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什么颜色?

螳螂有多种颜色。

螳螂在一生的生长过程中,体色会根据周围环境产生变化,也就是保护色,尤其在羽化时少数螳螂会发生体色突变,从而发生黄金色以及其他颜色的不常见颜色,一般对刀螳来说,成虫时环境原因可以使其腹部颜色变化[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前翅颜色转换等等。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

有绿色的,土黄色。灰色的。

野螳螂是灰色的比较小还有一种是绿色的相对大一点

为什么螳螂交配的时候要吃掉丈夫?

肚子饿。

螳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雌螳螂饥不择食,把丈夫当美味。

为了证明这个原因,里斯克和戴维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发现,那些处于高度饥饿状态(已被饿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见雄螳螂就扑上去抓来吃,根本无心交媾。

处于中度饥饿状态(饿了3到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交媾,但在交媾过程中或在交媾之后,会试图吃掉配偶。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雌螳螂则并不想吃配偶。可见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动机是因为肚子饿。

性食同类(m),是指一些动物在交配后会吃掉它们的配偶的现象,这些动物交尾前后甚至交尾过程中,雌性吃掉与之交尾的雄性。在大自然中,嗜食同类的雌性动物远远多于雄性。

在蜘蛛纲和昆虫纲动物中,在交尾前后甚至交尾过程中,雌性吃掉与之交尾的雄性的现象,除了螳螂之外,多种蜘蛛、摇蚊与一种海蛞蝓,也都有这种雌性吃雄性的特殊习性。

针对性食同类的现象,有人认为是由于各种复杂的进化原因,包括物种成本效益、精子竞争和神秘的雌雄淘汰计划。但经过研究发现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同类相食的动机非常简单。

查看详细

螳螂的巢有什么特点?

螳螂没有巢穴,只有卵鞘。产卵期,每年7月中旬,多数种类即陆续进入成虫期,于8月下旬经雌雄交配,雌虫选择树木枝千或墙壁、篱笆、石块上、石缝中产卵。

产卵时先由左侧附腺分泌泡沫状蛋白物质于生殖腔开口处,右侧附腺分泌出二酚醛类物质,并立即被氧化为醒,使分泌的蛋白物质凝固为一层较坚硬的外壳筱盖在卵块外面,形成卵鞘。一只雌蝗娜所产卵鞘的多少、卵鞘的大小以及鞘内卵粒的多少,因不同种类而有差异,一般可产下1~4个卵鞘。

扩展资料

外形特征: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查看详细

螳螂住什么地方?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在夏季,城市的路灯下,经常能见到螳螂,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

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扩展资料

螳螂性食同类的研究

在1984年,两名科学家里斯克(E.Liske)和戴维斯(W.J.Davis)虽然同样在实验室里观察大刀螳螂交尾,他们事先把螳螂喂饱吃足,把灯光调暗,而且让螳螂自得其乐,人不在一边观看,而改用摄像机纪录。结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场交配中,没有一场出现了吃夫。

里斯克和戴维斯认为,以前人们之所以频频在实验室观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为在直接观察的条件下,失去“隐私”的螳螂没有机会举行求偶仪式,而这个仪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恶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须的。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实验室喂养的螳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雌螳螂饥不择食,把丈夫当美味。为了证明这个原因,里斯克和戴维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发现,那些处于高度饥饿状态(已被饿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见雄螳螂就扑上去抓来吃,根本无心交媾。

处于中度饥饿状态(饿了3到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交媾,但在交媾过程中或在交媾之后,会试图吃掉配偶。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雌螳螂则并不想吃配偶。可见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动机是因为肚子饿。但是在野外,雌螳螂并不是都能吃饱肚子的,那么,吃夫就还是可能发生的。

1992年,劳伦斯(S.E.)在葡萄牙对欧洲螳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观察到的螳螂交尾现象中,大约31%发生了吃夫行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处于中度饥饿。吃掉雄螳螂,对螳螂后代也的确有益。

198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后代数目比没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维斯也承认,欧洲螳螂发生的吃夫现象可能比其他螳螂远为普遍,是他们给螳螂带来恶名。但是,雄螳螂很显然不是心甘情愿地被吃的。

他们在交配前,小心翼翼地悄悄接近雌螳螂,避免被发觉。交配时从雌螳螂背后跃上,交配完了之后迅速地逃离,没有为了后代牺牲自己的迹象。

查看详细

螳螂是怎样捕食?

螳螂在休息时,捕捉器折起来,举于胸前,并不伤害别人,一副在祈祷的架势。但是,一旦有猎物突然出现,它就会立刻收起祈祷姿态。

捕捉器的那3段长构件突地伸展开去,末端伸到最远处,抓住猎物后便收回来,把猎物送到2把钢裾之间。老虎钳宛如手臂内弯似的,夹紧猎物,如蝗虫、蚱蜢或其他更厉害的昆虫,一旦夹在那4排尖齿交错之中,便小命呜呼了。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查看详细

螳螂为什么可以杀死蛇?

螳螂的身体上面有两个器官成为战胜毒蛇的关键。螳螂是唯一一个可以看到3D影像的昆虫,而作为捕食者,螳螂眼睛是十分的敏锐的。螳螂也非常了解如何打蛇,在毒蛇发起攻击的时候就把毒蛇的蛇头牢牢的控制住。这就是螳螂能够打败毒蛇的猫腻,因为螳螂的眼睛和镰刀手对于毒蛇来说非常致命。

而其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螳螂腿上和手臂镰刀上面的尖刺,可以很轻松的就扎进毒蛇的皮肤里面。因为螳螂什么东西都吃,所以拥有着一副好牙口,咬合力非常惊人。

注意事项:

1、螳螂是肉食性昆虫,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蛾蝶类及其幼虫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虫,蝉、飞蝗、螽斯等大型昆虫。可作为蚜虫、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害虫的天敌,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

2、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3、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它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4 热度: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