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蛇床子地肤子作用

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国的起名文化,这堪称是一种艺术,我们都说名字代表着这个人的外在,而且似乎能够从名字中看出它的内在,这就是寓形于名,这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么中草药的名字是否也和它的外在和功能有关呢?没错,就像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苦参蛇床子地肤子,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吧。

jpg

苦参碱能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对氯仿吸入所致的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兔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心肌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节律失常.此外,苦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苦参生物碱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蛇床子又名蛇米、双肾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每年6~8月份,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割取全株,打落果实,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辛苦,入肾、脾二经。据测定,果实含挥发油,主要为蒎烯、坎烯、异龙脑、佛手柑内酯及当归酸酯等[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具有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痹痛、疥癣湿疮等证。《本草新编》称其“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旱芹干燥成熟的果实冒充蛇床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地肤子与苦参:均清湿热,祛风止痒,且都有利尿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淋痛不利之证,均可应用。但尚各具特点,地肤子祛风利湿止痒较好,故偏治因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及妇女阴痒,小便淋痛等。苦参苦寒清热力强,故外治热毒痒疮,内治泻痢黄疸等。地肤子与黄柏: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

蛇床子和茴香有什么区别?

蛇床子属于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略有小毒,归肾经。主要功能解毒杀虫燥湿祛风。多用于外治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湿疹疥癣;寒湿带下;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等。

蛇床子虽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在使用他的同时还有禁忌,像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的这类人都是忌服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还有人这么说:不知道什么是蛇床子,只知道那个叫野茴香。这个俗名的由来我想了一下,就因为它的花同茴香一样,是伞形花序。其实它一点也不香,还多少有一种什么怪味。对它的种子也有叫野胡萝卜子、蛇米、蛇栗的。这些名称怎么总离不开蛇呢?弄得有些恐怖。大概因为它的花全是白色,开得特别寂寞而气味又怪,植株又特别市面是长得疯。大枝细叶,一片片地长,牲口也不喜欢吃它。人们总疑心下面睡着毒蛇,也许这是真的吧!所以就叫了蛇床子。

蛇床子最珍贵的是它的种子。夏、秋二季采来细小的种子,除去杂质,晒干。就可以入药了。中医认为它性温,味辛、苦。可以温肾壮阳,治阳痿、宫冷。除燥湿,祛风,杀虫。治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滴虫性阴道炎等。过去我们不知道它的种子是药,一个夏天也没有人理会它。到了秋风一刮,它的种子撒落了一地,枝子就干枯了,正好可以作烧柴。人们似乎也不怕地里面有蛇,割回来晒干,只能拿它做烧柴做饭。

茴香又称小怀香、小茴香、茴香子、谷香(四川、贵州),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原名怀香,始载于唐本草。苏颂说,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为怀香。陶弘景谓:煮臭肉,下少许,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李时珍说,俚俗多怀衿衽咀嚼,恐怀香之名,或以此也。。。

用途:1。食用:茎可拿来搭配生菜色拉。茎叶是很好的蔬菜。叶片剁碎加入料理中,特别适用于油腻的鱼类菜肴。种子则被当做香料,也可泡成香草茶,可助消化。2。药用:性味:果实(称小茴香):辛、温;根:辛、甘、温;茎、叶:甘、辛、温。效用:果实: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治痛经,小腹冷痛,食少吐泻,睾丸偏坠,水疝;根:温肾和中,行气止痛。治寒疝腹痛,风湿关节痛;茎、叶:袪风,顺气止痛。治痈肿,疝气。

传说:清朝末年,俄罗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游览杭州西湖,正当他尽情欣赏秀丽风光之时,突然疝气发作,痛得他捧腹大叫。这时,随行的俄罗斯医生束手无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用中药小茴香一两,研成粗末,让米哈伊洛夫用二两浙江绍兴黄酒送服,大约过了20分钟,他的疝痛奇迹般地减轻,并很快消失。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米哈伊洛夫大呼神奇,此事一时也被传为佳话。。。

查看详细

蛇床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蛇床子是一种中药,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常用于治疗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等。蛇床子燥湿止痒,部位所指乃是外阴、腰背,弥补花椒偏于足下的不足。苦参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

查看详细

五倍子和蛇床子的生长环境

有谁听说过五倍子或者蛇床子这种中药材的呢,反正我是略有耳闻,在某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五倍子和蛇床子是可以治疗男性问题的,顿时间就感兴趣了,年轻气盛的姿态尽露无遗,所幸老前辈只是笑笑,说这些老药材能够治疗男性的生殖问题。

五倍子和蛇床子

五倍子,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青麸杨Rhuspotaninii?Maxim.或红麸杨RhuspunjabensisStew.var.sinica(Diels)Rehd.et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地。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蛇床子Cnidiummonnieri(L.)Cuss.,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性温,味苦。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五倍子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地。而蛇床子多年生草本。茎多数,自根茎生出,高可达60厘米,基部匍匐生根,简单或分枝,四棱形,具浅槽,常染紫红色,极密被白色平展刚毛,下部较疏,节间伸长,比叶片长很多。叶三角状卵圆形,长约1.2-2厘米,宽约1-1.7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近浅心形,边缘为圆齿状锯齿,上面榄绿色,被白色纤毛,近边缘较密,下面较淡,主沿各级脉上被白色纤毛,余部有不明显小凹腺点,侧脉4-5对,与中脉在上面微凹陷或近平坦,下面带紫红色,明显隆起;叶柄极短,长1-3毫米,常带紫红色,密被白色平展刚毛。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7 热度: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