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吃哪个部位的肉好?

重点为“上脑、大三叉、小三叉、黄瓜条、磨裆”5个部位。

“羊肉分档”

头尾部分:

1、头皮少肉多,可用来酱、扒、煮

2、尾绵羊尾多游,用来爆、炒、氽等;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

前腿部位:

3、前腿胸部肉适宜烧、扒;其他的肉多筋,只适宜烧、炖、酱、煮等。

4、颈肉肉质较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炖及制馅。

5、前腱子肉老而脆,肉中夹筋,适宜酱、炖、烧等。

腹背部位:

6、脊背外脊肉可用来涮、烤、熘、爆、炒、煎等;里脊肉是羊身上最嫩的两条肉,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去掉膜筋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7、肋条无筋,肥瘦兼有,适宜涮、烤、炒、爆、烧、焖、扒等。

8、胸脯、腰窝胸脯肉质肥多瘦少,用于烤、爆、炒、烧、焖等;腰窝肉质老,质量较差,适宜酱、烧、炖等。

后腿部位:

9、后腿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很广。

1、脖颈即脖颈肉。质地老,筋多,韧性大。适于烧、炖及制馅。

2、上脑位于脖颈后、脊骨两侧、肋条前。质地较嫩,适于熘、炒、氽等。

3、肋条即连着肋骨的肉。外覆一层层薄膜,肥瘦很合[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质地松软。适于扒、烧、焖和制馅等。

4、哈利巴包着前腿上端棒子骨的肉。筋肉相连,质地较老,适于炖、焖、烧等。

5、外脊脊骨两侧的肉。纤维细短,质地软嫩。适于熘、炒、煎、爆等。

6、胸口脖颈下、两前腿间。肥多瘦少,无筋。适于烧、焖、扒等。

7、里脊紧靠脊骨后侧的小长条肉。纤维细长,质地软嫩。适于熘、炒、炸、煎等。

8、三岔脊椎骨后端,羊尾前端。有一层夹筋,肥瘦各半。适于炒、爆等。

9、磨档即尾下臀部上的肉。质地松软,适于爆、炒、炸、烤等。

10、黄瓜条(包括底板)磨档前端,三岔下端。质地较老,适于炸、爆等。

11、腰窝后腹部,后腿前。肥瘦夹杂,有筋膜。适于炖、扒等。

12、腱子前后腿上的肉胡,前腿上的称前锤子,后腿上的称腱子。肉中夹筋,筋肉相连,适于酱制。

13、羊尾绵羊尾全是脂肪,肥嫩浓香,膻味较重,适于炸和拔丝。

炖羊肉的用哪个部位的肉?

很简单,就选择羊腿肉。

正式名称叫”前腱子“。

下面专门介绍一下羊肉部位不同适合的烹饪方法:

一:头尾部位:

头:肉少皮多,可用来酱、扒、煮等。

尾:羊尾以绵羊为佳,绵羊尾脂肪丰富,质嫩味鲜,用于爆、炒、氽等;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

二:前腿部位:

前腿:位于颈肉后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羊胸肉嫩,宜用于烧、扒;其他的肉质性脆,筋较多,宜用于烧、炖、酱、煮等。

颈肉:肉质较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烧、炖以及制馅等。

前腱子:肉质老而脆,纤维很短,肉中夹筋,适于酱、烧、炖、卤等。

三:腹背部位:

脊背:包括里肌和内外脊肉,俗称扁担肉。外脊肉位于脊骨外面,呈长条形,外面有一层皮带筋,纤维呈斜形,肉质细嫩,专用于较嫩菜肴的主料,用途较广,用于涮、烤、爆、炒、煎等;里肌位于脊骨两边,肉形似竹笋,纤维细长,是全羊身上最鲜嫩的两条瘦肉,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去膜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肋条:俗称方肉,位于肋骨里面,肥瘦互夹而无筋,越肥越嫩,质地松软,适于涮、焖、扒、烧、制馅等。

胸脯:位于前胸,形似海带,肉质肥多瘦少,肉中无皮筋,性脆,用于烤、爆、炒、烧、焖等。

腰窝:俗称五花,位于肚部肋骨后近腰处,肥瘦互夹,纤维长短纵横不一,肉内夹有三层筋膜,肉质老,质量较差,宜于酱、烧、炖等。腰窝中的板油叫腰窝油。

查看详细

吃羊肉的禁忌有哪些?

1、不宜食用反复剩热或冻藏加温的羊肉。

2、不宜食用未摘降除甲状腺的羊肉。

3、烧焦了的羊不应食用。

4、未完全烧熟或未炒熟后不宜食用。

5、不宜用不适当的烹制方法烹制食用。

6、肝炎病人过多食用羊肉,可加重肝脏负担,导致发病。

7、吃羊肉后马上喝茶,容易发生便秘。

8、羊肉温热而助阳,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最好同时吃些白菜、粉丝等。

扩展资料:

营养分析:

羊肉鲜嫩,营养价值高,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疗品。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羊肉有益血、补肝、明目之功效,对治疗产后贫血、肺结核、夜盲、白内障、青光眼等症有很好的效果。羊奶与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质,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体虚者的天然补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羊肉

查看详细

如何挑选羊肉?

