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乌药有没有毒?

台乌药是没有毒的,它正名为乌药为双子叶植物药樟科植物乌药的根,它的效用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木质乌药与粉质乌药有什么区别?

为樟科植物乌药(Sims).的块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麸炒用。【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药禁忌1.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2.孕妇及体虚者慎服。查看详细

乌药怎么施肥好?

播种在每年清明前后播种,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前土壤应提前进行翻耕使其充分风化。播前施有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播种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kg。播种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三倍左右),并覆盖稻草(切割为3cm~4cm长)。幼苗管理种子发芽后应根据气候情况搭建黑色遮阳网。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进行追肥,每2个月进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平时应注意抗旱排涝。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种植管理移栽地应选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在头年立冬之前进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整成宽约1m的水平带。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查看详细

煮乌药吃煮多少时间最好?

最少要煮1小时。

乌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乌药(Sims)。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午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查看详细

乌药有哪些特性?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1。行气止痛用于寒郁气滞,胸闷腹痛,常配伍沉香、生姜等,方如乌沉汤;用于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川楝子、青皮等,方如天台乌药散;用于肝郁气滞,经行腹痛,常配伍香附、木香、当归等,方如乌药汤。

2。温肾散寒用于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可与益智仁、山药同用,方如缩泉丸。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按语】乌药性味辛温,走肺脾而理胸腹之气滞,散寒凝而除疝气经行之疼痛,且能温肾,除膀胱之冷气,用治遗尿尿频之证。

【类药鉴别】乌药、木香皆能行气止痛,为治胸腹胀痛之要药,常相须为用,然木香行气力佳,且煨用有止泻之功;乌药则又善治寒疝痛经,并能温肾散寒。

查看详细

乌药是一种什么药,有什么作用?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药理作用

乌药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如下:

抗菌、抗病毒作用

张天民等报道,乌药20%的药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基B1、B3、B4病毒(CB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SV病毒是引起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因,柯萨基B组病毒(CBV)的抑制指数均为4个对数,属高效抗病毒药物。乌药的水和醇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HSV)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属高效药物。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另外,鲜乌药叶也有抗菌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对抗临床应用大黄引起的腹痛。乌药水煎液可明显增大家兔胃电幅值,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乌药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可明显对抗乙醇诱发的细胞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且还兼有全身作用,乌药的这种保护作用与神经功能有关。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乌药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其挥发油内服有兴奋心肌、加速回流循环、升压及发汗作用,亦有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作用,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缓解复合肌肉痉挛性疼痛作用。

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乌药有促进血凝作用,亦有报道乌药有抗凝血酶作用。乌药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作用明显。乌药根中呋喃倍半萜组分对实验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该组分对CCl4引起的GOT、GPT升高有预防作用,对乙硫氨酸所致血清转氨酶升高,GOT升高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保护肝脏免受脂肪浸润。另外乌药亦有抗组胺的作用。有报道乌药的水、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以其正丁醇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为最强。

查看详细

汉中人种植的乌药学名叫什么?

学名叫做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

乌药的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乌药的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查看详细

中医乌药,生长环境和性味功效是什么?

乌药

别名:鳑魮树(本草纲目),铜钱树(浙江、江西),天台乌药、斑皮柴(浙江),白背树、鲫鱼姜、细叶樟、土木香(江西),白叶子树(广东),香叶子(浙江)。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1。《本草纲目拾遗》: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

2。《本草图经》:乌药,木似茶槚,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根)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似作车毂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3。《本草别说》:按《本草图经》及世称以天台者为胜,今比之衡州、洪州者,其香味唯天台者为劣,入药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颇赤而差细小尔。

4。《纲目》:乌药,吴、楚山中极多,人以为薪。根、叶皆有香气,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核壳极薄,其仁亦香而苦。

乌药始载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乌药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这是第一次对乌药的产地、性状、采收及确切的药用部位作了描述,以后诸多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苏颂《本草图经》曰:“乌药根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以作车毂纹,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吴楚山中极多,根叶皆有香气,根亦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陈嘉谟在《本草蒙笙》中云:“天台者,香白固优,不及海南者,功力尤大。根采考附,状取连珠,如珠连者佳。直根不堪用,有二种,天台者白而虚柔,另为海南者黑褐坚硬。”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乌药称“花如桂”,其附图为天台乌

乌药来源单一,均为野生。现在我国乌药的各主产区以浙江省产量最大,浙江天台地区产乌药素以道地药材著称,但由于经济和地区差异,现在天台地区已不大量采收、加工和收购乌药,而是集中在浙江省西部地区,原料来源以赣、皖、湘、闽等地。八十年代以来衢州、金华二地的乌药年产量为全国最高,并销向全国各地。

民间代用品鼎湖钓樟L。。与小叶乌药L。。(Hemsl。)H。P。Tsui在各地药材公司均不收购。

【各家论述】

1。《本草抬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癫,并解冷热。

3。王好古:理元气。

4。《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5。《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6。《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7。《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8。《纲目》: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l,滞中带补也,《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

9。《本草经疏》:乌药,辛温散气,病属气虚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气虚、气热用之,能无贻害耶。

10。《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11。《本草述》:按乌药之用,耳食者本于寇氏走泄多一语,以为专于辛散而已,如海藏谓其理元气,何以忽而不一绎也?如止于辛散,安得宿食能化,血痢能止,便数能节,症结能消,头风虚肿之可除,腹中有虫之可尽,妇人产后血逆及血海作痛之可疗,小儿积聚蛔虫及慢惊昏沉之可安,即《日华子》亦谓其功不能尽述者,是其徒以辛散为功乎?盖不等于补气之剂,亦不同于耗气之味,实有理其气之元,致其气之用者。使止以疏散为能,而不能密理致用,可谓能理气乎?丹溪每于补阴剂内入乌药叶,岂非灼见此味,于达阳之中而有和阴之妙乎?达阳而能和阴,则不等于耗剂矣。香附血中行气,乌药气中和血,离血而行气,是谓之耗,不谓之理,盖气本出于阴中之阳,达于阳中之阴也。

12。《本草新编》:乌药,产妇虚而胎气不顺者,切不可用,用则胎立堕。人以为顺气用之,谁知乌药能顺胎气之实,而不顺胎气之虚乎?不独胎气,凡气虚者,俱不能顺,惟血虚而带郁滞者宜之耳。

13。《本草求真》:乌药,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优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选方】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

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3。四磨汤(《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4。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

5。排气饮(《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

6。缩泉丸(《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7。五磨饮子(《医方集解》),顺气行滞。

8。六磨汤(《证治准绳》),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

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用药禁忌】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5 热度: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