、色黄、体圆而细长,绵软程度不如绵黄芪。(4)西黄芪。主产于陇东陕北、川西北一带、性质品格几乎与口芪相等。查看详细

黄芪有减肥的功效吗?

黄芪没有减肥的功效。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查看详细

黄芪提取液是什么?

黄芪提取液是以优质黄芪为原材料,采用先进工艺提取浓缩而得,非化学合成品。天然植物提取,无添加,质量稳定。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5 热度: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