1、头尾部位

头:肉少皮多,可用来酱、扒、煮等,如酱羊头肉。

尾:羊尾以绵羊为佳,绵羊尾脂肪丰富,质嫩味鲜,用于爆、炒、氽等,在涮羊肉中有羊尾,配合羊肉一起食用,肥嫩鲜美;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

2、前腿部位

前腿:位于颈肉后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羊胸肉嫩,宜用于烧、扒;其他的肉质性脆,筋较多,宜用于烧、炖、酱、煮等。

颈肉:肉质较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烧、炖以及制馅等。

前腱子:肉质老而脆,纤维很短,肉中夹筋,适于酱、烧、炖、卤等。

3、腹背部位

脊背:包括里肌和内外脊肉,俗称扁担肉。外脊肉位于脊骨外面,呈长条形,外面有一层皮带筋,纤维呈斜形,肉质细嫩,专用于较嫩菜肴的主料,用途较广,用于涮、烤、爆、炒、煎等,如煎羊排、烤羊排;里肌位于脊骨两边,肉形似竹笋,纤维细长,是全羊身上最鲜嫩的两条瘦肉,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去膜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肋条:俗称方肉,位于肋骨里面,肥瘦互夹而无筋,越肥越嫩,质地松软,适于涮、焖、扒、烧、制馅等。

胸脯:位于前胸,形似海带,肉质肥多瘦少,肉中无皮筋,性脆,用于烤、爆、炒、烧、焖等。

腰窝:俗称五花,位于肚部肋骨后近腰处,肥瘦互夹,纤维长短纵横不一,肉内夹有三层筋膜,肉质老,质量较差,宜于酱、烧、炖等,如红烧羊肉。腰窝中的板油叫腰窝油。

4、后腿部位

后腿: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较广。其中位于羊的臀尖的肉,亦称“大三叉”(又名“一头沉”),肉质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层夹筋,去筋后都是嫩肉,可代替里脊肉用。臀尖下面位于两腿裆相磨处,叫“磨裆肉”。形如碗,纤维纵横不一,肉质粗而松,肥多瘦少,边上稍有薄筋,宜于烤、炸、爆、炒等。与磨裆肉相连处是“黄瓜肉”。肉色淡红,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一条斜纤维,一条直纤维,肉质细嫩,一头稍有肥肉,其余都是瘦肉。在腿前端与腰窝肉相近处,有一块凹形的肉,纤维细紧,肉外有三层夹筋,肉质瘦而嫩,叫“元宝肉”、“后鸡心”。以上部位的肉,均可代替里脊肉使用,我们通常炒羊肉用这部分的肉比较多。

后腱子:肉质和用途与前腱子相同。

查看详细

羊肉有什么作用?

羊肉肥瘦适度,鲜嫩柔软,味道香美,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食用广泛,可以加工成各种羊肉制品。

羊肉产品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医疗和食疗保健作用。羊肉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一般人吃羊肉,其中99%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被消化,消化率超过牛肉、猪肉。羊肉含钙量比牛肉多50%以上,含铁量比牛肉多1倍、比猪肉多4倍,适宜于老年人、病人、儿童补养。羊肉胆固醇含量低(每百克肉中牛肉为106毫克,猪肉为126毫克,羊肉为70毫克),是高血压病人和忌食胆固醇患者的理想食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羊肉,苦,甘,大热,无毒,治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名医李杲认为:“羊肉有形之物,能补有形肌肉之体,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常吃羊肉对肺结核、肺炎、气管炎、肾炎、肝炎、糖尿病、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亏及其他虚寒病症均有补益和治疗作用。

羊体各部位都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李英等认为:

羊肝:羊肝补肝,专治肝邪之病,有益血、补肝、明目功用。常用于治疗虚劳、夜盲眼、白内障等病。

羊肚:即羊胃。可补虚,健脾胃,治虚劳、消渴、盗汗、尿频。把羊肚煮烂,空腹食用,治虚寒胃痛、消渴,效果明显。

羊肾:可补肾气,益精髓,治肾虚劳损、腰脊疼痛、足膝痿弱、耳聋、消渴、阳痿、尿频。健康人食用能充润五脏,强身健体。

羊骨:能补肾,强筋骨,治虚劳、腰膝无力、筋骨挛痛、久泻、久痢。肾脏虚冷致腰脊转动不便者,可取羊脊骨1具,煮烂,捣碎,蘸蒜,空腹食用,这种羊脊骨粥,疗效显著。

羊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对风热目赤、热毒疮疡有一定疗效。对肺结核,尤其是早期浸润型病变者,可将新鲜羊胆的胆囊口用线扎紧,用清水洗后隔水蒸1~2两小时,早晨空腹或睡前吞服,每天1只。也可分次服用或制成丸剂、粉剂服用。

羊角:功用近似羚羊角,具有镇静、退热、益气、安神的作用,可防治高血压之头痛、产后腹痛、经痛。对小儿惊风者,可将羊角烧焦研碎,日服2次,每次2。5克(5分)。

羊血:止血,祛瘀,生饮解诸毒。人觉中毒,饮羊血1升,即可缓解。服砒霜者,马上灌服羊血,可以存活。把羊血煮熟,拌醋食用,治大便下血效果极好。

羊的全身都是宝,生物制药业已利用羊脏器生产细胞色素丙、肝浸膏、胎盘粉、SOD粉等。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肉和脏杂的食疗保健和药用价值将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查看详细

吃羊肉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羊肉性热,温中暖身,补虚益气,每500克羊肉能提供6427卡热量,尤其适合冬令或阳虚之人进补,中医称“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羊肉中的脂肪含量仅有猪肉的1/2,因而不必担心因摄入过多而引起肥胖。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5 热度: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