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的另一个名叫什么?

蝈蝈的学名是螽斯,蝈蝈的前翅呈革质,成覆翅,翅脉明显,有些种类翅退化成鳞片状,后翅呈膜质,宽大,平时折叠在前翅下面。能唱的都是雄虫,因为只有雄虫身上有发音器,雌虫是哑巴。蝈蝈用两个翅相互摩擦来发音。能唱还得会听,蝈蝈的听器位于前足胫界节,呈椭圆型或缝隙状,上面有鼓膜。每个鼓膜有个感觉细胞,通过感觉细胞,使鼓膜传来的声音很快传到中枢神经。正是因为有听器和发音器官的存在,使这些鸣虫之间能相互联系,彼此呼应对唱。

蝈蝈:

别名为聒聒、螽斯和螽斯儿

蝈蝈分布于河北河南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山东、江苏和安徽

蝈蝈学名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支翅目,螽斯科鸣螽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为蝈蝈亚种三大鸣虫之首[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一只母蝈蝈能繁殖多粒卵每粒重14毫克,我国分布有5种以上,可按产地分类为南蝈蝈,北蝈蝈两大部分,北蝈蝈优于南蝈蝈。

蝈蝈,别名聒聒、螽斯、螽斯儿,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戏喜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也有人亲见其扑捉其他昆虫和害虫如蝗虫、大青虫等。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

动植物形态:螽斯,全体绿色。触角鞭状,长于体躯。复眼卵圆形。前翅近膜质,较弱,前缘向下倾斜,静止时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雄虫在左前翅的轭区有圆形的发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外侧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乖乖的另一个名字呢也叫做市区去了就是古代所以手里经查

蝈蝈能活多长时间?

一般成虫在野外可活三个多月,在冬天看到市面上卖的都是人工繁殖的寿命可长达五个月。蝈蝈从卵中孵化出来叫若虫,若虫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长大。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百度百科-蝈蝈

查看详细

蝈蝈的寿命最多能活多长时间?

蝈蝈的寿命为80—90天。

蝈蝈7月上旬开始产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结束。每头雌虫产卵300—440粒,每粒卵重14mg。1000只母蝈蝈理论可以产30万至40万枚卵是非常的惊人的。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为80—90天。进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虫就死亡了。

野生蝈蝈一般农历三月十五前后出土,六月十五左右长成,白露开始衰老死亡,霜降以前全部死亡,生长周期为60~75天左右,从长成开叫到衰老死亡为3个月,俗称“百日虫”。

扩展资料

蝈蝈是少量能通过摩擦一只翅膀下隐藏的后肢发出声音的昆虫中的一种。科学家已经知道这种声音能够吸引雌性蝈蝈,但他们尚不清楚为何雄性选择同步歌唱。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和分析了18个不同组群的合唱表演,每组由4只雄性蝈蝈构成。

研究人员让雌性蝈蝈在每组中进行选择。结果显示,雌性蝈蝈偏爱第一个发出每个音调的雄性,即便它只比同组的其他蝈蝈快了70毫秒。该研究小组近日将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

此外,与独唱的蝈蝈相比,雌性更偏爱那些领唱的蝈蝈,但是总体而言,合唱团的规模似乎不能吸引更多的异性。研究人员推测,参加合唱将帮助雄性保持一个稳定的节奏——在研究中,这是雌性偏爱的另一个特征。

查看详细

蝈蝈的学名叫什么?

蝈蝈

蝈蝈又有鸣虫之首的美名,一般指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由于雄性的蝈蝈个体在前翅附近有个发音器,可以通过两翅摩擦而发音。别名有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叫应等。

中文学名:

蝈蝈

别称:

螽斯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亚目:

长角亚目

科:

螽斯科

拉丁文名称:

命名时间:

,1902

查看详细

蝈蝈和蛐蛐是一个东西吗有什么区别?

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就好象“氯化钠一定是盐,但是盐不一定专指食盐”这个道理一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鉴别特征是蝈蝈一般是草绿色,不发亮;蟋蟀和蛐蛐黑褐色,油光发亮!

而蝈蝈是直翅目,螽斯科昆虫。

1,蝈蝈

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

2,蛐蛐:

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就好象“氯化钠一定是盐,但是盐不一定专指食盐”这个道理一样。

查看详细

怎样挑选好蝈蝈?

说是挑选蝈蝈的基本常识~~只是让大家看看我说的对不对而已~~!

我个人认为一条好虫要看:

1。宽:也就是蝈蝈的膀子的宽度~~!

2。高:现在大家玩的一般都是筒子膀~~玩扎嘴膀的现在很少了吧~~所以就要选择膀子高的~~!

3:严:所谓严也就是膀子的搭合程度~~(但是严有的时候也不是好事)

4:深:深就是看看杠压的深浅程度,杠直接关系着虫鸣叫时膀与膀之间摩擦面积的大小,从而虫的叫声也不一样~~这就是亮叫与酣儿的区别~!

5:厚:膀是虫鸣叫的工具~~所以翅壳子一定要厚~~!

6:色:虫的成色也很关键~~但是直接影响虫体色的关键就是虫脱鞘时的温度~~虫的体色应该和膀子的颜色成一体~!

之所以现在的虫体色都不标准主要原因就是温度~~!虫在自然温度18~22度都可以进行正常脱鞘,我想只有自然脱鞘长为成虫才是最好的~~~虫每脱一壳的时间应当为7天~~~温度低时也可能8天或10天脱一鞘~~~但是现在天津来的虫大多数都是大热脱和激素催起来的虫~~再这样的情况下的虫~~甚至可以5天或6天脱一鞘,根本就是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所以说现在拿到好虫是很不容易的~~~!!

以上是我自己的研究出来的~~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给予提醒补充~!

挑选叫了的蝈蝈一定要把它从罐子或葫芦里拿出来听,如果摊主不让拿出来那么您连买也别买,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新脱的蝈蝈要和叫了的蝈蝈分开养,也不可以打须,一般在半个月左右走音完毕就基本定音了,新脱要挑蛤蟆音重的为好,不可以有杂音,也不可以只听开翅的前音,要听后音,看是否拉的开膀子,后音没有杂音的为好,一般都是前边几声叫的不错后边几声就批拉批拉的,那种不可以要,前音后音要一致。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1 热度: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