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乌药是川乌吗

人们对于许多的中药都是分不清,因为本来就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有些中药确实太相似了,不是名字差不多就是药材看起来差不多,也难怪人们分辨不清;比如说乌药和川乌吧,这两个是一样的中药吗,如果是两种不同的中药,那么它们分别都有哪些作用,都能治什么病呢,不清楚不要紧,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中药乌药是川乌吗

 乌药是川乌吗

乌药别名为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其性状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不可供药用。

川乌别名为乌头、五毒根。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其性状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乌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具有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乌药如何煎煮?

1。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

2。炒制:取净乌药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

3。麸制:取净乌药片,用麦麸炒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得。

4。醋制:取乌药片与醋拌匀,略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每乌药500g,用醋60g。

5。酒制:取乌药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干,每乌药500g,用黄酒60g。

6。盐制:取麦麸,炒热,加入经盐水润半小时的乌药片,炒3-4分钟至呈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每乌药16kg,用盐0。4kg,开水2kg,麦麸2kg。

乌药菜谱大全

乌药羊肉汤

菜系及功效:药膳偏方壮腰健肾食谱补阳食谱补虚养身食谱冬季养生食谱

工艺:煮口味:原本味

主料:羊肉(瘦)100克

辅料:乌药10克,高良姜10克,白芍药25克,香附8克,

青襄药酒

菜系及功效:关节炎食谱

工艺:其他口味:原本味

主料:苍术60克,乌药60克,杜仲60克,牛膝60克,陈皮30克,厚朴30克,当归30克,枳实30克,独活30克,槟榔30克,木瓜30克,川芎30克,桔梗30克,白芷30克,茯苓30克,半夏30克,麻黄30克,肉桂30克,防己30克,甘草30克,白芍药30克

辅料:白酒5000克,

八珍母鸡汤

菜系及功效:补虚养身食谱营养不良食谱术后食谱老人食谱

工艺:煨口味:原本味

特色:汤浓肉烂,营养丰富。

主料:母鸡1500克

辅料:当归15克,党参15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赤芍药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甘草5克,

异功酒点击:1247

菜系及功效:药膳偏方

特色:和中,开胃,和气血,壮筋骨,补骨髓。主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左瘫右痪,半身不遂,筋络拘挛,风寒脚气,腰膝疼痛,下部虚冷,四肢无力,以及妇女经脉不调等症。

主料:拣砂仁9克川花椒6克法半夏15克海桐皮9克人参12克红陈皮15克大茴香6克生赤芍9克冰糖250克大生地12克五味子6克薄荷6克生白术12克大独活12克细辛6克当归身15克上肉桂6克麻黄12克何首乌15克熟桃仁12克厚朴9克肉苁蓉15克麦门冬12克杭白芍9克破故纸15克川防风12克檀香6克生虎骨15克川白芷12克生种乌12克川羌活15克上沉香6克台乌药9克天门冬12克生香附15克茯苓15克均干姜9克南川芎6克五加皮12克生枳壳9克川木瓜6克土枸杞12克川牛膝12克生苍术9克光杏仁6克左秦艽9克生甘草9克生草乌12克川杜仲12克鹿角12克大熟地12克高粱酒12~13千克。

查看详细

中医乌药,生长环境和性味功效是什么?

乌药

别名:鳑魮树(本草纲目),铜钱树(浙江、江西),天台乌药、斑皮柴(浙江),白背树、鲫鱼姜、细叶樟、土木香(江西),白叶子树(广东),香叶子(浙江)。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1。《本草纲目拾遗》: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

2。《本草图经》:乌药,木似茶槚,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根)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似作车毂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3。《本草别说》:按《本草图经》及世称以天台者为胜,今比之衡州、洪州者,其香味唯天台者为劣,入药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颇赤而差细小尔。

4。《纲目》:乌药,吴、楚山中极多,人以为薪。根、叶皆有香气,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核壳极薄,其仁亦香而苦。

乌药始载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乌药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这是第一次对乌药的产地、性状、采收及确切的药用部位作了描述,以后诸多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苏颂《本草图经》曰:“乌药根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以作车毂纹,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吴楚山中极多,根叶皆有香气,根亦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陈嘉谟在《本草蒙笙》中云:“天台者,香白固优,不及海南者,功力尤大。根采考附,状取连珠,如珠连者佳。直根不堪用,有二种,天台者白而虚柔,另为海南者黑褐坚硬。”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乌药称“花如桂”,其附图为天台乌

