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和酒米醋治什么功能的?

白蒿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

(1)白蒿泡水,能够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减少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经常饮用能够消退黄疸。

(2)可降低转氨酶的活性。所含有的物质是天然的护肝成分,人体吸收后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保护肝细胞不受损失[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并降低肝脏转氨酶的活性,多多种肝病都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经常喝酒的人,伤肝可以用白蒿泡水喝,有护肝作用。

(3)抗菌的功效。能够消灭和抑制病菌,有效减少肠炎、胃炎等多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4)降血脂和解热镇痛的重要作用。

白蒿治黄疸吗?

白蒿有很多亚种,其中的一个亚种-茵陈蒿有退黄作用,中药汤剂有一个“茵陈蒿汤”,有比较好的保肝、降酶、退黄效果,此外,中成药有一个“茵栀黄颗粒”或“茵栀黄口服药”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常用的药物。在民间有个偏方,就是用白蒿熬水喝治疗黄疸或黄疸型肝炎,据说有不错的疗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黄疸的治疗还是建议用经过循证医学证实的方法,要临床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对症下药,不要单信偏方。

查看详细

黄蒿白蒿区别是什么?

1、外观高度不同,白蒿比较矮,黄蒿可以长的一到二米高

2、其次是香味不同,白蒿的香味近似芸香,黄蒿的香味是烧香的味道

3、用途不同:白蒿可食用,可入药;黄蒿不可食用,不能入药;黄蒿可以用来发酵烟叶、熏蚊子、做制香的原料和烧柴。

扩展资料

黄蒿(学名:猪毛蒿,拉丁学名:。etKit)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有特殊气味。茎直立,高40-90厘米,中等饲用植物。

其分布范围极广,为欧、亚大陆温带与亚热带地区广布种。

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

根系发达,在草场正常利用的条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层中,侧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根系入土深度超过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过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剧,植物地下部分则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减弱,

不定根大量出现,甚至发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另一特点是,枝条在适宜条件下能长不定根,当枝条长出不定根,植株受践踏后,枝条脱离母株,亦能发育成新个体。在内蒙古高原上,它可向着由风力而形成的薄层沙地延伸。冷蒿属于温带旱生小半灌木。耐干旱和严寒,适生于≥10℃的积温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性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质和砾质土壤上,均能繁盛地发育生长,但不能进入低湿的盐渍化生境。

参考资料白蒿(白蒿)_百度百科 

黄蒿_百度百科 

查看详细

阴历几月的白蒿芽最好?

(阴历正月到二月的白蒿药力最强,过了清明就只能当野菜吃了,没有药力了)。

白蒿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听老人讲,白蒿即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更是一种天然药材,它具有养肝、预防肝炎的特性疗效。长年食之饮用,可以预防肝炎病,(阴历正月到二月的白蒿药力最强,过了清明就只能当野菜吃了,没有药力了)。“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茵陈,尚在襁褓之中;二月里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农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当柴禾烧了。

白蒿嫩苗,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把它采摘下来,择洗干净,或蒸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两用菜肴。

可拌上一些面粉,蒸熟后,调好蒜泥蘸了吃,口感很好,绵绵的,味道清素淡雅,鲜美异常;

也可凉拌,将白蒿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餐桌上的佳品;

还可白蒿蒸肉。先把白蒿用面裹好,然后上笼屉铺匀;另外拿出炒锅,放底油烧热,下肉片煸炒,放糖、酱油、盐,加调料(十三香),煸炒片刻,立刻起锅。把起锅的肉片在笼屉里的白蒿上匀称覆盖一层,开始蒸。二十分钟即可。再拍一头蒜,切碎,倒醋和香油,作为蘸料。这种菜饭一体,浓香可口,肥而不腻,吃后舒服无比。

煮粥时把其直接放入锅中同煮,粥的味道也很鲜美;

把白蒿作为饮料很为方便,将白蒿洗净晒干后,当作茶叶保存即可。每天少许,加大枣两枚,泡茶服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实为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

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中药属性简介

茵陈英文名dHerb

茵陈

别名:白蒿、松毛艾、田耐里(客家话)

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

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茵陈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茵陈的作用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3]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

茵陈用药禁忌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蓄血发黄者,禁用茵陈。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白蒿的食用和药用

白蒿在中药中叫茵陈,每年到了农历三月都要挖一点,用来冲茶、炒鸡蛋、炸白蒿、凉拌。

茵陈的三种食用方法:

(一)凉拌茵陈

1、原料:1。主料:白蒿250克;2。调料:精盐、味精、白糖、麻油。

2、制法:

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

清湿热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两目昏花、夜盲等

(二)茵陈干姜饮

一、原料:

1。茵陈(白蒿)15克、大枣4棵、干姜6克2。调料:红糖适量。

二、制法:

将茵陈、大枣、干姜、红糖共同煎煮,吃枣喝汤。

按:此饮由利湿退黄的茵陈和温中、健脾胃的生姜及益气血、健脾暖胃的红枣相配而成,具有健脾胃、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慢性肝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有一定疗效。

(三)茵陈粥

原料;茵陈60克、粳米100克调料:白糖适量。

二、制法:

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适量白糖煮至粥成。

按: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与健脾胃的粳米同煮粥,具有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彻底除根有很大帮助。

查看详细

艾叶与白蒿有何区别?

一、作用的不同: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二、形状的不同:

白蒿为一二年生草本,高。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

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

艾草为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

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

白蒿为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

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茎单生或少数,高(-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查看详细

孕妇可以喝白蒿水吗有什么作用的?

孕妇适量的喝白蒿水,可以有一定的好处,因为白蒿,可以有清热解毒以及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有助于保护肝脏,也有一定的消炎利尿,降压降脂作用,也有助于退黄疸,但由于白蒿性质偏寒,一般在孕期需要适量,以避免过多的喝,也有可能会增加胃肠道不适,一般民间有喝白蒿水,可以预防新生儿黄疸的说法,但也要注意适量。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20 热度: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