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与湿火有何区别?

中医认为火比热更胜。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湿火,病证名。指湿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湿火的一般表现有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具体表现因湿火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湿疹、皮炎、搔痒或疔疮;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关节痛、屈伸不利。但通常所说的湿火多指湿火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湿火。其表现为口舌生疮糜烂、胸胁脘腹闷胀、不思饮食、口黏、大便溏烂,小便黄赤而不通畅,身重体困。湿火在肝胆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面目皮肤黄疸。

因此只是有些程度的区别。

湿热怎么办?

湿热多半是考虑脾胃虚弱的原因引起的,可以吃一些补脾、消食的药物进行调理」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莲子汤、黄瓜、番茄、绿豆、芹菜、苦瓜等温良的食物,多喝水,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查看详细

湿热怎么调理?

湿热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身体疾病,需要尽早的调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理:一、平常不要经常呆在寒冷的房间里。二、适当的多吃一些补脾胃的食物。三、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四、尽量不要接触寒冷的东西。五、尽量减少西药的摄入。六、在潮湿天以及下雨天最好不要外出。七、可以进行一些拔罐,针灸等中医行为,也可以多喝一些红糖姜水。

查看详细

怎么改变湿热体质?

1.饮食宜与忌:

宜: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甘寒、甘平的食物:

适宜吃的水果:西瓜、荸荠;

适宜吃的菜类: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白菜、苦瓜、丝瓜、葫芦、冬瓜、藕;

适宜吃的水产品:海蜇、鲫鱼;

适宜吃的豆类:绿豆、赤小豆、蚕豆;

忌:少食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湿助热的食物:

不适宜吃的菜类:韭菜、生姜、芫荽

不适宜吃的调味品:辣椒、胡椒、花椒

不适宜吃的饮品:酒、蜂蜜

不适宜吃的糖类:饴糖

不适宜吃的肉类:羊肉、牛肉、狗肉、鳝鱼

2.生活起居

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应戒烟酒。

3.体育锻炼

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等。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排除多余的水分,运动后搭配可以有效清热利湿,可以达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候锻炼。

湿热体质的情志调理:

湿热体质的人应克制过激的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查看详细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湿热体质吃什么好?

想要帮助湿热患者调理身体,就需要调节患者平时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增加运动量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等;患者平时饮食中应该进食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包括绿豆、薏米、冬瓜、山药、苦瓜等;而情绪则是应该保持以舒缓为主。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9 热度: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