乌药来源单一,均为野生。现在我国乌药的各主产区以浙江省产量最大,浙江天台地区产乌药素以道地药材著称,但由于经济和地区差异,现在天台地区已不大量采收、加工和收购乌药,而是集中在浙江省西部地区,原料来源以赣、皖、湘、闽等地。八十年代以来衢州、金华二地的乌药年产量为全国最高,并销向全国各地。

民间代用品鼎湖钓樟L。。与小叶乌药L。。(Hemsl。)H。P。Tsui在各地药材公司均不收购。

【各家论述】

1。《本草抬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癫,并解冷热。

3。王好古:理元气。

4。《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5。《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6。《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7。《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8。《纲目》: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l,滞中带补也,《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

9。《本草经疏》:乌药,辛温散气,病属气虚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气虚、气热用之,能无贻害耶。

10。《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11。《本草述》:按乌药之用,耳食者本于寇氏走泄多一语,以为专于辛散而已,如海藏谓其理元气,何以忽而不一绎也?如止于辛散,安得宿食能化,血痢能止,便数能节,症结能消,头风虚肿之可除,腹中有虫之可尽,妇人产后血逆及血海作痛之可疗,小儿积聚蛔虫及慢惊昏沉之可安,即《日华子》亦谓其功不能尽述者,是其徒以辛散为功乎?盖不等于补气之剂,亦不同于耗气之味,实有理其气之元,致其气之用者。使止以疏散为能,而不能密理致用,可谓能理气乎?丹溪每于补阴剂内入乌药叶,岂非灼见此味,于达阳之中而有和阴之妙乎?达阳而能和阴,则不等于耗剂矣。香附血中行气,乌药气中和血,离血而行气,是谓之耗,不谓之理,盖气本出于阴中之阳,达于阳中之阴也。

12。《本草新编》:乌药,产妇虚而胎气不顺者,切不可用,用则胎立堕。人以为顺气用之,谁知乌药能顺胎气之实,而不顺胎气之虚乎?不独胎气,凡气虚者,俱不能顺,惟血虚而带郁滞者宜之耳。

13。《本草求真》:乌药,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优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选方】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

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3。四磨汤(《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4。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

5。排气饮(《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

6。缩泉丸(《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7。五磨饮子(《医方集解》),顺气行滞。

8。六磨汤(《证治准绳》),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

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用药禁忌】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查看详细

台乌药有没有毒?

台乌药是没有毒的,它正名为乌药为双子叶植物药樟科植物乌药的根,它的效用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查看详细

首乌藤和首乌药效有区别吗?

,有效果的,中医认为:血热、肾气虚弱、气血衰弱都是造成白发的原因。建议你注意:1白发患者要精神愉快,不要忧虑紧张,要劳逸结合;2、调整饮食结构,不要偏食,多食豆类和蔬菜,菠菜、马铃薯、黑芝麻,动物内脏等含铜丰富的食品;3、中药首乌片有一定作用;4、头皮按摩有助于治疗少白头。口服葡萄糖酸锌和维生素b和胱氨酸,维生素b试试。慢慢就会改善

查看详细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是中国的名片,渊源流传,没有中医的中华民族是很难想象的,在中医中,中药又是基础地位,《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是药书经典,里面对乌药都有详细记载;乌药别名:旁其、天台乌药、鰟魮、矮樟、矮樟根、铜钱柴、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树皮灰褐色,根有纺锤状或结节状膨胀外面棕黄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凉感;乌药的功效与作用:用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药用价值高。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

乌药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如下:

1、挥发油的兴奋作用:内服时,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并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的作用。局部外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缓和肌肉痉挛性疼痛。

2、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对消化道的影响:有报导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此外,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4、止血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5、其它作用:用乌药长期喂大鼠,可使体重增加,并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龙脑可发汗、兴奋、镇痉、驱虫等。

经典方剂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

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3、四磨汤(《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4、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

5、排气饮(《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

6、缩泉丸(《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7、五磨饮子(《医方集解》),顺气行滞。

8、六磨汤(《证治准绳》),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

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1-23 热度:1067